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侧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91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3
机动车侧门。已知一种机动车侧门,带有具有窗开口的门白车身车身部件,带有用于关闭和开放窗开口的窗片材,以及带有至少一个遮蔽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在面向车辆内部空间的内侧上与窗片材相关联,并在位于窗开口下方的备用位置和至少部分地覆盖窗开口的至少一个遮蔽位置之间相对于门白车身车身部件可运动地支承,以及带有窗片材引导系统,用于将所述窗片材在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位,以及带有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在所述备用位置和所述遮蔽位置之间移位。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双壳的模块壳体,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和所述遮蔽结构引导系统,其具有外部的壳体壳,该外部的壳体壳与门白车身车身部件的内侧在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的从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的内侧朝外指向的一侧上形成湿空间的情况下以水密方式封闭,所述窗片材在其开放位置中被布置在所述湿空间中。在乘用车中的使用。空间中。在乘用车中的使用。空间中。在乘用车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侧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侧门,带有具有窗开口的门白车身车身部件,带有用于关闭和开放窗开口的窗片材,以及带有至少一个遮蔽结构,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在面向车辆内部空间的内侧上与窗片材相关联并在位于窗开口下方的备用位置(或称为原始位置,即Ruhestellung)和至少部分地覆盖窗开口的至少一个遮蔽位置之间相对于门白车身车身部件可运动地支承,以及带有窗片材引导系统,用于将所述窗片材在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位,以及带有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在所述备用位置和所述遮蔽位置之间移位。

技术介绍

[0002]这样的机动车侧门从DE 10 2006 037 594 A1中是已知的。机动车侧门具有门白车身车身部件,其窗开口可以通过可降低的窗片材关闭。窗片材可以通过灵活的遮蔽结构进行遮蔽,该遮蔽结构被实施为卷帘轨道(Rollobahn)。驱动系统与卷帘轨道相关联,以使卷帘轨道在开放窗片材的备用位置和遮蔽窗片材的遮蔽位置之间移位。卷帘轨道在面向车辆内部空间的内侧上与窗片材相关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创造一种上述类型的机动车侧门,它可以以较小的耗费功能可靠地制造。
[0004]该任务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设置双壳的模块壳体,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和所述遮蔽结构引导系统,其具有外部的壳体壳,该外部的壳体壳与门白车身车身部件的内侧在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的从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的内侧朝外指向的一侧上形成湿空间的情况下以水密方式封闭,所述窗片材在其开放位置中被布置在所述湿空间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实现预先组装为遮蔽结构的功能设置的所有功能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水密密封理解为这样的在湿空间和干燥空间之间适用于现有的机动车侧门的密封功能,在湿空间中运行可降低的窗片材,车辆内部空间侧设置的功能部件被分配到该干燥空间。必须避免从外面来的水渗入到车辆内部中。双壳的模块壳体将遮蔽结构和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的功能部件包围起来,使相应的功能部件以受保护的方式被安置。功能部件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全预装在双壳模块壳体中。外部的壳体壳在机动车侧门的湿空间和干燥空间之间形成分隔壁。干燥空间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双壳模块壳体的内部形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特别有利地适用于乘用车后座区域的侧门。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侧门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机动车。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窗片材引导系统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外部的壳体壳的外侧。由此能够实现预装的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尤其是,作为功能部件,设置了用于窗片材的承载滑块的纵向引导部。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外
部的壳体壳的内侧。因此,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能够在其与门白车身车身部件连接之前,将遮蔽结构引导系统部分预装在外部的壳体壳处。尤其是,作为功能部件,设置了一个用于遮蔽结构的承载滑块的纵向引导部。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指向车辆内部空间设置内部的壳体壳,所述内部的壳体壳与所述外部的壳体壳在形成干燥空间的情况下结合,在所述干燥空间中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被布置在其备用位置中。所述内部的壳体壳与所述外部的壳体壳形成了双壳模块壳体。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被构造为形状稳定的遮蔽片材。优选地,设置两个遮蔽结构,其中一个遮蔽结构作为主遮蔽结构,用于遮蔽机动车侧门的主窗片材,且另一遮蔽结构作为辅助遮蔽结构,同样以形状稳定的遮蔽片材的形式设置,用于遮蔽机动车侧门的辅助窗,尤其是三角窗。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外部的壳体壳和内部的壳体壳被设计成塑料构件。这使得功能部件或用于功能部件的保持部能够一件式地模制在壳体壳处。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的至少一个线性引导部件一件式地模制在所述外部的壳体壳的内侧且用于窗片材的另一个线性引导部件一件式地模制在外部的壳体壳的外侧。有利的是,不仅外部的壳体壳而且内部的壳体壳都被设计成热塑形塑料构件,由此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使得线性引导部件的一件式模制成为可能。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线性引导部件被实施为纵向轮廓部,用于分别引导用于窗片材和至少一个遮蔽片材的承载滑块。纵向轮廓部优选实施成槽形或接片形(或称为腹片形,即stegf
