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54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使用后压辊对下胶芯进行同步对称压合并分三段完成压合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提升巨型子午胎胎圈下胶芯材料分布的均匀性、稳定性,避免因下胶芯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轮胎使用过程中的早期胎圈鼓包、脱层等质量问题。脱层等质量问题。脱层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分段式成型机生产巨型子午胎的过程中,一段完成胎筒生产后传递至二段,二段进行扣圈操作,扣圈完成后,使用反包推杆对下胶芯进行辅助贴合,然后再进行后压辊压合。辅助贴合是通过反包推杆从下胶芯的下端点开始助推,下胶芯在反包推杆的作用下出现逐渐变形,并完成与胎筒的接触与粘合。但是因反包推杆呈指型分布,指与指之间存在缝隙,会使得反包推杆在助推过程中下胶芯在推力作用下被动变形,最终呈现为周向波浪形,这就使得下胶芯在推力与非推力的点出现厚度差异,影响下胶芯材料厚度分布的均匀性,从而造成胎体反包的曲线出现偏差,出现胎圈应力不均匀,导致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的胎圈鼓包、脱层等质量问题。
[0003]此外,胎圈下胶芯材料存在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一号垫胶与下胶芯的边部搭接,且一号垫胶覆盖下胶芯总宽度的26%~30%,即图6所示的A区域,覆盖面积相对较小。因下胶芯的硬度大于一号垫胶的硬度,一号垫胶覆盖下胶芯的面积太小,就不能将应力均匀地分配到整个胎圈,导致轮胎在滚动过程中会于胎圈下胶芯的上端点和一号垫胶下端点的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点,影响胎圈的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巨型子午胎胎圈下胶芯材料分布的均匀性、稳定性,避免因下胶芯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轮胎使用过程中的早期胎圈鼓包、脱层等质量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改善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压合下胶芯:S1压合前准备工作:将两个后压辊沿轴向和径向分别移动至两个下胶芯的外侧面并接触下胶芯外侧面上对应钢丝圈上平面处,且后压辊相对竖直方向有一夹角a;随后控制后压辊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对下胶芯向胎筒方向施加初始压力;S2一段压合:控制后压辊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e并径向向上移动距离g,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b,完成下胶芯向胎筒的一段压合;其中距离e为下胶芯内侧面上对应1/2胎筒高度处至胎筒的轴向距离,距离g为钢丝圈上平面与1/2胎筒高度处之间的高度差,b=a

(5
°
~10
°
);S3二段压合:控制后压辊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j并径向向上移动距离h,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c,完成下胶芯向胎筒的二段压合;其中距离j为下胶芯内侧面上对应胎筒顶部处至胎筒的轴向距离,距离h为1/2胎筒高度处与胎筒顶部之间的高度差,c=b

(5
°
~10
°
);S4三段压合:控制后压辊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n+(20~50)mm,径向及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不变,完成下胶芯向胎筒的压合;其中距离n为下胶芯内侧面上对应胎筒顶部处至下胶芯上端点的距离。
[0006]优选地,步骤S1中,a=40
°
~75
°

