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37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用于预成型车圈,包括第一治具、第二治具和塑胶环,所述第一治具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和下座体在上下方向可分离地拼接组成一圆环形延伸的、截面大致呈“∠”型斜向上扩张的外扩口,所述第二治具是由至少两节弧形单体可拆卸地拼接组成,所述塑胶环与第二治具同心设置,且借由所述弧形单体的拼接将所述塑胶环箍紧固定在所述第二治具的内端,第二治具和塑胶环能够套在所述第一治具的外侧,以使所述塑胶环定位设置在所述外扩口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外扩口是斜向上扩张的,因此在向外扩口内侧张贴碳纤维片材时,操作者的手部可以伸入到更深的位置,从而更加全面地贴覆碳纤维片材。从而更加全面地贴覆碳纤维片材。从而更加全面地贴覆碳纤维片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制造
,具体涉及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材质的车圈因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在自行车中。现有的一种自行车碳纤维车圈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包括环形空心的本体100以及在本体100的一侧边101向外延伸且最终内折的两个倒钩102。这种车圈在预型时,往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侧边101和两个倒钩102,第二部分则是本体100除侧边101之外的“C”型部分。对于第一部分,常常采用在预型模具上环绕包纱的方法获得,但包纱成型之后,两个倒钩102之间的连接处要相应地去除,增加了工序且造成材料的浪费。对于第二部分,常常设计一“C”型内凹的预型凹口,在预型凹口内贴覆碳纤维片材来获得,但这样的一个缺陷在于如果第二部分的径向跨度较大(径向跨度,即图1所示的L尺寸),则预型凹口要设计得很深,工人在贴覆碳纤维片材时难以触及预型凹口的深处而造成造型不完全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用于预成型车圈,所述车圈包括空心环形的本体以及在本体的一侧边向外延伸且最终内折的两个倒钩,包括第一治具、第二治具和塑胶环,其中,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相对处于上方的上座体和相对处于下方的下座体,所述上座体和下座体在上下方向可分离地拼接,从而在两者的外侧组成一圆环形延伸的、截面大致呈“∠”型斜向上扩张的外扩口,所述第二治具和塑胶环均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二治具是由至少两节弧形单体可拆卸地拼接组成,所述塑胶环与第二治具同心设置,且借由所述弧形单体的拼接将所述塑胶环箍紧固定在所述第二治具的内端,所述塑胶环具有匹配所述侧边以及所述倒钩的外形的成型部,所述塑胶环的内径大于所述上座体的外径,从而所述第二治具和塑胶环能够套在所述第一治具的外侧,以使所述塑胶环定位设置在所述外扩口中。
[0006]其中,优选的,所述下座体包括内凹的第一预型弧面,所述上座体包括一倒锥面以及内凹的第二预型弧面,第一预型弧面和第二预型弧面衔接组成一内凹圆角,所述倒锥面连接在所述第二预型弧面上端。
[0007]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型弧面外端还连接有一横向延伸面,所述倒锥面、第二预型弧面、第一预型弧面和横向延伸面组成所述的外扩口。
[0008]其中,优选的,所述上座体为盘形或环形结构,所述下座体为盘形或环形结构,所述上座体叠放在所述下座体上端。
[0009]其中,优选的,所述下座体为环形结构,所述上座体包括用于和所述下座体拼接的
环形的支撑座以及从所述支撑座向上延伸且直径逐渐扩大的锥形空心台,所述倒锥面设于所述锥形空心台的外周。
[0010]其中,优选的,所述塑胶环是连续的环形结构,或者是断开为至少两节的环形结构。
[0011]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治具的内端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塑胶环的定位结构。
[0012]其中,优选的,所述塑胶环截面大致呈“几”字形结构,包括两末端的弯钩以及设于两个弯钩之间的凹口,所述第二治具的内端设有两个用于对应插入所述弯钩的插槽,两个所述插槽之间设有一用于对应插入所述凹口的凸起。
[0013]其中,优选的,所述塑胶环的成型部包括适配两个所述倒钩的内折端形状的分别向上和向下凹入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二治具内端设有和所述凹槽的外槽壁衔接平齐的竖直壁面。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外扩口是斜向上扩张的,因此在向外扩口内侧张贴碳纤维片材时,操作者的手部可以伸入到更深的位置,从而更加全面地贴覆碳纤维片材,避免因治具的预型凹口过深、难以触及而造成的造型不完全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在塑胶环上贴覆碳纤维片材时可以更准确也更饱满地造型出倒钩的形状。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现有的一种碳纤维车圈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中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的示意图(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相互分离);