ö
rmig),从而一方面用于窗片材且另一方面用于至少一个遮蔽片材的相应的承载滑块可以形状配合地支承在各自的纵向轮廓部处,以实现期望的线性引导。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电驱动单位被安装在外部的壳体壳的内侧。电驱动单元优选不仅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而且用于驱动窗片材。电驱动单元在外部的壳体壳内侧的布置意味着,电驱动单元被安置在干燥空间内。由此确保了针对电驱动单元的特别好的功能安全。优选的是,电驱动单元关联有耦联系统,该耦联系统能够实现窗片材与至少一个遮蔽结构的驱动的耦联,有利地如DE 10 2021 204 275.9中所述。该电驱动单元包括电动机以及后接于电动机的变速器。驱动传递系统,优选拉绳系统,有助于将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到用于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和窗片材的相应的承载滑块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设置了用于移位干燥空间中的至少一个遮蔽结构的绳索引导系统和用于移位湿空间中的窗片材的另外的绳索引导系统,其中两个绳索引导系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电驱动单元相耦联。相应的绳索引导系统也被称为拉绳系统。拉绳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拉绳,其可以实施成金属线材绳索或塑料线材绳索,以及多个绳索和偏转辊,其可旋转地支承在双壳模块壳体的两个壳体壳之一的内侧或外侧。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内部的壳体壳具有至少一个安装穿通部,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穿通部设置用于在模块壳体关闭时能够安装或调整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的功能部件。内部的壳体壳中的至少一个安装穿通部可以从机动车侧门的面向车辆内部空间的内侧进入,且即使在模块壳体关闭时也可以到模块壳体的内部中。为了能够进入到内部的壳体壳,在机动车侧门完全安装好后,必须首先拆除门内饰件。内部的壳体壳优选具有紧固点,以便能够将门内饰件紧固在内部的壳体壳处,只要门内饰件不直接与门白车身车身部件的
内侧连接。
附图说明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点和特征从权利要求书以及从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出,这些实施例参照附图加以说明。
[0016]图1以透视分解图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侧门的实施形式,图2从另一角度以分解图显示了根据图1的机动车侧门,图3显示根据图1和图2的机动车侧门的带有安装的模块壳体的外部的壳体壳的部分区域,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侧门的另一实施形式,图5显示根据图4的用于机动车侧门的模块壳体,图6以放大的透视分解图显示根据图5的模块壳体,图7显示根据图6的分解图,但从不同的角度看,图8显示根据图6和图7的模块壳体的内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侧门,带有具有窗开口(3,3a)的门白车身车身部件(2,2a),带有用于关闭和开放所述窗开口(3,3a)的窗片材(5,5a),以及带有至少一个遮蔽结构(6,6a),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在面向车辆内部空间的内侧上与窗片材(3,3a)相关联,并在位于窗开口(3,3a)下方的备用位置和至少区段地覆盖所述窗开口(3,3a)的至少一个遮蔽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2,2a)可运动地支承,以及带有窗片材引导系统,用于将所述窗片材(5,5a)在关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位,以及带有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在所述备用位置和所述遮蔽位置之间移位,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双壳的模块壳体,用于容纳所述至少一个遮蔽结构(6,6a)和所述遮蔽结构引导系统,其具有外部的壳体壳(7,7a),所述外部的壳体壳(7,7a)与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2,2a)的内侧在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2,2a)的从所述门白车身车身部件(2,2a)的内侧朝外指向的一侧上形成湿空间的情况下以水密方式封闭,所述窗片材(5,5a)在其开放位置中被布置在所述湿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片材引导系统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外部的壳体壳(7,7a)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侧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结构引导系统的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外部的壳体壳(7,7a)的内侧。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侧门,其特征在于,指向所述车辆内部空间设置有内部的壳体壳(8,8a),所述内部的壳体壳与所述外部的壳体壳(7,7a)在形成干燥空间的情况下结合,在所述干燥空间中所述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