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鲜薯泥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756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鲜薯泥及其加工方法,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鲜薯泥及其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薯泥的加工方法大多繁琐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取鲜薯,清洗、去皮、切丁得到薯丁;S2.将薯丁进行护色、杀青蒸熟、冷却,得到第一预制薯泥;S3.将第一预制薯泥进行磨碎,制成成品的保鲜薯泥。加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使得所能应用的范围大。保留了薯类原有的风味及膳食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口感细腻顺滑,入口绵软,营养全面均衡,易于消化吸收,老少皆宜。薯类原料经过制泥后加工性能良好,用途广泛,家庭、酒店、餐馆、工厂等场合均可使用。工厂等场合均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鲜薯泥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鲜薯泥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薯类作为了加工淀粉的原料,废水、废渣大量排放,污染大,薯类中营养物质随废水废渣排放,造成浪费。小部分薯类用于鲜食或加工成薯泥作为糕点的馅料。
[0003]但是现有的薯泥的加工方法大多繁琐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薯泥的加工方法大多繁琐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鲜薯泥及其加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保鲜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取鲜薯,清洗、去皮、切丁得到薯丁;
[0008]S2.将薯丁进行护色、杀青蒸熟、冷却,得到第一预制薯泥;
[0009]S3.将第一预制薯泥进行磨碎,制成成品的保鲜薯泥。
[0010]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鲜薯为干物质含量大于25%的红心薯、黄心薯、紫心薯或干物质含量大于20%的马铃薯。
[0011]进一步的,所述S1中去皮的具体操作为,将清洗后的鲜薯置于蒸汽去皮机内,将蒸汽去皮机的蒸汽压力设置为0.7~0.9MPa,时间2.5~3.5分钟。
[0012]进一步的,所述S1中切丁的具体尺寸为薯丁的长、宽、高各4~6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S2中护色所使用的护色液为柠檬酸及食盐的混合溶液。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所述S2中护色的时间为20~30分钟。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所述S2中杀青蒸熟的具体操作为,将护色后的薯丁引入输送带上,设置蒸汽压力为0.3~0.5Mpa,温度110~120℃,杀青蒸熟的时间5~8min。进一步的,按照质量份计,所述S3中磨碎第一预制薯泥所使用的装置为胶体磨。
[0016]进一步的,按照质量份计,所述胶体磨的磨齿间距为10~12μm。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上述的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的保鲜薯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保鲜薯泥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使得所能应用的范围大。保留了薯类原有的风味及膳食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口感细腻顺滑,入口绵软,营养全面均衡,易于消化吸收,老少皆宜。薯类原料经过制泥后加工性能良好,用途广泛,家庭、酒店、餐馆、工厂等场合均可使用。
[0020]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保鲜薯泥,薯泥口感细腻,色泽丰富,呈淡黄色、金黄色、紫色等,具有薯类特有的香气及营养成分,营养损耗少,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即食或再加工食
用均可,适用范围广泛。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因此,以下对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鲜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取鲜薯,清洗、去皮、切丁得到薯丁;
[0025]S2.将薯丁进行护色、杀青蒸熟、冷却,得到第一预制薯泥;
[0026]S3.将第一预制薯泥进行磨碎,制成成品的保鲜薯泥。
[0027]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使得所能应用的范围大。保留了薯类原有的风味及膳食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口感细腻顺滑,入口绵软,营养全面均衡,易于消化吸收,老少皆宜。薯类原料经过制泥后加工性能良好,用途广泛,家庭、酒店、餐馆、工厂等场合均可使用。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的鲜薯为干物质含量大于25%的红心薯、黄心薯、紫心薯或干物质含量大于20%的马铃薯。
[0029]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原料选择,挑选的薯类原料为符合标准的优质红薯、马铃薯等薯类。选择干物质含量≥25%的红心薯、黄心薯、紫心薯,马铃薯选择干物质含量≥20%的马铃薯,鲜薯表皮光滑、芽眼少,剖开后不易褐变的品种,鲜薯蒸熟后口感细腻,无纤维感。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去皮的具体操作为,将清洗后的鲜薯置于蒸汽去皮机内,将蒸汽去皮机的蒸汽压力设置为0.7~0.9MPa,时间2.5~3.5分钟。进入去皮机前需清洗干净泥沙等杂质,去皮后再通过毛刷洗薯机再次清洗去皮。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切丁的具体尺寸为薯丁的长、宽、高各4~6mm。
[0032]可以理解的是,将薯丁设置为此尺寸,便于快速护色、蒸熟,不会造成薯丁软烂黏在输送带上。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S2中护色所使用的护色液为柠檬酸及食盐的混合溶液。
[0034]可以理解的是,护色液为0.2~0.4%柠檬酸及0.5%~1.5%食盐的混合溶液。柠檬酸溶液调节酸度,柠檬酸可以抗氧化,即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会先与氧气发生反应,保护鲜薯内色素等不被氧化,使得颜色依然鲜明;使用低浓度盐溶液,可减少水中氧的含量,而且氯离子也可阻止酚酶对底物的作用,从而减缓褐变。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S2中护色的时间为20~30分钟。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S2中杀青蒸熟的具体操作为,将护色后的薯丁引入输送带上,设置蒸汽压力为0.3~0.5Mpa,温度110~120℃,杀青蒸熟的时间5~8min。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按照质量份计,所述S3中磨碎第一预制薯泥所使用的装置为胶体磨。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按照质量份计,所述胶体磨的磨齿间距为10~12μm。
[0039]可以理解的是,在此齿间距指出的薯泥,口感细腻,再加工性能好,比如用于调配薯类饮料,颗粒悬浮性好,不易沉淀;用于糕点馅料,口感细腻;制作调配薯泥可还原薯类原有风味口感;用于制面条可使面团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增强,改善面条质构,提升产品品质。
[0040]可见,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胶体磨制泥,优选胶体磨齿间距、杀青蒸熟温度等工艺参数,加工的薯泥质地均匀,口感细腻,再加工性能良好,工艺设计科学合理。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化工序,设备投资少、加工适应性强。
[004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上述的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的保鲜薯泥。薯泥口感细腻,色泽丰富,呈淡黄色、金黄色、紫色等,具有薯类特有的香气及营养成分,营养损耗少,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即食或再加工食用均可。
[004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薯泥用途范围广。薯类原料经过制泥后加工性能良好,用途广泛,家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鲜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鲜薯,清洗、去皮、切丁得到薯丁;S2.将薯丁进行护色、杀青蒸熟、冷却,得到第一预制薯泥;S3.将第一预制薯泥进行磨碎,制成成品的保鲜薯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鲜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鲜薯为干物质含量大于25%的红心薯、黄心薯、紫心薯或干物质含量大于20%的马铃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鲜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去皮的具体操作为,将清洗后的鲜薯置于蒸汽去皮机内,将蒸汽去皮机的蒸汽压力设置为0.7~0.9MPa,时间2.5~3.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鲜薯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切丁的具体尺寸为薯丁的长、宽、高各4~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鲜薯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光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