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弹性主体,弹性主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贴片孔以及卸力槽,贴片孔用于安装应变计;卸力槽贯穿弹性主体的宽度方向;卸力槽包括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分别上下错位设置,第一槽段的端部与其下方的第二槽段的端部位于同一垂直线;贴片孔设置于第一槽段二端槽段之间,且贴片孔位于第一槽段的端部下方。贴片孔的上下方均设置有卸力槽,其中第一槽段与其正下方相邻的两个第二槽段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关系,在传感器受力时,第一槽段将力向两边进行扩散引导,从而将部分的力转移到第二槽段上,通过多个卸力槽共同分散压力,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抗弯曲能力,进一步保护到贴片孔内应变计的安全。进一步保护到贴片孔内应变计的安全。进一步保护到贴片孔内应变计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测量
,特别是一种传感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窄条传感称重器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抗弯曲能力,通常会设置有贯穿其宽度方向的槽体,但是由于现有的窄条传感称重器中槽体的形状以及摆放位置不佳,导致传感器抗弯曲能力不佳,当称重的重量稍微过载时,应变计容易被挤压变形,从而损坏。影响窄条传感称重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感器结构,增加传感器的抗弯曲能力,增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弹性主体,所述弹性主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贴片孔以及卸力槽,所述贴片孔用于安装应变计;所述卸力槽贯穿所述弹性主体的宽度方向;
[0005]所述卸力槽包括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设置于第二槽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分别上下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槽段的端部与其下方的第二槽段的端部位于同一垂直线;
[0006]所述贴片孔设置于第一槽段二端槽段之间,且所述贴片孔位于第一槽段的端部下方。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槽段为长条型槽段,所述第一槽段包括连接槽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槽两端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槽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弹性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保护槽的下方,所述连接槽与保护槽平滑连同;
[0008]所述贴片孔位于所述保护槽的下方,所述铁片孔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槽段。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连接槽的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主体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从所述弹性主体的顶端垂直延伸至中部,所述第二安装孔从所述弹性主体的顶端垂直贯穿至所述弹性主体的底端。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主体还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传感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连接孔的一端口密封有防水接头。
[0012]优选的,所述弹性主体还设置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从弹性主体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所述走线孔分别与所述连接孔、贴片孔连通;
[0013]所述走线孔的半径大于3cm。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贴片孔的上下方均设置有卸力槽,其中第一槽段与其正下方相邻的两个第二槽段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关系,而所述贴片孔位于第一槽段的端部下方,即所述贴片孔位于第一槽段与两个第二槽段所形成的
三角形的内部,在传感器受力时,所述第一槽段将力向两边进行扩散引导,从而将部分的力转移到所述第二槽段上,通过多个卸力槽共同分散压力,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抗弯曲能力,进一步保护到贴片孔内应变计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方向剖视图。
[0018]其中:弹性主体1、第一安装孔101、第二安装孔102、贴片孔103、卸力槽104、第一槽段1041、连接槽10411、保护槽10412、第二槽段1042;连接孔2、防水接头3、走线孔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3所示,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弹性主体(1),所述弹性主体(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贴片孔(103)以及卸力槽(104),所述贴片孔(103)用于安装应变计;
[0024]所述卸力槽(104)贯穿所述弹性主体(1)的宽度方向;
[0025]所述卸力槽(104)包括第一槽段(1041)与第二槽段(1042),所述第一槽段(1041)设置于第二槽段(1042)的上方,所述第一槽段(1041)与第二槽段(1042)分别上下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槽段(1041)的端部与其下方的第二槽段(1042)的端部位于同一垂直线;
[0026]所述贴片孔(103)设置于第一槽段(1041)二端槽段之间,且所述贴片孔(103)位于第一槽段(1041)的端部下方。
[0027]在本技术中在贴片孔(103)的上下方均设置有卸力槽(104),其中第一槽段(1041)与其正下方相邻的两个第二槽段(1042)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关系,而所述贴片孔
(103)位于第一槽段(1041)的端部下方,即所述贴片孔(103)位于第一槽段(1041)与两个第二槽段(1042)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内部,在传感器受力时,所述第一槽段(1041)将力向两边进行扩散引导,从而将部分的力转移到所述第二槽段(1042)上,通过多个卸力槽(104)共同分散压力,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抗弯曲能力,进一步保护到贴片孔(103)内应变计的安全。
[0028]优选的,所述第二槽段(1042)为长条型槽段,所述第一槽段(1041)包括连接槽(10411)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槽(10411)两端的保护槽(10412),所述保护槽(10412)和连接槽(10411)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弹性主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槽(10411)位于所述保护槽(10412)的下方,所述连接槽(10411)与保护槽(10412)平滑连同;
[0029]所述贴片孔(103)位于所述保护槽(10412)的下方,所述铁片孔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槽段(1042)。
[0030]在本技术,所述第一槽段(1041)分为连接槽(10411)以及保护槽(10412),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主体,所述弹性主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贴片孔以及卸力槽,所述贴片孔用于安装应变计;所述卸力槽贯穿所述弹性主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卸力槽包括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设置于第二槽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槽段与第二槽段分别上下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槽段的端部与其下方的第二槽段的端部位于同一垂直线;所述贴片孔设置于第一槽段二端槽段之间,且所述贴片孔位于第一槽段的端部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段为长条型槽段,所述第一槽段包括连接槽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槽两端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槽和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弹性主体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保护槽的下方,所述连接槽与保护槽平滑连同;所述贴片孔位于所述保护槽的下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勇安,李皓轩,余宗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泓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