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40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及方法,第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1所示,第一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第一探针如SEQ ID No:3所示;第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4所示,第二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ID No:5所示,第二探针如SEQ ID No:6所示;第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ID No:7所示,第三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第三探针如SEQID No:9所示。实现了快速对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鉴别性检测,且能完成定量检测的效果。且能完成定量检测的效果。且能完成定量检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
,具体地,涉及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鸭坦布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DTMUV)自2010年在我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暴发后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部分省份,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养鸭产业的重要疫病。鸭坦布苏病毒宿主谱广泛,除能感染鸭外,也能感染鸡、鹅、麻雀、鸽子和蚊子等。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最常见于成年种鸭和蛋鸭。产蛋期的鸭子感染病毒之后,死亡率不高,但产蛋量下降明显,伴随采食量下降。而雏鸭感染该病毒以后,神经损伤是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双腿不能够正常站立、瘫痪,死亡率高,非免疫区的最高死亡率可达60%且低日龄时发病率较高,30日龄之后发病率减少,但依然存在。此外,相关报道发现鸭场从业人员的血清样品中检出DTMUV抗体阳性率高达71.9%,提示DTMUV能够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可能造成潜在威胁。
[0003]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病程短、病死率高。临床上,3周龄以内的雏鸭多发,尤其是1周龄以内雏鸭更易感,其发病率、死亡率可达90%~100%,给养鸭业造成巨大损失。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可分为DHAV

1、DHAV

2和DHAV

3共3种血清型,近年来DHAV

3已成为亚洲肉鸭养殖业中流行最广泛的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体。
[0004]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感染是近几年发生的一种危害我国养鸭业的新型疾病。该病毒可感染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鸭群,但以2周龄内的雏鸭感染最常见,也最严重,死亡率为5%~20%。DHAV和新型NDRV都以侵害雏鸭为主,DTMUV同样能感染雏鸭,在临床上都容易出现混合感染且均能引起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的出现。
[0005]基于此,在临床上较难直观分辨出鸭群(尤其是雏鸭)感染的上述病毒类型,从而难以针对性进行治疗。同时,普通的鉴别方式需要分次采用不同的鉴别方式对鸭群进行鉴别,最终确定导致鸭群患病的病毒类型,从而大大增加了鉴定时间和鉴定成本。尤其是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3种病毒雏鸭均易感染且通常为混合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鉴定方法需要分次进行,检测周期长,延误医治时间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实现对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鉴别性检测,且能够进一步完成定量检测的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及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所述引物探针组包括第一引物对和第一探针,第二引物
对和第二探针,以及第三引物对和第三探针;其中,
[0008]所述第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第一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第一探针如SEQ ID No:3所示;
[0009]所述第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第二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第二探针如SEQ ID No:6所示;
[0010]所述第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第三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所述第三探针如SEQ ID No:9所示。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探针、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的5

端结合有荧光报告基团,所述第一探针、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的3

端结合有荧光猝灭基团;且,
[0012]所述荧光报告基团选自FAM、TET、NED、JOE、HEX和VIC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探针上结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VIC,所述第二探针上结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所述第三探针上结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NED;
[0014]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二探针上结合的荧光猝灭基团为BHQ1,所述第三探针上结合的荧光猝灭基团为BHQ2。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方法,采用根据上述所述的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
[0016]优选地,采用引物探针组对待测样品的核酸样本进行荧光扩增;根据荧光扩增结果判定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优选地,所述检测方法为定量检测,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0018]S100、制备阳性标准质粒;
[0019]S200、对制备的阳性标准质粒按梯度进行稀释后,获得多梯度的参比样本;
[0020]S300、对得到的多个所述参比样本分别采用引物探针组进行荧光扩增,并测定对应的Ct值;
[0021]S400、以每个所述参比样本的病毒拷贝数为横坐标,以对应的Ct值为纵坐标,构建病毒拷贝数

Ct标准曲线;
[0022]S500、基于构建的病毒拷贝数

Ct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品中测得的Ct值对应获得待测样品的病毒拷贝数。
[0023]优选地,3型鸭肝炎病毒的线性关系表达式为Y=

3.386X+43.812;
[0024]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线性关系表达式为Y=

3.371X+43.742;
[0025]鸭坦布苏病毒的线性关系表达式为Y=

3.321X+42.08。
[0026]优选地,相对于20μL的总反应体系,第一引物对中各条引物的用量分别为0.1

0.3μL,第二引物对和第三引物对中各条引物的用量分别为0.3

0.5μL,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的用量分别为0.5

0.7μL。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构建的引物探针组能够同时检测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且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可靠。并且采用一次的检测方式即可鉴别性检测上述三种病毒,实现了操作简便,检测用时短,检测效率高的效果。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与单独PCR或者双重PCR相比本方法能更快速地鉴别性确定病原种类。
附图说明
[002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9]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探针组包括第一引物对和第一探针,第二引物对和第二探针,以及第三引物对和第三探针;其中,所述第一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第一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第一探针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第二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第二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第二探针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第三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第三引物对的下游引物如SEQ ID No:8所示,所述第三探针如SEQ ID No:9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针、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的5

端结合有荧光报告基团,所述第一探针、所述第二探针和所述第三探针的3

端结合有荧光猝灭基团;且,所述荧光报告基团选自FAM、TET、NED、JOE、HEX和VIC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针上结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VIC,所述第二探针上结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FAM,所述第三探针上结合的荧光报告基团为NED;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二探针上结合的荧光猝灭基团为BHQ1,所述第三探针上结合的荧光猝灭基团为BHQ2。4.一种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鉴定3型鸭肝炎病毒、鸭坦布苏病毒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引物探针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鉴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张聪朱善元林梦舟吴植袁慧莎王安平谢军董洪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