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1,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818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6-烯炔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以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以烯丙基碳酸酯类化合物和炔丙基亲核试剂为原料,高区域及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光学活性1,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的催化剂易得、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产物区域和对映选择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金属铱络合物催化的烯丙基碳酸酯和炔丙基亲核试剂的 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来制备重要的1,6-烯炔类化合物,该反应可以高效率、高区 域及对映选择性地合成1,6-烯炔类化合物。
技术介绍
1,6-烯炔类化合物作为环和异构化反应中研究最广泛的化合物之一,是一类 非常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化学家以1,6-烯炔类化合物作为底 物,报道了一系列重要的化学反应,并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垸基化反应是碳碳键 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反应之一,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研究发 现铱、钼、鸨、铑等过渡金属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应有着自身的特点,例如对于 含末端烯烃的烯丙基底物可以高区域选择性地生成支链产物。对于在金属铱催化 的烯丙基取代反应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使用含有炔烃的亲核试剂在 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还研究非常的少。我们发现,使用铱络合物 催化下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基化反应,可以高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的合成1,6-烯炔类 化合物。实现1,6-烯炔类化合物的高效不对称合成,对此类化合物的应用有着重 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合成1,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由烯丙基碳酸酯类化合物和炔丙基亲核试剂合 成1,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以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由烯丙基碳酸酯类化合 物和炔丙基亲核试剂合成1,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由手性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由烯丙基碳酸酯类 化合物和炔丙基亲核试剂合成光学活性1,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述的合成l,6-烯炔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是R1 '其中R1、R2任意选自C广d6的烷基、C3-d6的环烷基;C4-do的含N、 O或S的杂环基或者C4-do的含N、 O或S的杂芳基、芳基、R取代的芳基;所述的芳 基是苯基或萘基;R为CVQ的垸基、d-C4的全氟烷基、卤素或d-Ct的烷氧基; X为C(C02R3)2、 NS02l^或氧原子;R3为C广Q的烷基或苄基;W为苯基、对 甲基苯基或对硝基苯基。本专利技术的1,6-烯炔类化合物是以烯丙基碳酸酯类化合物和炔丙基亲核试剂 为原料,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以2与手性配体作用生成的铱络合物 作为催化剂,在碱的作用下反应制得,可用下式表示r1^/^LG + r2 Base/Solv. r1其中L为手性配体,Base为上文提到的各种碱及碱和添加剂的组合,Solv. 为上文提到的各种溶剂。烯丙基碳酸酯类化合物结构式为^^""1^ ,炔丙基亲核试剂结构式 、XH为R2〃 ,其中R1、 R2任意选自Od6的垸基、C3-d6的环烷基、C4-C10的含N、 O或S的杂环基或者CrCu)的含N、 O或S的杂芳基、芳基或R取代 的芳基;所述的芳基是苯基或萘基;X为C(C02R3)2、 NS02^或氧原子;R3为d-C4的垸基或苄基;W为苯基、对甲基苯基或对硝基苯基;LG为离去基团;R为Ci-C4的烷基、d-C4的全氟烷基、卤素或d-C4的垸氧基。配体结构式(为任意光学纯的结构,不受下述结构式所限)为其中,R5、 W任意选自Od6的烷基、C3-Q6的环烷基、苯基、萘基、d-C4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或CVQ的垸氧基取代的萘基。