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089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属于轴承套圈上料技术领域,包括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外部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组上料盘,所述上料盘包括导流组件和安装在导流组件外部的调节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原先处于水平位置的轴承套圈挨个取走,并且在上料盘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来水平的轴承套圈树立起来,并且处于同一竖平面的上料盘上料的轴承套圈均处于同一条直线,使得原本杂乱无章的轴承套圈按照直线方式竖起,以便于后续对轴承套圈进行碾环、抛光等工艺。抛光等工艺。抛光等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套圈上料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套圈在冲压或铸造完成后,一般还需要碾环、扩充、打磨、抛光等工艺,轴承套圈在输送至下一道工艺的过程中,常采用传输带进行输送或者使用推板推送。
[0003]例如,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743512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上料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一倾斜的储料台,在所述储料台一侧设置有一倾斜的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最低端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最高端设置有一改变所述下料通道倾斜角的驱动装置;在所述储料台上设置有将轴承套圈推至所述下料通道的推料装置;在所述下料通道的出料口设置有一实现轴承套圈逐个下料的分圈装置。本专利技术储料台适当的倾斜角使轴承套圈整齐排列,轴承的分个上料能避免轴承套圈之间的相互碰撞,减少碰撞造成的废次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下料通道的一对下料挡板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调整,适用于多种轴承套圈的下料。
[0004]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例如,轴承套圈在传输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处于水平状态,随着传输带或推板一起向前移动,移动至下一道工序时还是处于水平位置,需要手动将轴承套圈竖起或利用机械手将轴承套圈竖起后,再进行夹持和加工,多了一道调整轴承套圈位置的步骤。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可以将原先处于水平位置的轴承套圈挨个取走,并且在上料盘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来水平的轴承套圈树立起来,并且处于同一竖平面的上料盘上料的轴承套圈均处于同一条直线,使得原本杂乱无章的轴承套圈按照直线方式竖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包括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外部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组上料盘,所述上料盘包括导流组件和安装在导流组件外部的调节组件。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底板、斜坡板、侧挡板,斜坡板与底板焊接在一起形成导流板,斜坡板远离底板的端部向上翘起形成钩状部,侧挡板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两个侧挡板对称分布在导流板的两侧。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导流槽,所述侧挡板的内侧壁通过打磨机打磨成光滑的弧面,形成导流边。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贝形挡板、弧形槽板、挡流板和弹性连接件,贝形挡板的数量设置成两个并对称分布在两侧,弧形槽板的两侧与分别两个贝形挡板固定连接并在形成调节腔,调节腔的内部设置有挡流板,挡流板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
件与贝形挡板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坡板的斜坡开设出容纳腔,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倾斜的减速板,容纳腔的内部位于减速板下方的位置处安装有若干个弹簧组。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板的表面沿着边沿等距分布若干个减速板,减速板由橡胶材质构成,减速板的竖截面形成设置成半圆形。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组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位于减速板位置较高的一端部下方并与减速板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位于减速板位置较低的一端部下方,并与减速板的端部固定连接。
[00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槽的内部通过连接转轴安装有缓冲板,导流槽的一侧开设出转轴收纳槽,转轴收纳槽与导流槽相连通形成容纳连接转轴的空腔,连接转轴的两侧壁分别与转轴收纳槽的两内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缓冲板的一端部焊接有固定环块,固定环块套设在连接转轴的外部。
[00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环块的数量设置成至少一个,固定环块与转轴收纳槽的内侧壁之间安装卷簧,卷簧套设在连接转轴的外部,卷簧的一端部与固定环块的侧壁固定连接,卷簧的另一端部与转轴收纳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通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简单使用皮带传输带相比,本申请可以将原先处于水平位置的轴承套圈挨个取走,并且在上料盘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来水平的轴承套圈树立起来,并且处于同一竖平面的上料盘上料的轴承套圈均处于同一条直线,使得原本杂乱无章的轴承套圈按照直线方式竖起,以便于后续对轴承套圈进行碾环、抛光等工艺。
[0017]2、通过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弹簧组,弹簧组可以吸收轴承套圈掉落时产生的冲击,进而减缓轴承套圈本身的反作用力,避免轴承套圈在上料过程中表面受到的损伤,另外,轴承套圈随着上料盘转动的过程中,弹簧组积蓄的弹性势能会向轴承套圈施加一个推动力,使得轴承套圈跳起时的速度更快,提高上料的效率。
[0018]3、通过缓冲板、连接转轴和卷簧之间的配合和协同过程,缓冲板不但可以起到对轴承套圈的支撑作用,另外,当轴承套圈随着上料盘转动至反过来时,缓冲板在卷簧的推动下,向轴承套圈施加一个推动力,便于轴承套圈滚出调节腔,从而提高上料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导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导流组件的竖截面剖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料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缓冲板和连接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转动筒;2、驱动轮;3、连接板;4、调节组件;5、导流组件;6、容纳腔;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减速板;10、缓冲板;11、转轴收纳槽;12、连接转轴;13、固定环块;14、
卷簧;
[0027]41、贝形挡板;42、弧形槽板;43、挡流板;44、弹性连接件;
[0028]51、底板;52、斜坡板;53、侧挡板;54、导流边;55、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如附图1

7所示的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包括转动筒1,将转动筒1整体安装在机架上,转动筒1的一端部外侧固定连接驱动轮2,本实施例中通过外接的伺服电机输出齿轮与驱动轮2啮合,带动驱动轮2转动,进一步带动转动筒1转动,由于伺服电机和输出端齿轮是本领域非常常规的技术,所以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转动筒1的外部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组上料盘,上料盘通过连接板3固定在转动筒1上方,每组上料盘设置成两个,上料盘包括导流组件5和安装在导流组件5外部的调节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包括转动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1)的外部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组上料盘,所述上料盘包括导流组件(5)和安装在导流组件(5)外部的调节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包括底板(51)、斜坡板(52)、侧挡板(53),斜坡板(52)与底板(51)焊接在一起形成导流板,斜坡板(52)远离底板(51)的端部向上翘起形成钩状部,侧挡板(53)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两个侧挡板(53)对称分布在导流板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1)的一侧开设有导流槽(55),所述侧挡板(53)的内侧壁通过打磨机打磨成光滑的弧面,形成导流边(5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贝形挡板(41)、弧形槽板(42)、挡流板(43)和弹性连接件(44),贝形挡板(4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并对称分布在两侧,弧形槽板(42)的两侧与分别两个贝形挡板(41)固定连接并在形成调节腔,调节腔的内部设置有挡流板(43),挡流板(43)的侧壁通过弹性连接件(44)与贝形挡板(4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自适应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板(52)的斜坡开设出容纳腔(6),容纳腔(6)的内部设置有倾斜的减速板(9),容纳腔(6)的内部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波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毅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