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844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链装置,包括对称地设置在机架两侧的铰链架、第一心轴、第二心轴、固定座、限位座;铰链架的上端套装在第一心轴上,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心轴的上端活动连接,第一心轴的下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活动构件上;第二心轴的上端支承在所述限位座内,中部支承在所述固定座内,数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固定座、第二心轴与固定构件固定连接;铰链架的下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心轴上,并与之活动连接;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的轴线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铰链转动中心无转轴的转动,同时通过控制第二转轴的倾斜角度来控制铰链架旋转中心的位移量,改变铰链的受力方向,提高了铰链的工作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两构件之间的活动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两构件之 间可作空间开合转动的连接装置,属于机械连接装置
技术背景铰链常用于连接活动构件和固定构件,例如门和门框、箱盖和箱体。常 规的铰链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只有一种转动副的铰链,通过心轴和套筒的转 动副构成铰链,其转动中心确定,且转动中心为心轴中心。由于这种铰链存 在着中心心轴,该中心心轴占据了活动构件和固定构件转角处的空间位置, 使得这种铰链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的构件的开合转动,从而限制了其使用 范围。另一种铰链是无中心心轴的平面四连杆机构铰链,通过四连杆机构的 运动,可以实现活动构件的翻转,这种铰链虽然可以实现转动中心无心轴的 转动,但是其转动中心位移较大,无法应用于转动中心要求相对固定的构件 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转动中心心轴,且转动中心位移量较小 的铰链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铰链装置,包括对称地设置在固定构件两侧的铰链架、第一心轴、 第二心轴、固定座、限位座;所述铰链架的上端套装在第一心轴上,通过紧 固件与第一心轴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心轴的下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活 动构件上;所述第二心轴的上端支承在所述固定座内,中部支承在所述限位座内,数个紧固件分别穿过限位座、固定座、第二心轴与固定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铰链架的下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心轴上,并与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心轴 和第二心轴的轴线相互垂直。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铰链架的中部和下端分别设有支脚,所述两 支脚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二心轴的两端上,并与所述第二心轴活动连接,所述 限位座设置在所述两支脚之间。前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对称设置的第二心轴轴线和第一心轴轴线交 点的连线与第二心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 14° 。前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铰链架两支脚之间的距离大于限位座的长度。前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铰链装置内侧的固定构件、活动构件的相对 侧边缘分别设有立边,所述两立边的内侧高度之和大于所述铰链架的厚度。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灵活可靠,利用空间运动机构实现了铰链虽 无实体转动轴,但活动构件和固定构件之间也能开合转动0 180° 。本实用 新型大大节省了铰链的转角空间,使活动构件和固定构件之间能进行微小间 隙的开合转动,还能满足某些特殊场合零件的转动,使用范围广泛。本实用 新型通过限位座来限定铰链架的位移,同时通过控制第二心轴的倾斜角度来 控制铰链架旋转中心的位移量,改变铰链的受力方向,大大降低了铰链转动 时的工作负荷,确保其长期、可靠地工作。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 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手动折边机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手动折边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对称地设置在固定构件两侧的铰链架1、第 一心轴2、第二心轴3、固定座4、限位座5;本实施例的铰链架1为下侧设 有两支脚12、 13的板形构件,可用钢板切削加工,或直接铸造成形。第一心 轴2为上端为圆轴端21、下端为限位方头22的组合结构,装配时,先将铰链 架1上端11套装在第一心轴2的圆轴端21上,再将螺钉6、垫圈7固定连接 在第一心轴2的圆轴端21上,使铰链架1与第一心轴2的圆轴端21形成活 动连接,螺钉8穿过限位方头22,使第一心轴2固定在转动构件9上,由于 螺钉6、垫圈7和限位方头22的双向限位作用,使得铰链架l只能绕第一心 轴2的中心转动,而不能沿第一心轴2的中心移动。然后将第二心轴3先后 穿过铰链架1下侧的支脚12、限位座4、支脚13、固定座5,使第二心轴3 的上端31支承在固定座4内,中部支承在限位座5内,第二心轴3分别与支 脚12、 13、固定座4、限位座5活动连接。螺钉10先后穿过固定座4、限位 座5、第二心轴3,使限位座4、固定座5、第二心轴3与固定构件20固定连 接。由于第一心轴2、第二心轴3各自套装的铰链架1安装孔互相垂直,使本 技术的第一心轴2和第二心轴3的轴线能保持相互垂直,可以保证整个 装置灵活转动。对称设置的第二心轴3的轴线和第一心轴2轴线的交点的连线XX为本实 用新型的转动中心线,该中心线与第二心轴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a为12° 14° ,本实施例的设计夹角为13° ,通过控制该倾斜角度来控制本技术 旋转中心的位移量,改变本技术的受力方向,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了本技术转动时的工作负荷。由于限位座5的长度A小于支脚12、 13之间的距离B,当打开或合上转 动板时,铰链架1沿着第二心轴3的轴线作等螺距旋转运动即转动-移动复合 运动,同时也沿着第一心轴2的中心线微量转动,转动构件9可绕转动中心 线XX转动0 180。。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安装在手动折边机上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 型内侧的固定机架20、转动板9的相对侧边缘分别设有立边201、 91,两个 立边201、 91的内侧高度之和C大于铰链架1的厚度,保证铰链架1能够翻 转180°不会发生干涉。钢板30置于手动折边机固定机架20上,受到电磁夹 具40的电磁吸力的作用,被固定在导磁板401和导磁压板402之间,当逆时 针转动转动板9时,可将钢板30弯折90。,固定机架20和转动板9之间只 有微小的间隙D。本技术实现了铰链装置转动中心无心轴的转动,其旋转中心线为对 称设置的第一心轴2、第二心轴3轴线的交点之间的连线XX,原动件为转动 构件9,当沿图2所示的方向扳动转动构件9时,铰链架1在第二心轴3上作 等螺距旋转运动,同时其上端绕第一心轴2旋转,当本技术旋转到180 °位置时,其中部支脚12抵靠在限位座4的端面上,等螺距旋转运动停止。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 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地设置在机架两侧的铰链架、第一心轴、第二心轴、限位座、固定座;所述铰链架的上端套装在第一心轴上,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心轴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心轴的下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活动构件上;所述第二心轴的上端支承在所述固定座内,中部支承在所述限位座内,数个紧固件分别穿过限位座、固定座、第二心轴与固定构件固定连接;所述铰链架的下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心轴上,并与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的轴线相互垂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架的中部和 下端分别设有支脚,所述两支脚分别套装在所述第二心轴的两端上,并与所述 第二心轴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两支脚之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第二心轴 轴线和第一心轴轴线交点的连线与第二心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 14°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架两支脚之 间的距离大于限位座的长度。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内侧的 固定构件、活动构件的相对侧边缘分别设有立边,所述两立边的内侧高度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地设置在机架两侧的铰链架、第一心轴、第二心轴、限位座、固定座;所述铰链架的上端套装在第一心轴上,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心轴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心轴的下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活动构件上;所述第二心轴的上端支承在所述固定座内,中部支承在所述限位座内,数个紧固件分别穿过限位座、固定座、第二心轴与固定构件固定连接;所述铰链架的下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心轴上,并与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心轴和第二心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有临冯学东冯拥军朱东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