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751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9 12:4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位于中部的驾驶舱,及位于所述驾驶舱后部的动力舱,所述动力舱包括发动机、散热器、尾气管和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安装在所述尾气管上,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流经所述尾气管和所述消声器后向外排放,所述散热器包括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尾气管和/或所述消声器。如此,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具有尾气管和消声器散热效果好的优点。管和消声器散热效果好的优点。管和消声器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 Terrain Vehicle(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俗称为“沙滩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
[0003]对于利用化学燃料(例如汽油)燃烧产生热能来作为动力的全地形车来说,全地形车包括发动机、散热器、尾气管和消声器,全地形车运转时,发动机中的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废气,该废气流经尾气管和消声器,然后排入到大气环境中。
[0004]消声器安装在尾气管的后端,散热器用于辅助发动机散热,但是从发动机中排出的废气温度仍然较高(不低于250
°
),从而会提高尾气管和消声器的温度,进而使发动机周围环境温度较高,较高的环境温度不利于发动机的运行,过高的温度也会对消声器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位于中部的驾驶舱,及位于所述驾驶舱后部的动力舱,所述动力舱包括发动机、散热器、尾气管和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安装在所述尾气管上,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流经所述尾气管和所述消声器后向外排放,所述散热器包括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尾气管和/或所述消声器。
[0007]可选地,所述出风口、所述尾气管和所述消声器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分布,所述消声器连接在所述尾气管的后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尾气管的前方。
[0008]可选地,所述消声器的外壳呈筒状,且大致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尾气管大致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延伸;
[0009]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消声器分别位于所述尾气管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尾气管的外侧,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尾气管。
[0010]可选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的进口和所述第二分管的进口并连在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朝向所述尾气管,所述第二分管的出口朝向所述消声器。
[0011]可选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尾气管和/或所述消声器。
[0012]可选地,所述排气口、所述尾气管和所述消声器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分布,所述消声器连接在所述尾气管的后端,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尾气管的前方;或,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尾气管的前端在预设平面上的投影横向对齐,所述预设平面为所述全地形车的四个
车轮中心共同所在的一个平面。
[0013]可选地,所述消声器的外壳呈筒状,且大致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尾气管大致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延伸;
[0014]在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方向上,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尾气管的左右两侧,所述排气口和所述消声器位于所述尾气管的同一侧,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尾气管。
[0015]可选地,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侧。
[0016]可选地,所述尾气管包括呈L形连接的横向段和纵向段,所述横向段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段向后延伸,且所述纵向段的后端与所述消声器连接;所述排气口和所述横向段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方向分布,且所述排气口朝向所述横向段。
[0017]可选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位于所述动力舱中的后横梁,所述散热器的排风扇安装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散热器用于辅助所述发动机散热。
[0018]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全地形车,排风扇的出风口朝向尾气管,就可以利用排风扇排出的低温气体吹拂尾气管,从而可以降低尾气管温度,同理,可以利用排风扇排出的低温气体吹拂消声器,从而可以降低消声器温度,如此,就可以降低发动机周围环境温度,利于发动机运行。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具有尾气管和消声器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002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地形车的主视图;
[002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01

驾驶舱,02

动力舱,10

排风扇,11

出风口,20

消声器,30

尾气管,31

横向段,32

纵向段,40

变速器,41

排气口,50

车架,51

后横梁;
[0024]X

前后方向,Y

左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27]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仅标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8]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参考图1和图2,全地形车包括位于中部的驾驶舱01,及位于驾驶舱01后部的动力舱02,动力舱02包括发动机、散热器、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消声器20安装在尾气管30上,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流经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后向外排放,散热器包括排风扇10,排风扇10的出风口11朝向尾气管30和/或消声
器20。
[0029]公知的,排风扇10的出风口11排出的气体的温度范围大致为90
°‑
130
°
请专利技术人确认该范围是否正确,而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的表面温度均不低于250
°
,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排风扇10的出风口11朝向尾气管30,就可以利用排风扇10排出的低温气体吹拂尾气管30,从而可以降低尾气管30温度,同理,可以利用排风扇10排出的低温气体吹拂消声器20,从而可以降低消声器20温度,如此,就可以降低发动机周围环境温度,利于发动机运行。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具有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0030]其中,排风扇10的出风口11可以只朝向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这两者中的一者,也可以同时朝向两者,这取决于排风扇10的出风口11、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这三者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将排风扇10的出风口11、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分别设置在全地形车的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包括位于中部的驾驶舱(01),及位于所述驾驶舱(01)后部的动力舱(02),所述动力舱(02)包括发动机、散热器、尾气管(30)和消声器(20),所述消声器(20)安装在所述尾气管(30)上,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流经所述尾气管(30)和所述消声器(20)后向外排放,所述散热器包括排风扇(10),所述排风扇(10)的出风口(11)朝向所述尾气管(30)和/或所述消声器(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所述尾气管(30)和所述消声器(20)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分布,所述消声器(20)连接在所述尾气管(30)的后端,所述出风口(11)位于所述尾气管(30)的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20)的外壳呈筒状,且大致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尾气管(30)大致沿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11)和所述消声器(20)分别位于所述尾气管(30)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出风口(11)位于所述尾气管(30)的外侧,所述出风口(11)朝向所述尾气管(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的进口和所述第二分管的进口并连在所述出风口(11),所述第一分管的出口朝向所述尾气管(30),所述第二分管的出口朝向所述消声器(20)。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变速器(40),所述变速器(40)具有排气口(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堂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