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267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4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通过制冷剂系统及冷却液系统使热管理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制冷剂回路和第二制冷剂回路,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回路、电驱动总成回路及采暖回路,通过回路之间的通断变化及连接方式的改变,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进而提升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便于对电池及电驱动总成进行热管理,通过该控制方法实现热管理及不同模式的切换,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使用前景。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纯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典型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经济性好等优点。热管理系统是汽车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与传统的燃油汽车不同,纯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除了要满足乘员舱的热管理需求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的电池以及其相关总成。
[0003]纯电动车使用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电池由于其自身特性,受到自身热量、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乘员舱还需要利用电池制热,电池的消耗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因此,如何将电池及其相关总成纳入到热管理系统中,以尽可能地保护电池,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成为了纯电动汽车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电池及乘员舱的热管理需求,灵活切换各回路的连接方式,以改善电池的工作环境,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便于实现各模式的切换,提升使用体验。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第一制冷剂回路和第二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由第一管道连接的冷凝机构制冷剂侧、储液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以及压缩机构,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包括由第一管道连接的所述冷凝机构制冷剂侧、所述储液机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所述压缩机构以及蒸发机构,所述第一管道内流通有制冷剂;冷却液系统,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电池回路、电驱动总成回路及采暖回路,所述电池回路包括由第二管道连接的车体电池、第一水泵及第一换热机构冷却液侧,所述电驱动总成回路包括由第二管道连接的第二换热机构、第二水泵和电驱动总成,所述采暖回路包括由第二管道连接的冷凝机构冷却液侧、第三水泵和第三换热机构,所述第二管道内流通有冷却液;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冷凝机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包括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和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冷却液侧,所述冷凝机构包括所述冷凝机构制冷剂侧和所述冷凝机构冷却液侧,所述制冷剂系统与所述冷却液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换热装置实现制冷剂与冷却液之间的热量交换;通过所述制冷剂系统的回路通断及回路连接方式,以及所述冷却液系统的回路通
断及回路连接方式,使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可切换,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默认模式、电池冷却模式、乘员舱冷却模式、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电池与乘员舱双制冷模式、乘员舱制冷除湿及电池制冷模式、电池加热模式、乘员舱加热模式、乘员舱加热除湿模式、乘员舱与电池双制热模式、乘员舱加热除湿及电池制热模式、电池余热回收模式、电池低温散热模式、电驱动总成余热回收模式。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的入口侧,用于调节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的制冷剂的流量。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二制冷剂管,所述第一制冷剂管串联于所述蒸发机构和所述压缩机构之间,所述第二制冷剂管串联于所述储液机构与所述蒸发机构之间。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剂管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管同轴设置。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设置于所述蒸发机构的入口侧,用于调节流入所述蒸发机构的制冷剂的流量。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采暖回路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冷凝机构冷却液侧的出口侧,用于对流出所述冷凝机构冷却液侧的冷却液进行加热。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系统还包括调节回路,所述调节回路包括补液机构,所述补液机构通过调节管道与所述电池回路及所述电驱动总成回路连接。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补液机构的一端通过所述调节管道与所述车体电池的出口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调节管道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侧连接。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冷却液加注模式。
[0014]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通信连接的主控单元、电池控制单元和乘员舱控制单元,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用于生成所述车体电池及所述电驱动总成的模式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用于生成所述乘员舱的模式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用于与所述制冷剂系统及外部环境通信,并接收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和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并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各模式之间的切换。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所述主控单元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及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控制发出进入默认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制冷剂系统不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A4端口和A3端口连接,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1端口连接,A1端口和B0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B2端口和B3端口连接,进入默认模式。
[0016]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发出请求电池制冷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且未接收到来自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则,所述主控单元发出进入电池冷却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A4端口和A3端口连接,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5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B2端口和B3端口连接,进入电池冷却模式。
[0017]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发出请求乘员舱制冷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则,所述主控单元发出进入乘员舱冷却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5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进入乘员舱冷却模式。