所述的碱是三乙胺、1,8- 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1,5- 二氮杂 二环壬-5-烯、N,O-双(三甲基硅基)乙酰胺、碳酸铯、碳酸钾,磷酸钾、 醋酸钾、磷酸钾、氢化钠、正丁基锂、二 (三甲基硅基)氨基钠、二 (三甲基 硅基)氨基锂、二 (三甲基硅基)氨基钾、甲醇钠、质子海绵、叔丁醇钾、叔 丁醇钠或者二异丙基乙基胺、以及碱和三氟磺酸银、氯化锂或分子筛等添加剂 的组合。所述的烯丙基碳酸酯类化合物、炔丙基亲核试剂、2、配体、碱 的摩尔比为1:1-1.2:0.01-0.1:0.02-0.2:0-1;推荐反应的摩尔比为烯丙基碳酸酯 类化合物、炔丙基亲核试剂、2、配体、碱的摩尔比为1:1.1:0.02-0.05: 0.04-0.1:0.5。反应在温度为0。C至120°C,推荐反应温度为(TC至5(TC。反应 时间为2小时一40小时。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水为蒸馏水。所述有机溶剂可以是极性或非极性溶剂。 如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乙醚、二氯甲烷、三氯 甲垸、甲苯、二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二氧六环或乙腈等。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得产物1,6-烯炔类化合物可以经过重结晶,薄层层析, 柱层析减压蒸馏等方法加以分离。如用重结晶的方法,推荐溶剂为极性溶剂与 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推荐溶剂可为二氯甲垸一正己烷,异丙醇一石油醚, 乙酸乙酯一石油醚,乙酸乙酯一正己烷,异丙醇一乙酸乙酯一石油醚等混合溶 剂。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方法,所用的展开剂为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推荐溶剂可为异丙醇一石油醚,乙酸乙酯一石油醚,乙酸乙酯一正己垸, 异丙醇一乙酸乙酯一石油醚等混合溶剂,其体积比可以分别是极性溶剂非 极性溶剂=1: 0.1—500。例如乙酸乙酯石油醚=1: 0.1—50,异丙醇 石油醚=1: 0.1—50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由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以烯丙基碳酸酯类化合 物和炔丙基亲核试剂为原料,高区域和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1,6-烯炔类化合物 的方法;提供了制备多种1,6-烯炔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 作简便。另外,反应中除碱外无需加入任何添加剂。且反应的产率也较好(一 般为63%—95%),区域选择性高(一般为88:12—>99:1),对映选择性高(一 般为91%—>99%)。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述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烯丙基碳酸酯和炔丙基亲核试剂在金属铱络合物催化下发生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的碱的研究卩r(cod)CI]2 (2 mol%) T ^^m"Ts L1 (4 mol。/o), 、 ""^^Ph^^O人0'Me + H base (1 equiv) ph^^ MeTHF, 50其中,mol指摩尔,base指碱。<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其中,THF是四氢呋喃,toluene是甲苯,dioxane是二氧六环,DME是二甲基 乙二醚,DCM是二氯甲垸,DBU是1,8- 二氮杂二环i^—碳-7-烯, DABCO三乙二胺。实施例2:烯丙基碳酸酯和炔丙基亲核试剂在金属铱络合物催化下发生不对称烯 丙基化反应的溶剂的研究Ir(cod)CI2 (2 mol%) T 0 -A",Ts L1 (4 mol°/o). 、NPh^^0人0'Me + H ~~DABCO (1 equiv)solvent, 50 0C序号溶剂时间 (h)转化率 (%)b收率(%)eB/Lbee (0/0)d1THF79586術IO95.32dioxane6979089/1195.43toluene21916487/1390.64DMF119880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6-烯炔类化合物,其具有如下的结构式:***的光学纯化合物,其中*为手性碳原子,R↑[1],R↑[2]任意选自C↓[1]-C↓[16]的烷基、C↓[3]-C↓[16]的环烷基、C↓[4]-C↓[10]的含N、O或S的杂环基、C↓[4]-C↓[10]的含N、O或S的杂芳基、芳基、R取代的芳基;所述的芳基是苯基或萘基;R为C↓[1]-C↓[4]的烷基、C↓[1]-C↓[4]的全氟烷基、卤素或C↓[1]-C↓[4]的烷氧基;X为C(CO↓[2]R↑[3])↓[2]、NSO↓[2]R↑[4]或氧原子;R↑[3]为C↓[1]-C↓[4]的烷基或苄基;R↑[4]为苯基、对甲基苯基或对硝基苯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书力夏纪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