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方法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2772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方法以及汽车。其中,系统包括三元催化器、汽油颗粒捕集器、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和废气再循环模块;三元催化器位于排气最前侧,与发动机的增压器出口通过排气管相连;汽油颗粒捕集器位于三元催化器之后,与三元催化器之间有预设间隙;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位于汽油颗粒捕集器之后,用于对汽油颗粒捕集器内未完全净化掉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再次净化处理,并在预设低温下吸附其中的碳氢;废气再循环模块,固定在发动机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降低了排气污染物,并满足了国七排放法规要求。并满足了国七排放法规要求。并满足了国七排放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方法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方法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六排放法规控制的排气排放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和氮氧等气态污染物,还有颗粒物的排放要求,而气态污染物主要通过三元催化器中的催化剂促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一氧化碳、碳氢和氮氧气态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0003]从目前国六排放结果看,冷启动排放占比很大,此时因排温较低,达不到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温度,污染物无法及时有效净化;其次是发动机高速高负荷时,此时排气温度较高,氮氧产生较多,虽然催化剂温度足够,但因污染物过大,无法完全净化;再次,国七增加氨气限值要求,传统的三元催化器和汽油颗粒捕集器无法对其进行净化,无法满足国七排放要求。
[0004]因此,对汽车排气后处理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发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方法及汽车,有效降低了排气污染物,并满足了国七排放法规要求。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三元催化器、汽油颗粒捕集器、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和废气再循环模块;
[0007]所述三元催化器位于排气最前侧,所述三元催化器与发动机的增压器出口通过排气管相连;
[0008]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之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与所述三元催化剂之间有预设间隙;
[0009]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后,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通过排气管连接,用于对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内未完全净化掉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再次净化处理,并在预设低温下吸附其中的碳氢;
[0010]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固定在发动机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的进气管与取气口相连,所述取气口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和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间,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的出气管与发动机上进气歧管连接,部分废气通过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进入到发动机。
[0011]可选的,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包括陶瓷载体、衬垫和壳体,所述陶瓷载体上涂覆催化剂和碳氢吸附剂;所述催化剂中包含贵金属铂、钯、铑,用于对一氧化碳、碳氢和氮氧三种气态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并对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内未完全净化掉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再次净化处理;所述碳氢吸附剂用于在预设低温下吸附废气中的碳氢。
[0012]可选的,所述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还包括氨逃逸催化器,所述氨逃逸催化器位于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和排气管之间,用于处理气态污染物中产生的氨气。
[0013]可选的,所述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氧传感器和第二氧传感器;所述第一氧传感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前侧,用于检测发动机排气的氧含量;所述第二氧传感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和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间,用于检测所述三元催化器后排气中的氧含量。
[0014]可选的,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还包括前侧接口和后侧接口;所述前侧接口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前侧,所述后侧接口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后侧;所述前侧接口和所述后侧接口连接压差传感器。
[0015]可选的,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还包括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的前侧接口和后侧接口之间,用于检测汽油颗粒捕集器的压差。
[0016]可选的,所述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和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间,用于检测汽油颗粒捕集器前的排气温度。
[0017]可选的,所述三元催化器包括陶瓷载体、衬垫和壳体;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和所述三元催化器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方法,由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执行,所述系统包括三元催化器、汽油颗粒捕集器、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和废气再循环模块;所述三元催化器位于排气最前侧,所述三元催化器与发动机的增压器出口通过排气管相连;
[0019]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之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与所述三元催化剂之间有预设间隙;
[0020]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后,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通过排气管连接,用于对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内未完全净化掉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再次净化处理,并在预设低温下吸附其中的碳氢;
[0021]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固定在发动机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的进气管与取气口相连,所述取气口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和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间,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的出气管与发动机上进气歧管连接;
[0022]所述方法包括:
[0023]当发动机冷启动时,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将废气中碳氢吸附,当发动机排气温度超过250℃时,所述三元催化器起燃;
[0024]发动机控制单元在满足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开启条件时,发送指令控制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的阀门开启,部分废气通过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进入发动机排气歧管,然后进入气缸中。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本专利技术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了三元催化器、汽油颗粒捕集器、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和废气再循环模块,通过在排气系统加装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实现了对发动机冷启动阶段的碳氢吸附,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三元催化器起燃,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释放吸附的碳氢,三元催化器可直接将其净化掉,解决了冷启动排放问题;通过在排气系统加装连接在排气系统上的废气再循环模块,在发动机高负荷阶段,打开废气再循环模块,将部分废气导入到发动机气缸内部,此时发动机燃烧温度下降,产生的氮氧就会降
低,从而解决了高速高负荷运行时氮氧无法有效净化问题;通过在排气系统加装氨逃逸催化器,将废气中的氨气处理掉,大大降低了氨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降低了排气污染物,并满足了国七排放法规要求。
[0027]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排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元催化器、汽油颗粒捕集器、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和废气再循环模块;所述三元催化器位于排气最前侧,所述三元催化器与发动机的增压器出口通过排气管相连;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之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与所述三元催化剂之间有预设间隙;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后,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通过排气管连接,用于对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内未完全净化掉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再次净化处理,并在预设低温下吸附其中的碳氢;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固定在发动机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的进气管与取气口相连,所述取气口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和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间,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的出气管与发动机上进气歧管连接,部分废气通过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块进入到发动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包括陶瓷载体、衬垫和壳体,所述陶瓷载体上涂覆催化剂和碳氢吸附剂;所述催化剂中包含贵金属铂、钯、铑,用于对一氧化碳、碳氢和氮氧三种气态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并对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内未完全净化掉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再次净化处理;所述碳氢吸附剂用于在预设低温下吸附废气中的碳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氨逃逸催化器,所述氨逃逸催化器位于所述带碳氢吸附的三元催化器和排气管之间,用于处理气态污染物中产生的氨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氧传感器和第二氧传感器;所述第一氧传感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前侧,用于检测发动机排气的氧含量;所述第二氧传感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和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之间,用于检测所述三元催化器后排气中的氧含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还包括前侧接口和后侧接口;所述前侧接口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前侧,所述后侧接口位于所述汽油颗粒捕集器后侧;所述前侧接口和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春谢晓峰张国庆许洋李佳峰寇珂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