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78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包括放大电路,其用于对灰度电压进行放大;以及切换电路,其用于对本通道灰度电压与相邻通道的灰度电压之间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灰度电压通过所述切换电路后输出至所述放大电路。还提供相应的控制方法、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放大电路放置在所述切换电路之后,可以减小由MOS管构成的所述切换电路上所消耗的功耗,从而能够减小能耗,提高电路的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尤其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源极驱动器电路。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具有质量轻、平板化、低功耗、无辐射、显示品 质优良等优点。近年来,随着TFT制造技术的逐渐完善,产品成品率的提高以及一些新技术 的产生,TFT液晶显示器在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利用 TFT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作为高图像品质的LCD,在手机、车载式显示器、投影电视、计 算机、军事航空等领域被广泛地应用。随着TFT液晶显示器显示面积的增大和分辨率的提 高,扫描行数的增加要求写入信号的时间变短;同时整个驱动电路,尤其是源极驱动部分的 面积也会大幅度增大。 图5示出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有源驱动阵列,其中,驱动有源矩阵的电路 为源极驱动电路以及栅极驱动电路。具体地,源极驱动电路的作用是对源极线(数据线) 施加灰度电压(目标电压),而栅极驱动电路的作用是控制开关的导通和断开,在每一个基 本显示单元里,TFT等效为一个开关,开关管TFT的栅极G与栅极线相连,源极S与源极线 相连,漏极D与液晶像素相连。工作时按照一次一行的方式依次扫描栅极,每扫描到一条栅 极线,与其相连的TFT同时处于导通状态,在相应的源极线加载所需的电压对连接TFT漏 极的存储电容进行充放电的控制,通过控制电容存储电荷的多少来改变液晶两基板间的电 场,从而达到控制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实现最终想要得到的显示效果。 更为具体地,TFT器件和M0S器件的工作原理一致,唯一的区别是M0S器件的半导 体材料是单晶,TFT的半导体材料是薄膜晶体管。TFT在显示过程中起到电子开关的作用, TFT的栅极都接在行扫描线上,TFT的源极接在源极驱动线上,TFT的漏极接在液晶的子象 素电极上,这样,当加在行扫描线的电压为该行的选通电压时,该行的所有TFT被选通,源 极驱动线上的信号就能够通过TFT加到液晶的子象素电极上驱动液晶工作。如图5所示, 很多单个象素整齐地排列在面板上,各自的栅极均连接到栅极驱动电路上,栅极驱动所送 出的波形,依序将每一行的TFT打开,这样就可以让源极驱动电路同时驱动对应的一整行 的显示点,将其充放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这样各个象素就会显示出不同的灰度。当这一行 充电完毕后,栅极驱动电路便将此行的电压关闭,然后驱动下一行TFT打开,再由相同的一 排源极驱动电路对下一行的象素点进行充放电。如此循环下去,当充好了最后一行的象素 点,便又从第一行开始再开始新一轮的充放电。 因此,在TFT显示系统中,源极驱动电路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显示系统的 显示效果,功耗等主要参数。针对现在的显示系统越来越大的趋势,研究低功耗、高反应速 度的源极驱动电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技术中,源极驱动电路通常包括放大电路和切 换电路,其中,相邻通道切换时的切换电路放置在放大电路之后,由于切换电路一般由NM0S 管和PM0S管构成,因此当输出电压接近输入电压时,MOS管的等效阻抗会变得很大,这样严重影响了电路的反应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放大电路和切换电路连接关系的 改变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电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包括放大电路,其 用于对灰度电压进行放大;以及切换电路,其用于对本通道灰度电压与相邻通道的灰度电 压之间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灰度电压通过所述切换电路后输出至所述放大电路。 优选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以及第二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放大器以 及所述第二放大器用于将灰度电压放大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大器以及所述第二放大器采用轨至轨放大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反相端连接其输出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反相端连接其输出丄山顺。 优选地,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之间分别串接第一晶体管,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之间分别串接第二 晶体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采用PM0S管,所述第二晶体管采用NM0S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晶体管采用CMOS传输门,所述第二晶体管采用CMOS传输门。 优选地,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端,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灰度电压通过切换电路后输出至放大电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TFT源极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显示装置至少包括灰度电压生成装置、放大电路、切换电 路以及有源驱动阵列,其中,所述灰度电压生成装置生成灰度电压并传输至所述切换电路, 灰度电压经所述切换电路后传输至所述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然后所述放大电路将放大后的 灰度电压输出至有源驱动阵列。 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放大电路放置在所述切换电路之后,换句话说,使灰度电压通 过所述切换电路后输出至所述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中放大器的输出端直接跟输出电阻 连接,从而可以减小由M0S管构成的所述切换电路上所消耗的功耗,这样能够减小能耗,提 高电路的反应速度。进一步地,包含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相 比现有技术能够减小功耗,提高显示装置的反应速度,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4 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的结构示意 图; 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包含的所述切 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的,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包含的所述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有源驱动阵列。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现有的 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电路通常包括放大电路1以及切换电路2,其中,相邻通道切换时所述 切换电路2放置在放大电路1之后,也就是说,所述放大电路1将灰度电压放大后输出到所 述切换电路2。更为具体地,所述放大电路1包括P型放大器11以及N型放大器12,所述 切换电路2包括第一输入口 21、第一输出口 22、第二输入口 23以及第二输出口 24。其中, 所述P型放大器ll的同相端作为灰度电压的输入口,输出端作为灰度电压的输出口连接 至所述切换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21,反相端与输出端连接;所述N型放大器12的同相端作 为灰度电压的输入口,输出端作为灰度电压的输出口连接至所述切换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 23,反相端与输出端连接。所述切换电路2在切换信号的控制下对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21 以及第二输入端23输入的灰度电压进行传输,然后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22以及第二输出 端24将灰度电压输出至源极线,例如图5中示出的源极线S1以及S2。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切换电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电路,包括:    -放大电路,其用于对灰度电压进行放大;以及    -切换电路,其用于对本通道灰度电压与相邻通道的灰度电压之间进行切换,    其特征在于,灰度电压通过所述切换电路后输出至所述放大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连杰王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彩优微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