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52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5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可以包括:外侧壳体,在缸体的内部往复移动,并且将所述缸体的内部划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内侧壳体,配置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部,并且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缸体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的主通道;主提升阀,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侧壳体的内部,并且用于开闭所述主通道;先导提升阀,所述先导提升阀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容纳于所述主提升阀的上部,并且根据施加到电磁阀的控制电流而调整所述主通道的打开力;以及软阀,结合于所述外侧壳体的下部。下部。下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具有根据电流而移动线轴(spool)位置,由此改变流入到先导室(pilot chamber)的孔口(orifice)尺寸,从而变更衰减力的结构。
[0003]然而,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根据电流而改变固定的孔口尺寸,因此衰减力根据流量而急剧增加。
[0004]另外,具有如下问题:由于线轴移动应顺畅,因此需要实施精密加工,并且产品价格昂贵,但容易受到异物的影响,而且需要执行用于调整线轴的初始位置的单独的工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以及易于控制衰减力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
[0007]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可以包括:外侧壳体,其在缸体的内部进行往复移动,并将所述缸体的内部划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内侧壳体,其配置在所述外侧壳体的内部,并且形成用于使所述缸体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的主通道;主提升阀,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内侧壳体的内部,以开闭所述主通道;先导提升阀,其至少一部分区间容纳在所述主提升阀的上部,并且根据施加于阀的控制电流而调整所述主通道的打开力;以及软阀,其结合在所述外侧壳体的下部。
[0009]优选地,可包括主弹簧,所述主弹簧向下方弹性支撑所述主提升阀。
[0010]优选地,所述主通道可以沿着外侧贯通孔和第一内侧贯通孔形成,所述外侧贯通孔形成在所述外侧壳体,所述第一内侧贯通孔在所述内侧壳体形成于与所述外侧贯通孔相对应的高度,并且可以通过将所述主提升阀推向上方的所述工作流体的压力来开闭所述主通道。
[0011]优选地,在所述内侧壳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提升阀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回弹先导室,当执行回弹冲程时,所述先导提升阀根据所述控制电流而进行上下移动,由此调整所述主通道的打开力。
[0012]优选地,在所述先导提升阀的上侧形成有压缩先导室,当执行压缩冲程时,可以通过被所述主弹簧支撑的力和被基于所述控制电流的所述先导提升阀支撑的力中的至少一个以上来调整所述主通道的打开力。
[0013]优选地,可包括先导弹簧,所述先导弹簧配置在所述阀和所述先导提升阀之间,并向下方弹性支撑所述先导提升阀。
[0014]优选地,所述主提升阀可包括:主提升阀主体部,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先导提升阀的容纳部和用于形成先导通道的主提升阀通道部;主提升阀夹套部,形成为从所述主提升阀主体部的下端延伸,并且与所述内侧壳体的内周面相接触;以及工作流体作用部,通过工作流体对所述工作流体作用部施压来开闭所述主通道。
[0015]优选地,所述主提升阀通道部包括:水平先导通道,其与先导通道连通;第一垂直先导通道,其下端与所述水平先导通道连接,而其上端与所述容纳部连接;以及第二垂直先导通道,其沿着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主提升阀主体部;可以通过将所述先导提升阀推向上方来使所述第一垂直先导通道和所述第二垂直先导通道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先导提升阀可包括:柱塞杆支撑部,所述电磁阀的柱塞杆的端部安置于所述柱塞杆支撑部;引导通道,其用于使所述第一垂直先导通道和所述第二垂直先导通道连通。
[0017]优选地,在所述容纳部可以形成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沿着所述第一垂直先导通道的上端的边缘朝向所述先导提升阀凸出。
[0018]优选地,在所述先导提升阀的下端面可以形成有加压面,当执行回弹冲程时,工作流体对所述加压面施加上方压力。
[0019]优选地,所述工作流体作用部包括:引导壁,其从所述主提升阀的下端面朝向下方凸出形成;引导槽,其形成在所述引导壁的半径方向内侧,当执行回弹冲程时,所述引导壁的外周面可以被工作流体施压,当执行压缩冲程时,所述引导槽可以被工作流体施压。
