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37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包括阀套、主阀芯、主阀腔以及主复位弹簧,主阀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阀套上开设有出油通道,阀套的上端套装有壳体,壳体的底部与阀套顶部之间留有出油间隙,阀套上设置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主阀腔内设置有用于连通出油通道的先导阀,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先导阀运行的电磁驱动组件,压缩时,油液先经过第一单向阀将进入先导阀,再开启主阀芯;复原时,油液先进过第二单向阀在进入先导阀,再开启主阀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压缩和复原行程先导阀均参与到阻尼的调节过程中,有效降低阻尼调节阀对电磁力的要求,通过较小的电磁力获得更宽的压力流量调节范围。范围。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轮胎磨损物收集
,具体地说是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吸震弹簧震动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减震中,起到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作用,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汽车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吸震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吸震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内注有油液,有内外两个腔室,油液可通过联通两个腔室间的孔隙流动,在车轮颠簸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便会在套筒内上下移动,其腔内的油液便在活塞的往复运动的作用下在两个腔室间往返流动。阻尼控制电磁阀控制油液的油路开关大小,以改变油液在腔室间往复的阻力,从而实现对减震器阻尼的改变。
[0003]专利CN103511541A,公开的是一种先导溢流阀结构,这种内置式阻尼调节阀的使用分为压缩和复原两个行程。在压缩行程,通过调节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主阀芯的开度,从而调节溢流阀的压力。在复原行程,调节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先导腔的压力,从而来控制溢流阀主阀芯的开度,调节溢流阀压力;进而实现不同阻尼的调节。从附图可以看出,这种阻尼调节阀的结构非常复杂,对应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在压缩行程,先导阀不参与压力调节,即需要的电磁力更大。零电流的失效模式依靠动铁芯来实现,或者增加复杂结构性,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了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包括阀套,所述阀套的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端连通至进油通道,所述安装腔内滑动配装有主阀芯,以使得所述主阀芯与所述安装腔底部之间形成主阀腔,且所述主阀芯与所述安装腔底部之间设有主复位弹簧,所述主阀芯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阀腔与进油通道的第一单向阀以及用于连通主阀腔与出油通道的第二单向阀;
[0006]所述阀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油通道,所述阀套的上端套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阀套顶部之间留有出油间隙,所述阀套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油通道与出油间隙的第一油道以及用于连通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间隙的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内分别设有第三单向阀以及第四单向阀;
[0007]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阀腔与出油间隙的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上阀座、下阀座以及阀球,所述上阀座与下阀座之间形成先导腔,且所述上阀座、下阀座中部分别设置有连通主阀腔与先导腔以及连通先导腔与出油间隙的先导阀孔;所述上阀座上还设置有出油小孔,所述下阀座上设置有先导复位弹簧,以使得所述阀球始终具有往上
运动至密封上阀座的趋势;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顶杆以及驱动顶杆上下运动的电磁驱动组件,且当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得电时,所述顶杆能够往下移动以使得所述阀球克服先导复位弹簧弹力以及液压力后往下移动;压缩时,进油通道内的小部分油液从第一单向阀进入先导阀后经过第四单向阀流入出油通道,在先导阀作用下主阀芯开启,大部分油液从主阀芯与安装腔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油通道;复原时,出油通道内小部分油液从第二单向阀进入先导阀后经过第三单向阀回流至进液通道,在先导阀作用下主阀芯开启,大部分油液从主阀芯与安装腔之间间隙回流至出油通道。
[0008]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9]1、电磁阀不通电,阀球会被先导复位弹簧和液压力推至上阀座密封倒角处,先导腔内的油液只会通过出油小孔流至出油通道,定义此模式为0mA失效模式,即在车辆失效的情况下依然会保持一个比较大的阻尼力,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且可以通过调节出油小孔的面积来匹配不同车辆的需求。
