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631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定转子片落料后,冲转子铁心片,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转子铁心片轴心定位,冲制第一转子槽型;同时,在第一转子槽型前端外侧冲制第一外切圆刀口;转动转子铁心片,重复上述步骤冲制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冲制后,重复上述步骤冲制转子铁心片,直至转子铁心片上均匀地冲制有若干个转子槽型,每个转子槽型前端外侧冲制有外切圆刀口,若干道外切圆刀口相连通形成一圈外切圆刀口,转子槽型均位于该圈外切圆刀口的内部,即转子铁心片外圈气隙部分冲制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保证转子槽型的同心度,避免后道工序对转子片气隙的加工,降低转子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子片的冲制工艺,尤其涉及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为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在定转子间必须保证留有一定的气隙。加工气隙的传统 方法是加工转子时,在转子铁心片的外圈直接车加工气隙,该加工方法的优点是定转子片 加工时不须顾忌后续要求,只要按定子片内圆相同尺寸内外圆落料即可。但实施该工艺方 法的前提是转子片槽型必须是有满料填充,否则容易形成倒片。 对于导条转子结构来说,其转子铁心内充填的是导条形式,加工后会形成倒片,致 使转子槽口搭片,形成闭口,产生杂散损耗,影响了电机性能。通常的做法是在加工后再用 拉刀拉槽,该拉槽工序其工作量大,且容易产生铁屑难以清理。特别是在高压绕线型转子加 工时,其车削倒片时还容易破坏转子导条绝缘,而且也无法进行拉槽。 目前,对于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是在转子铁心片叠压后导 条进入前,进行车削加工,其加工方法是用夹具将转子铁心片二端夹紧,再用细长螺栓穿过 槽型将其固定,然后进行车削加工。该加工方法虽然可行,但总会出现倒片现象,一旦出现 倒片现象即要对槽型进行修正,同时还会产生铁屑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和装置,该 加工方法能保证转子槽型的同心度,避免后道工序对转子片气隙的加工,降低转子的加工 成本。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种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定转子片落料后,冲转子铁心片, 其特征是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以转子铁心片轴心定位,用槽形冲头冲制第一转子槽型; 第二步,在冲制第一转子槽型的同时,在第一转子槽型前端外侧冲制第一外切圆刀口 ; 第三步,第一转子槽型和第一外切圆刀口冲制后,转动转子铁心片,重复上述第一 步、第二步冲制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 ,且第二外切圆刀口位于第二转子槽型前 端外侧; 第四步,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冲制后,重复上述步骤对转子铁心片进 行冲制,直至转子铁心片上均匀地冲制有若干个转子槽型,每个转子槽型前端外侧均冲制 有外切圆刀口 ,且若干道外切圆刀口相连通形成一圈外切圆刀口 ,若干个转子槽型均位于 该圈外切圆刀口的内部,即转子铁心片外圈气隙部分冲制完毕。 所述若干道外切圆刀口长度为弧长,弧长的直径为加工后转子外径,弧长的长度3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转子槽型之间的弧长。 —种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装置,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凹模、槽形冲头、镶板和卸料板,上、下模板相对设置,上模板底面与镶板固接,卸料板设置在镶板下方,连接螺钉依次穿过上模板、镶板与卸料板螺纹连接,卸料板上开有第一通孔,槽形冲头上端固定在镶板上,槽形冲头下端穿过卸料板上的第一通孔与卸料板相配合;凹模设置在下模板上,且凹模表面开有与槽形冲头相匹配的第一凹槽,其特征是所述加工装置还包括外切圆冲头,外切圆冲头设置在槽形冲头的前端外侧,所述卸料板上还开有与外切圆冲头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外切圆冲头上端固定在镶板上,外切圆冲头下端穿过卸料板上的第二通孔与卸料板相配合;所述凹模表面还开有与外切圆冲头相匹配的第二凹槽。 本专利技术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是在使用槽形冲头在转子铁心片上冲制第一转子槽型的同时,使用外切圆冲头在第一转子槽型前端外侧冲制第一外切圆刀口。当转子铁心片上均匀地冲制有若干个转子槽型时,转子槽型前端也同时冲制出一圈外切圆刀口,若干个转子槽型均位于该圈外切圆刀口的内部,即转子铁心片外圈气隙部分冲制完毕,使转子铁心片无加工余量。上述加工方法是通过与其相对应的加工装置得以实现的,该加工装置是在现有槽形冲头的前端外侧设置有外切圆冲头,所述外切圆冲头用于冲制外切圆刀口 。