[0017]图3是实施例中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的示意图(第二治具套在第二治具之外);
[0018]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治具的剖视图;
[0019]图5是实施例中第一治具的上座体和下座体的分解图;
[0020]图6是实施例中第二治具和塑胶环的示意图,其中第二治具分解为两个弧形单体;
[0021]图7是实施例中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的剖视图(第二治具套在第二治具之外);
[0022]图8是图7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9是实施例中在外扩口内预成型的碳纤维预成型体和在塑胶环上预成型的碳纤维预成型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用于预成型车圈,该车圈是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车圈,包括空心环形的本体100以及在本体的一侧边101向外延伸且最终内折的两个倒钩102。参阅图1

2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型治具包括第一治具
1、第二治具2和塑胶环3,第二治具2和塑胶环3用于实现侧边101和倒钩102的预成型作业,第一治具1则用于实现本体100除侧边101之外的部分(也即本体100剩余的“C”型部分)的预成型作业。
[0027]如图4、5,第一治具1具体包括相对处于上方的上座体11和相对处于下方的下座体12,亦即,本实施例的描述方向,是在预型治具的静态使用状态下,以上座体11相对处于下座体12的上方,以下座体12相对处于上座体11的下方。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相拼接,以在二者的外侧组成一圆环形延伸的、截面大致呈“∠”型斜向上扩张的外扩口13(此外扩口13只是大致的而非是标准的“∠”型的截面结构,更细致的说外扩口13的内角是匹配车圈的本体100内端的圆角形状,可进一步参阅附图)。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的拼接是可分离的,例如,本实施例中上座体11是叠放(压放)在下座体12之上,向上提起上座体11则可实现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的分离。因此,优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之间设置定位结构,如对位插块和插槽;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上座体11上设有便于施力提起上座体11的结构,如把手。更优选的,为了避免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之间的位置偏移,还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位移锁定结构,例如插销。
[0028]如图4,下座体12包括内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用于预成型车圈,所述车圈包括空心环形的本体以及在本体的一侧边向外延伸且最终内折的两个倒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治具、第二治具和塑胶环,其中,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相对处于上方的上座体和相对处于下方的下座体,所述上座体和下座体在上下方向可分离地拼接,以在两者的外侧组成一圆环形延伸的、截面大致呈“∠”型斜向上扩张的外扩口,所述第二治具和塑胶环均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二治具是由至少两节弧形单体可拆卸地拼接组成,所述塑胶环与第二治具同心设置,且借由所述弧形单体的拼接将所述塑胶环箍紧固定在所述第二治具的内端,所述塑胶环具有匹配所述侧边以及所述倒钩的外形的成型部,所述塑胶环的内径大于所述上座体的外径,从而所述第二治具和塑胶环能够套在所述第一治具的外侧,以使所述塑胶环定位设置在所述外扩口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体包括内凹的第一预型弧面,所述上座体包括一倒锥面以及内凹的第二预型弧面,第一预型弧面和第二预型弧面衔接组成一内凹圆角,所述倒锥面连接在所述第二预型弧面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车圈的预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型弧面外端还连接有一横向延伸面,所述倒锥面、第二预型弧面、第一预型弧面和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吉叶瑞金杨棚飞黄艺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佰业兴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