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434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包括步骤一、揭顶翻修前降温;步骤二、破损区域拆除;步骤三、破损区域砌筑;步骤四、砌筑期间炉温管控;步骤五、砌筑后烘炉升温;步骤六、升温后热态工作;步骤七、装煤推焦。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在不停产状态下揭顶翻修焦炉破损炉室,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秩序和焦炭产量影响;由此产生的环保问题在线有效治理,有效提高炉墙的使用寿命及焦炭质量;对于焦化行业热态情况下修补炉墙具有参考意义。焦化行业热态情况下修补炉墙具有参考意义。焦化行业热态情况下修补炉墙具有参考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焦炉热修
,尤其涉及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老旧焦炉炉龄老化,运行期较长,且装煤工艺等发生改变,造成个别炉室由于长期受外界冷空气影响,靠近炉头部位冷热不均,在热应力作用下,墙体相互挤压,凸出变形。损坏最严重的炭化室炉墙发生形变,目视可看出波浪状,经测量炭化室变形严重处宽度不足400mm(标准宽度为450mm),导致其无法正常生产。为恢复其正常推焦装煤,解决损伤的问题后,就必须对炉墙进行翻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能够在不停产状态下揭顶翻修焦炉破损炉室,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秩序和焦炭产量的影响;且由此产生的环保问题在线有效治理,有效提高炉墙的使用寿命及焦炭质量。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揭顶翻修前降温;步骤二、破损区域拆除;步骤三、破损区域砌筑;步骤四、砌筑期间炉温管控;步骤五、砌筑后烘炉升温;步骤六、升温后热态工作;步骤七、装煤推焦。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修前计划按3天时间对待修炉室进行降温,第一天降温幅度为90

110℃/天,第二天降温幅度为40

60℃/天,第三天降温幅度为40

60℃/天;在降温开始时,保持大弹簧吨位在12.5

13.5吨,降温结束后调整至10

11吨;修补号相邻燃烧室机侧1

6火道提前停止加热,保证温度下降趋势明显,当温度降至780

850℃时开始保温,保持邻墙及保留炉墙温度在750℃

800℃。
[000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拆除工作从炉顶表面开始一直拆至斜道处,拆除区域使用钢板网遮罩;同时对保护板也要进行清理并且加固;拆除上升管、桥管并将其对应的翻板阀关闭;待上升管及桥管拆除后用盲板将桥管引座口处进行封闭;立火道拆除前,先用石棉绳将石棉纤维毡绑扎成团从立火道进入,将石棉纤维毡压入斜道口处,然后在其上面覆盖铁质盖板,将石棉纤维毡盖住铁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砌筑前进行预砌筑,其范围是燃烧室立火道上下部循环孔部位及标准层的代表性砌筑;预砌筑部位墙面为冷态尺寸;对于预砌筑立缝和卧缝数据准确记录;同时根据预砌筑的实际情况,掌握泥浆的可操作性;正式砌筑时在保护板上放出每层砌筑的控制线;在碳化室底部放出排列控制线;根据划出的控制线进行砌筑,砌筑时耐火泥、耐火砖均从炉顶送下;砌筑时立火道用专用的保护工具进行保护,防止泥浆和杂物掉入;砌砖时保证灰浆饱满,平整度要求严格按照砌筑标准执行。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砌筑期间采用定点测温,对修补炉号影响的相邻
炉号、焖炉号和长结焦时间炉号的温度每4小时测量一次;测量修补炉号及相邻炉号燃烧室的机焦两侧温度,同时根据炉温管控方案对测量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并详细记录调节手段和调节时间;采用热电偶测量边火道温度;检查加热设备状态;对进风门的开度、加减考克的开度、废气砣的位置做好记录;对缓冲炉号的温度及时处理,防止温度急剧波动,保持炉温平稳;通过调整加减考克的开度,调节炉温,确保炉头温度在750℃以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在立火道以及炉顶砌筑完成后,对炉体进行升温;升温前将机焦侧炉门关闭,装煤口关闭,形成密闭空间;升温分为两个阶段:升温至650℃之前,新砌筑区域通过相邻墙传热进行升温,达到650℃之后,地下室正常加热,通过调整考克实现对升温的管控。
[0011]进一步的,对炉体进行升温时,根据硅砖膨胀系数及硅砖晶型转化点温度制定升温计划,按九天进行;升温幅度:第一天70℃/天;第二天90℃/天;第三天100℃/天;第四天120℃/天;第五天120℃/天;第六天80℃/天;第七天150℃/天;第八天180℃/天;第九天250℃/天。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升温完毕后进行相关的热态施工,主要包括:保护板灌浆、小炉头砌筑、炉顶灌浆、炉顶表面缸砖砌筑和拉条沟灌保温粉。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具体包括:对修补后的碳化室进行正常的加煤操作,延长修补炉室的结焦时间至72小时;调整上部大弹簧吨位,同时测量炉长和曲度。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对碳化室工作层面包括炉顶区域的窜漏问题可以彻底修复,有效解决了单个炉室不能正常推焦加煤的问题;
[0016]2、砌筑期间炉温管理、砌筑后升温速度制定科学有效,避免了硅砖升温不均出现的炸裂问题;
[0017]3、全火道揭顶方法涵盖拆除、砌筑、升温、降温等重要环节,翻修后炉墙变形严重的炉室能够得到有效的修复,修复后的碳化室墙面平整,可大幅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
[0018]4、消除了缓冲炉室,焦炭产量得以有效提高,预计全年提高产量4000