[0007]优选地,步骤S1中,控制后压辊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10~30mm,对下胶芯向胎筒方向施加初始压力。
[0008]优选地,下胶芯压合完成后,在下胶芯外侧面上贴合二号垫胶,且二号垫胶覆盖下胶芯的宽度为下胶芯外侧面总宽度的45%~100%(如图5所示的B区域),从而使轮胎在滚动过程中整个胎圈的应力得以均匀地分配;随后再在二号垫胶外侧面上贴合一号垫胶。
[0009]优选地,所述二号垫胶由上端点至下端点逐渐变薄。轮胎在滚动过程中来自胎冠、胎肩的压力由胎侧传递至胎圈,轮辋的支撑力向胎圈、胎侧方向进行传递;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胎圈整体厚度设计不变的情况下,力传递过程受胎圈材料分布趋势影响较大,因此将二号垫胶厚度由厚到薄设计,即下胶芯设计由薄到厚进行分布,轮胎滚动过程中来自胎冠、胎肩的压力会随二号垫胶厚度的逐渐变薄,均匀地分布到轮胎胎圈,改善应力集中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巨型子午胎胎圈下胶芯材料分布的均匀性、稳定性,避免因下胶芯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轮胎使用过程中的早期胎圈鼓包、脱层等质量问题,同时也改善了轮胎胎圈的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步骤S1的后压辊在下胶芯上的位置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步骤S2的后压辊在下胶芯上的位置示意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步骤S3的后压辊在下胶芯上的位置示意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步骤S4的后压辊在下胶芯上的位置示意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二号垫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现有轮胎的下胶芯与一号垫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下胶芯;2、一号垫胶;3、二号垫胶;4、钢丝圈;5、胎筒;6、后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善50/80R57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在成型过程中,一段完成胎筒5生产后传递至二段,二段进行扣圈操作,扣圈完成后,使用后压辊6对两个下胶芯1进行同步对称压合,从而完成下胶芯1的贴合,该压合方式使得下胶芯1贴合过程中相对受力均匀,降低了下胶芯1厚度差值,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具体为如图1

4所示,采用如下步骤对下胶芯1进行压合:S1压合前准备工作:一段完成胎筒5生产后传递至二段,二段进行扣圈操作,扣圈完成后,将两个后压辊6沿轴向和径向分别移动至两个下胶芯1的外侧面并接触下胶芯1外
侧面上对应六角形钢丝圈4上平面处,且后压辊6相对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倾斜夹角a=60
°
;随后控制后压辊6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15mm,对下胶芯1向胎筒5方向施加初始压力。其中,轴向即图中的左右方向;径向即图中与轴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下胶芯1的外侧面即背向胎筒5的一侧面,另一侧面即为内侧面;中心方向是指朝向对称设置的两个下胶芯1的中心处的方向。
[0020]S2一段压合:控制后压辊6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15mm并径向向上移动距离25mm,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b=50
°
,完成下胶芯1向胎筒5的一段压合;S3二段压合:控制后压辊6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33mm并径向向上移动距离60mm,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c=40
°
,完成下胶芯1向胎筒5的二段压合;S4三段压合:控制后压辊6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55mm,径向及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完成下胶芯1向胎筒5的压合。
[0021]下胶芯1压合完成后,如图5所示,在下胶芯1外侧面上贴合二号垫胶3,其材质与一号垫胶2相同,且二号垫胶3覆盖下胶芯1的宽度为下胶芯1外侧面总宽度的100%,再在二号垫胶3外侧面上贴合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改善工程子午胎胎圈耐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压合下胶芯(1):S1压合前准备工作:将两个后压辊(6)沿轴向和径向分别移动至两个下胶芯(1)的外侧面并接触下胶芯(1)外侧面上对应钢丝圈(4)上平面处,且后压辊(6)相对竖直方向有一夹角a;随后控制后压辊(6)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对下胶芯(1)向胎筒(5)方向施加初始压力;S2一段压合:控制后压辊(6)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e并径向向上移动距离g,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b,完成下胶芯(1)向胎筒(5)的一段压合;其中距离e为下胶芯(1)内侧面上对应1/2胎筒(5)高度处至胎筒(5)的轴向距离,距离g为钢丝圈(4)上平面与1/2胎筒(5)高度处之间的高度差,b=a

(5
°
~10
°
);S3二段压合:控制后压辊(6)向中心方向轴向移动距离j并径向向上移动距离h,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c,完成下胶芯(1)向胎筒(5)的二段压合;其中距离j为下胶芯(1)内侧面上对应胎筒(5)顶部处至胎筒(5)的轴向距离,距离h为1/2胎筒(5)高度处与胎筒(5)顶部之间的高度差,c=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淼荆涛潘国徽瞿安业印海建李魁罐岳振
申请(专利权)人: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