[0018]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发出请求乘员舱再加热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接收到来自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且未接收到来自电池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主控单元发出进入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的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5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B2端口和B3端口连接,进入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
[0019]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发出均热请求,所述主控单元接收到电池均热的模式指令,则发出控制指令,A4端口和A3端口连接,B2端口和B3端口连接。
[0020]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发出请求乘员舱制冷的模式指令,所述电池控制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系统(10),所述制冷剂系统(10)包括第一制冷剂回路和第二制冷剂回路,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包括由第一管道(100)连接的冷凝机构制冷剂侧(101)、储液机构(102)、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103)以及压缩机构(104),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包括由第一管道(100)连接的所述冷凝机构制冷剂侧(101)、所述储液机构(102)、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103)、所述压缩机构(104)以及蒸发机构(105),所述第一管道(100)内流通有制冷剂;冷却液系统(20),所述冷却液系统(20)包括电池回路(21)、电驱动总成回路(22)及采暖回路(23),所述电池回路(21)包括由第二管道(200)连接的车体电池(211)、第一水泵(212)及第一换热机构冷却液侧(213),所述电驱动总成回路(22)包括由第二管道(200)连接的第二换热机构(221)、第二水泵(222)和电驱动总成(223),所述采暖回路(23)包括由第二管道(200)连接的冷凝机构冷却液侧(231)、第三水泵(232)和第三换热机构(233),所述第二管道(200)内流通有冷却液;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冷凝机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包括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103)和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冷却液侧(213),所述冷凝机构包括所述冷凝机构制冷剂侧(101)和所述冷凝机构冷却液侧(231),所述制冷剂系统(10)与所述冷却液系统(20)之间通过所述换热装置实现制冷剂与冷却液之间的热量交换;通过所述制冷剂系统(10)的回路通断及回路连接方式,以及所述冷却液系统(20)的回路通断及回路连接方式,使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之间可切换,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默认模式、电池冷却模式、乘员舱冷却模式、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电池与乘员舱双制冷模式、乘员舱制冷除湿及电池制冷模式、电池加热模式、乘员舱加热模式、乘员舱加热除湿模式、乘员舱与电池双制热模式、乘员舱加热除湿及电池制热模式、电池余热回收模式、电池低温散热模式、电驱动总成余热回收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一节流阀(108),所述第一节流阀(108)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103)的入口侧,用于调节流入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制冷剂侧(103)的制冷剂的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一制冷剂管(106)和第二制冷剂管(107),所述第一制冷剂管(106)串联于所述蒸发机构(105)和所述压缩机构(104)之间,所述第二制冷剂管(107)串联于所述储液机构(102)与所述蒸发机构(10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管(106)与所述第二制冷剂管(107)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二节流阀(109),所述第二节流阀(109)设置于所述蒸发机构(105)的入口侧,用于调节流入所述蒸发机构(105)的制冷剂的流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回路(23)还包括加热机构(234),所述加热机构(234)设置于所述冷凝机构冷却液侧(231)的出口侧,用于对流出所述冷凝机构冷却液侧(231)的冷却液进行加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系统(20)还包括:调节回路(24),所述调节回路(24)包括补液机构(241),所述补液机构(241)通过调
节管道(242)与所述电池回路(21)及所述电驱动总成回路(22)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机构(241)的一端通过所述调节管道(242)与所述车体电池(211)的出口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调节管道(242)与所述第二水泵(222)的入口侧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冷却液加注模式。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连接的主控单元、电池控制单元和乘员舱控制单元,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用于生成所述车体电池(211)及所述电驱动总成(223)的模式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用于生成所述乘员舱的模式指令,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用于与所述制冷剂系统(10)及外部环境通信,并接收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和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并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各模式之间的切换。11.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所述主控单元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及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控制发出进入默认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制冷剂系统(10)不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20)的A4端口和A3端口连接,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1端口连接,A1端口和B0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B2端口和B3端口连接,进入默认模式。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电池控制单元发出请求电池制冷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且未接收到来自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则,所述主控单元发出进入电池冷却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第一制冷剂回路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20)的A4端口和A3端口连接,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5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B2端口和B3端口连接,进入电池冷却模式。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发出请求乘员舱制冷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且未接收到来自所述电池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则,所述主控单元发出进入乘员舱冷却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20)的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5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进入乘员舱冷却模式。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乘员舱控制单元发出请求乘员舱再加热的模式指令,所述主控单元接收到来自乘员舱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且未接收到来自电池控制单元的模式指令,主控单元发出进入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指令,所述第二制冷剂回路投入使用,所述冷却液系统(20)的A2端口和A0端口连接,A0端口和A5端口连接,B0端口和B4端口连接,B4端口和B6端口连接,
B2端口和B3端口连接,进入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纯电动汽车的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丁鹏林军昌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