本专利技术利用了现有的冲床装置,能保证转子槽型的同心度,避免后道工序对转子片气隙的加工,降低转子的加工成本;保证转子电磁和绝缘性能。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括槽形冲头和外切圆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镶板,3外切圆冲头,4槽形冲头,5卸料板,6凹模,7下模板,8六角螺钉,9连接螺钉,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转子铁心片,13第一转子槽型,14第一外切圆刀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种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先将定转子片落料后,冲转子铁心片。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参见图2、图3,第一步,以转子铁心片12轴心定位,用槽形冲头4冲制第一转子槽型13 ; 第二步,在冲制第一转子槽型13的同时,在第一转子槽型13前端外侧用外切圆冲头3冲制第一外切圆刀口 14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转子槽型13的前端左侧用外切圆冲头3冲制第一外切圆刀口 14; 第三步,第一转子槽型13和第一外切圆刀口 14冲制后,转动转子铁心片12,重复上述第一步、第二步冲制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 ,且第二外切圆刀口位于第二转子槽型前端左侧; 第四步,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冲制后,重复上述步骤对转子铁心片12进行冲制,直至转子铁心片12上均匀地冲制有若干个转子槽型,每个转子槽型前端左侧均冲制有外切圆刀口 ,且若干道外切圆刀口相连通形成一圈外切圆刀口 ,若干个转子槽型均位于该圈外切圆刀口的内部,即转子铁心片12外圈气隙部分冲制完毕。这样转子铁心片12就无加工余量,同时也保证了同心度,避免后道工序对转子铁心片12的加工。 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干道外切圆刀口长度为弧长,弧长的直径为加工后转子铁心片12外径,弧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转子槽型之间的弧长。 实施上述加工方法的加工装置,参见图l,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7、凹模6、槽形冲头4、外切圆冲头3、镶板2和卸料板5。上、下模板1、7相对设置,上模板1底面通过六角螺钉8与镶板2固接。卸料板5设置在镶板2下方,连接螺钉9依次穿过上模板1、镶板2与卸料板5螺纹连接,卸料板5可在连接螺钉9的导向下进行上下移动。卸料板5上分别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槽形冲头4上端固定在镶板2上,槽形冲头4下端穿过卸料板5上的第一通孔与卸料板5相配合。凹模6设置在下模板7上,且凹模6表面开有与槽形冲头4相匹配的第一凹槽11。外切圆冲头3设置在槽形冲头4的前端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外切圆冲头3设置在槽形冲头4的前端左侧。外切圆冲头3上端固定在镶板2上,外切圆冲头3下端穿过卸料板5上的第二通孔与卸料板5相配合,且凹模6表面还开有与外切圆冲头3相匹配的第二凹槽12。 在对转子铁心片12进行冲制时,上模板1带动镶板2、卸料板5、槽形冲头4和外切圆冲头3下压。当卸料板5的下端面、槽形冲头4下端面和外切圆冲头3下端面压到转子铁心片12表面时,由于槽形冲头4和外切圆冲头3与镶板2固接,因此槽形冲头4和外切圆冲头3继续向下压,在转子铁心片12上冲制出转子槽型和外切圆刀口 ;卸料板5则在连接螺钉9的作用下,停止向下压。在本专利技术加工装置中,镶板2与卸料板5之间还可设置有弹性介质,因此可有效避免本专利技术加工装置在冲制槽型的过程中,卸料板5与镶板2的撞击。 本专利技术能保证转子槽型的同心度,避免后道工序对转子片气隙的加工,降低转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绝缘层导条转子铁心片气隙的加工方法,定转子片落料后,冲转子铁心片,其特征是: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以转子铁心片轴心定位,用槽形冲头冲制第一转子槽型;第二步,在冲制第一转子槽型的同时,在第一转子槽型前端外侧冲制第一外切圆刀口;第三步,第一转子槽型和第一外切圆刀口冲制后,转动转子铁心片,重复上述第一步、第二步冲制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且第二外切圆刀口位于第二转子槽型前端外侧;第四步,第二转子槽型和第二外切圆刀口冲制后,重复上述步骤对转子铁心片进行冲制,直至转子铁心片上均匀地冲制有若干个转子槽型,每个转子槽型前端外侧均冲制有外切圆刀口,且若干道外切圆刀口相连通形成一圈外切圆刀口,若干个转子槽型均位于该圈外切圆刀口的内部,即转子铁心片外圈气隙部分冲制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碧贵范明郭莉王娟王国萍金晶崔华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先锋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