[0010]2、先导腔内的压力由阀球所处的位置进行调节;压缩和复原行程先导阀均参与到阻尼的调节过程中,大大降低了阻尼调节阀对电磁力的要求,即可以使用较小的电磁力获得更宽的压力流量调节范围。
[0011]3、压缩过程中,第一单向阀设计在主阀内,压缩腔既是主油腔,压力油通过单向阀进入中间腔,通过该单向阀的液压油量小,可减小单向阀尺寸,同时由于大部分压力油通过主阀芯与阀套之间的开口流出,CDC阀流量范围更大,也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另外的,第四单向阀仅控制先导阀的液压油流出,主阀油路不受该第四单向阀影响,这样使得流入第四单向阀的液体体积小,便于控制,响应速度快,也可降低单向阀尺寸,从而减小CDC阀整体尺寸。
[0012]4、复原过程中,第二单向阀设计在主阀内,复原腔既是主油腔,压力油通过第二单向阀进入中间腔,通过第二单向阀的液压油量小,可减小单向阀尺寸,同时由于大部分压力油通过主阀芯与阀套之间的开口流出,不受单向阀限制,CDC阀流量范围更大,也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另外的,第三单向阀仅控制先导阀的液压油流出,主阀油路不受第三单向阀影响,使得复原时流入第三单向阀的液体体积小,便于控制,响应速度快,也可降低单向阀尺寸,从而减小CDC阀整体尺寸。
[0013]作为改进的,所述上阀座下端面设置有内凹的上密封腔,所述下阀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内凹的下密封腔,且所述上密封腔、下密封腔的底部均开设有所述先导阀孔;所述下密封腔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置先导复位弹簧的弹簧孔。
[0014]再改进的,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线圈、导磁管以及电枢,所述导磁管为下部开口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圈配合在所述线圈的内壁上,所述线圈的外壁与壳体连接;所述电枢沿竖向可滑动的配合在所述套管内,且所述顶杆的上端与电枢连接固定;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密封盖板。
[0015]再改进的,所述壳体的上端侧壁包围在所述线圈的外部,且所述壳体为软磁材料制成,以使得所述壳与所述线之间能够形成磁闭合回路。
[0016]再改进的,所述安装腔内靠近所述下阀座的位置设置有环形的弹片,且所述弹片的弹力小于主复位弹簧的弹力;所述弹片径向的外端与所述安装腔配合,所述弹片径向的内端与所述下阀座之间留有活动空间;所述主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片内端的下表面相
抵接。
[0017]再改进,所述下阀座的下端成型有连接柱,所述下阀座的先导阀孔以及弹簧孔均沿轴向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连接柱活动穿设在所述弹片的内孔中,且所述主复位弹簧的上端滑动套装在所述连接柱的外部。
[0018]再改进的,所述安装腔的开口端配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端面与所述主阀芯的下端面相抵靠。
[0019]另外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改进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半剖图;
[0022]图3为图2中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的X处放大结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1),所述阀套(1)的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安装腔(2),且所述安装腔(2)的开口端连通至进油通道,所述安装腔(2)内滑动配装有主阀芯(3),以使得所述主阀芯(3)与所述安装腔(2)底部之间形成主阀腔(4),且所述主阀芯(3)与所述安装腔(2)底部之间设有主复位弹簧(5),所述主阀芯(3)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阀腔(4)与进油通道的第一单向阀(6)以及用于连通主阀腔(4)与出油通道(8)的第二单向阀(7);所述阀套(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2)连通的出油通道(8),所述阀套(1)的上端套装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底部与所述阀套(1)顶部之间留有出油间隙(10),所述阀套(1)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油通道与出油间隙(10)的第一油道(11)以及用于连通出油通道(8)与所述出油间隙(10)的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11)、第二油道内分别设有第三单向阀(13)以及第四单向阀(14);所述安装腔(2)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连通主阀腔(4)与出油间隙(10)的先导阀,所述先导阀包括上阀座(15)、下阀座(16)以及阀球(17),所述上阀座(15)与下阀座(16)之间形成先导腔,且所述上阀座(15)、下阀座(16)中部分别设置有连通主阀腔(4)与先导腔以及连通先导腔与出油间隙(10)的先导阀孔(18);所述上阀座(15)上还设置有出油小孔(19),所述下阀座(16)上设置有先导复位弹簧(20),以使得所述阀球(17)始终具有往上运动至密封上阀座(15)的趋势;所述壳体(9)上端设置有顶杆(21)以及驱动顶杆(21)上下运动的电磁驱动组件,且当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得电时,所述顶杆(21)能够往下移动以使得所述阀球(17)克服先导复位弹簧(20)弹力以及液压力后往下移动;压缩时,进油通道内的小部分油液从第一单向阀(6)进入先导阀后经过第四单向阀(14)流入出油通道(8),在先导阀作用下主阀芯(3)开启,大部分油液从主阀芯(3)与安装腔(2)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油通道(8);复原时,出油通道(8)内小部分油液从第二单向阀(7)进入先导阀后经过第三单向阀(13)回流至进液通道,在先导阀作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蒙蒙布双月袁峥正章志鹏程志林志远沈周洲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