5000吨;
[0019]5、使得全炉结焦时间均匀,利于温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拆除破损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0023]步骤一、揭顶翻修前降温;
[0024]翻修前计划按3天时间对所翻修炉室进行降温,其中,第一天降温幅度为100℃/
天,第二天降温幅度为50℃/天,第三天降温幅度为50℃/天。在降温开始时,保持大弹簧吨位在12.5

13.5吨,降温结束后调整到10

11吨。修补号相邻燃烧室机侧1

6火道提前停止加热,保证温度下降趋势明显;当温度降至780

850℃左右时开始保温,保持邻墙及保留炉墙温度在750℃

800℃,同时对焖炉,缓冲炉温度情况做好监测及时进行调整。
[0025]步骤二、破损区域拆除;
[0026]如图1所示,拆除工作从炉顶表面开始一直拆至斜道处,拆除的耐火砖由装煤孔落入到碳化室底部,等打开炉门后在集中清除。机侧拆除的废砖排放至推焦车道,用铲车装车后外运。拆除区域用钢板网遮罩,如果遇到雨季需遮上雨布,防止炉顶和砌体着水;同时对保护板也要进行清理并且加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揭顶翻修前降温;步骤二、破损区域拆除;步骤三、破损区域砌筑;步骤四、砌筑期间炉温管控;步骤五、砌筑后烘炉升温;步骤六、升温后热态工作;步骤七、装煤推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修前计划按3天时间对待修炉室进行降温,第一天降温幅度为90

110℃/天,第二天降温幅度为40

60℃/天,第三天降温幅度为40

60℃/天;在降温开始时,保持大弹簧吨位在12.5

13.5吨,降温结束后调整至10

11吨;修补号相邻燃烧室机侧1

6火道提前停止加热,保证温度下降趋势明显,当温度降至780

850℃时开始保温,保持邻墙及保留炉墙温度在750℃

8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拆除工作从炉顶表面开始一直拆至斜道处,拆除区域使用钢板网遮罩;同时对保护板也要进行清理并且加固;拆除上升管、桥管并将其对应的翻板阀关闭;待上升管及桥管拆除后用盲板将桥管引座口处进行封闭;立火道拆除前,先用石棉绳将石棉纤维毡绑扎成团从立火道进入,将石棉纤维毡压入斜道口处,然后在斜道口上面覆盖铁质盖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焦炉热态下碳化室全火道揭顶翻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砌筑前进行预砌筑,其范围是燃烧室立火道上下部循环孔部位及标准层的代表性砌筑;预砌筑部位墙面为冷态尺寸;对于预砌筑立缝和卧缝数据准确记录;同时根据预砌筑的实际情况,掌握泥浆的可操作性;正式砌筑时在保护板上放出每层砌筑的控制线;在碳化室底部放出排列控制线;根据划出的控制线进行砌筑,砌筑时耐火泥、耐火砖均从炉顶送下;砌筑时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建邱广德张军崔海蛟张利业李振来孙秀杰吴蕾
申请(专利权)人: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