[0020]优选地,所述引导壁的外周面可以形成为越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越朝向上方倾斜。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阀体结构中,通过应用提升阀来确保根据每个电流的衰减力的线性度,从而具有改善稳定性的效果。
[0023]另外,具有通过低电流的驱动来降低电力消耗的效果。
[0024]另外,具有通过简化组装来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中外侧壳体结合在活塞杆的状态的图。
[0026]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每个构成的紧固过程的图。
[0027]图3是示出在图2的紧固过程中,设置在外侧壳体的内部的详细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的整体结构,同时示出压缩冲程时的通道的图。
[0029]图5是放大示出图4的A区域,同时示出回弹冲程时的通道的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缸体(未图示)
[0032]U:缸体上腔室
ꢀꢀꢀꢀꢀꢀꢀꢀꢀꢀꢀꢀꢀꢀꢀꢀꢀꢀꢀ
D:缸体下腔室
[0033]M:主通道
ꢀꢀꢀꢀꢀꢀꢀꢀꢀꢀꢀꢀꢀꢀꢀꢀꢀꢀꢀꢀꢀꢀꢀ
P:先导通道5:活塞杆
[0034]110:外侧壳体
ꢀꢀꢀꢀꢀꢀꢀꢀꢀꢀꢀꢀꢀꢀꢀꢀꢀꢀꢀꢀ
115:外侧贯通孔
[0035]120:电磁阀
ꢀꢀꢀꢀꢀꢀꢀꢀꢀꢀꢀꢀꢀꢀꢀꢀꢀꢀꢀꢀꢀꢀ
123:柱塞
[0036]125:柱塞杆
ꢀꢀꢀꢀꢀꢀꢀꢀꢀꢀꢀꢀꢀꢀꢀꢀꢀꢀꢀꢀꢀꢀ
127:线圈
[0037]130:内侧壳体
[0038]132:第一内侧贯通孔134:第二内侧贯通孔
[0039]136:导向台阶部
[0040]140:主提升阀
ꢀꢀꢀꢀꢀꢀꢀꢀꢀꢀꢀꢀꢀꢀꢀꢀꢀꢀꢀꢀ
142:主提升阀主体部
[0041]1421:容纳部
ꢀꢀꢀꢀꢀꢀꢀꢀꢀꢀꢀꢀꢀꢀꢀꢀꢀꢀꢀꢀꢀ
1423:阶梯部
[0042]144:主提升阀夹套部
ꢀꢀꢀꢀꢀꢀꢀꢀꢀꢀꢀꢀꢀ
146:工作流体作用部
[0043]1461:引导壁
[0044]1463:斜面
[0045]1465:引导槽
[0046]151:水平先导通道
[0047]153:第一垂直先导通道
ꢀꢀꢀꢀꢀꢀꢀꢀꢀꢀꢀ
155:第二垂直先导通道
[0048]157:回弹先导室
ꢀꢀꢀꢀꢀꢀꢀꢀꢀꢀꢀꢀꢀꢀꢀꢀꢀ
159:压缩先导室
[0049]160:先导提升阀
[0050]163:柱塞杆支撑部
[0051]166:引导通道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中,包括:外侧壳体,在缸体的内部进行往复移动,并且将所述缸体的内部划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内侧壳体,配置于所述外侧壳体的内部,并且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缸体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连通的主通道;主提升阀,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侧壳体的内部,并且用于开闭所述主通道;以及先导提升阀,所述先导提升阀的至少一部分区间容纳于所述主提升阀的上部,并且根据施加于阀的控制电流而调整所述主通道的打开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中,还包括主弹簧,所述主弹簧向下方弹性支撑所述主提升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中,还包括软阀,所述软阀结合于所述外侧壳体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中,所述主通道沿着外侧贯通孔和第一内侧贯通孔形成,所述外侧贯通孔形成于所述外侧壳体,所述第一内侧贯通孔在所述内侧壳体形成于与所述外侧贯通孔相对应的高度,通过将所述主提升阀推向上方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来开闭所述主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中,在所述内侧壳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主提升阀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回弹先导室,当执行回弹冲程时,所述先导提升阀根据所述控制电流上下移动,以调整所述主通道的打开力。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中,在所述先导提升阀的上侧形成有压缩先导室,当执行压缩冲程时,通过被所述主弹簧支撑的力和被基于所述控制电流的所述先导提升阀支撑的力中的至少一个以上来调整所述主通道的打开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其中,还包括先导弹簧,所述先导弹簧配置在所述阀和所述先导提升阀之间,并且向下方弹性支撑所述先导提升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的内置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宣任源彬
申请(专利权)人:汉拿万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