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700 阅读:7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取0-300微米的阿司匹林50-80g,用聚维酮1-5g,羟丙甲纤维素0.1-0.8g,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成活性丸芯;取含有肠溶功能的包衣辅料3-60g、增塑剂0.3-6g、释放剂0.01-0.06g、滑石粉0.1-0.5g和纯水5-30g配制成溶液,进行包衣,即得;再将微丸直接进行填充,制备成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有益,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阿司匹林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明显地减少了副作用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阿司匹林胶囊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 方法。
技术介绍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名为2-(乙酰氧 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式C9H804 ,分子量180.16 。 结构式为 (^>r~C€OCH,阿司匹林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味微酸;遇湿气即缓 缓水解。熔点为135C。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 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1898年德国化 学家菲霍夫曼进行了合成,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 界上应用晕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上世纪60年代,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 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 管疾病的发作。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 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 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 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 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 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 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 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 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 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现在临床上大量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辅助治疗和预防 用药,以100mg/日的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 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 损伤外,注射用药亦可发生。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 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近 来发现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 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因此,为了克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产生的副作用,本专利技术对阿司匹林胶囊进行 了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本专利技术 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有益,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阿司匹林胶囊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明显地减少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 疡等药物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包括(1) 活性药物丸芯的制备取0-300微米的阿司匹林50-80g,用聚维酮l-5g,羟丙甲纤维素0.1-0.8g,以质 量百分比浓度为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成活性丸芯;(2) 肠溶包衣取含有肠溶功能的包衣辅料3-60g、增塑剂0.3-6g、释放剂0.01-0.06g、滑石粉 0.1-0.5g和纯水5-30g配制成溶液,进行包衣和干燥,流化包衣参数为包衣罐预热 至38。C,喷雾,包衣温度25-55。C,雾化压力0.2-0.45MPa,喷雾液流量2-80ml/min, 喷雾结束后,继续干燥20min,整粒,取丸径400-1000微米的微丸,即得;(3) 将微丸直接进行填充,制备成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所述步骤(2)中的含有肠溶功能的包衣辅料为聚丙烯酸树脂(优特奇L30D55)、n号丙烯酸树脂或m号丙烯酸树脂等;4所述步骤(2)中的增塑剂选自单硬脂酸甘油脂、柠檬酸三乙酯、聚乙二醇 200-20000、葵二酸丁二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步骤(2)中的释放剂为吐温20-100或司班20-100等; 所述的阿司匹林肠溶微丸中阿司匹林的含量75%-8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肠溶包衣材料优特奇L30D55,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增塑性,所制 成的薄膜衣无色、无味、柔性好,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温湿 度下很稳定,对产品储存期内的质量稳定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根据稳定性考察试验, 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游离水杨酸三年内<3.0%。同时,由于阿司匹林遇水易分 解,所以喷雾-干燥的平衡非常重要;吐温80作为释放剂也是极其重要的。 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有益,有利于工业化生产;(2)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明显地减少了长期服 用阿司匹林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药物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 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1) 取0-300微米的阿司匹林50g,用聚维酮K30 1-3g,羟丙甲纤维素0. 1-0. 5g 制成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成活性丸芯。干燥。整粒。得阿司匹林微丸;(2) 取优特奇L30D55 10-50g、柠檬酸三乙酯0. 2-lg、单硬脂酸甘油脂0. 1-0. 3g、 吐温-80 0. 01-0. 03g、滑石粉O. 1-0. 4g、纯水5-30g配制成溶液,进行包衣,流化包衣参数为包衣罐预热至38。C,喷雾,包衣温度30。C,雾化压力0.2MPa, 喷雾液流量25ml/min,喷雾结束后,继续干燥20min,整粒,取丸径400-1000微米 的微丸;经检测,阿司匹林含量82.05%,其他项目符合质量标准。(3) 将微丸直接进行填充,制成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经检测,阿司匹林含量为标示量95-105%,其他项目符合胶囊剂质量标准。实施例2(1) 取0-300微米的阿司匹林80g,用聚维酮K30 2-5g,羟丙甲纤维素0. 2-0. 8g 制成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成活性丸芯。干燥。整粒。得阿司匹林微丸;(2) 取优特奇L30D55 20-60g、柠檬酸三乙酯0. 5-1. 5g、单硬脂酸甘油脂 0.2-0.5g、吐温-80 0.02-0.04g、滑石粉0. 2-0. 5g、纯水5-30g配制成溶液,进行 包衣,流化包衣参数为包衣罐预热至38'C,喷雾,包衣温度45'C,雾化压力0.45MPa, 喷雾液流量50ml/min,喷雾结束后,继续干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 (1)活性药物丸芯的制备 取0-300微米的阿司匹林50-80g,用聚维酮1-5g,羟丙甲纤维素0.1-0.8g,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制成活性丸芯; (2) 肠溶包衣 取含有肠溶功能的包衣辅料3-60g、增塑剂0.3-6g、释放剂0.01-0.06g、滑石粉0.1-0.5g和纯水5-30g配制成溶液,进行流化包衣及干燥,参数为:流化包衣罐预热至38℃,喷雾,包衣温度25-55℃,雾化压力0 .2-0.45MPa,喷雾液流量2-80ml/min,喷雾结束后,继续干燥20min,整粒,取丸径400-1000微米的微丸,即得; (3)将微丸直接进行填充,制备成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健庆周君弼李瑜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丸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美优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