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66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提高在冰上的驱动/制动性能。充 气轮胎(1)在胎面部(2)具有多个花纹块(B),该多个花纹块(B)由 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沟(3)和在与该主沟(3)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 条横沟(4)所划分而成。至少一个花纹块(B)被沿轮胎轴向横切该花纹 块(B)而延伸的至少两条刀槽(S)划分为至少三个花纹块小片(BP), 至少一个花纹块小片(BP)具有在跨越刀槽整个长度范围且凹角状切开 该花纹块踏面(Bs)与刀槽(S)的角部的凹部(11)。在与刀槽成直角 的花纹块截面中,凹部(11)的轮胎径向的最大深度(D1)为0.5~1.5mm, 并且凹部(11)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1)为0.5~1.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在冰上的驱动/制动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已知有提高在摩擦系数较低的冰路上的行驶性能的无防滑钉轮胎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这种轮胎在形成于胎面部的花紋快上形成被 称为刀槽的宽度较小的沟。刀槽,通过使花紋块柔软地变形并且利用其 边缘抓地,提高在水路上的驱动力及制动力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3275号〃>才艮专利技术人为了进一步提高在冰上的驱动/制动性能而反复实施各种试 验,发现至少在一个由刀槽划分的花紋块小片上,在其花紋块踏面和刀 槽的角部,跨越刀槽长度的全部区域设置凹角状切开的凹部,并且将该 凹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大深度及轮胎周向长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 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在冰 上的驱动/制动性能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具有多 个花紋块,其中上述多个花紋块由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沟和在与该主 沟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横沟所划分而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上述 花紋块被在轮胎轴向橫切该花紋块而延伸的至少两条刀槽划分为至少三 个花紋块小片,至少一个上述花紋块小片具有在刀槽整个长度且凹角状地 切开该花紋块踏面与上述刀槽的角部的凹部,其中在与上述刀槽成直角 的花紋块截面中,上述凹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大深度为0.5 1.5mm,并 且上述凹部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为0.5 1.5mm。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M 上,上述花紋块由利用两条上述刀槽而形成于轮胎周向两外侧的外侧花紋块小片,和形成于该外侧花紋块小片之间的一个中央花紋块小片所构成, 上述凹部形成于各夕卜侧花紋块小片。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M 上,上述中央花紋块小片的轮胎周向的长度是上述外侧花故块小片的轮胎 周向长度的0.2 0.5倍。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 基础上,上述外侧花紋块小片的轮胎轴向的宽度向上述中央花紋块小片渐 增。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 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与上述刀槽成直角的花紋块截面中,上述凹部具有 纵面,其从花紋块踏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横面,其从该纵面的内边缘 向花紋块小片的朝向刀槽侧的内壁面延伸,上述横面向上述刀槽侧从轮胎 径向内侧向外侧倾斜,并且该横面与上述内壁面的交叉角度在70度以上并 且小于卯度。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M 上,上述凹部的上述纵面与花玟块踏面的交叉角度为70度 卯度。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至少 一个花紋块由至少两条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刀 槽而划分为至少三个花故块小片。另外,至少一个花故块小片具有在刀槽 整个长度且凹角状切开该花紋块踏面与刀槽的角部的凹部。这样的凹 部,通过行驶时的作用于花紋块的驱动或者制动时的剪切力,而接地于 路面,从而增加花紋块的边缘成分。由此,进一步提高在水上的驱动/ 制动性能。另外,在与刀槽成直角的花紋块截面中,凹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大深度 和轮胎周向长度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由此,凹部因行驶时的花紋块的 变形而能够可靠地接地。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 图2是放大表示该胎面部的A1-A1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该胎面部的A2-A2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该凹部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该花玟块制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 (a)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花紋块的剖^L图 块制动时的状态的剖^L图。图7 (a)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花紋块的剖视图 块制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花故块的剖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第二胎肩花紋块的A3-A3剖视图图IO是表示比较例的花玟块的剖视图。附图标号i兌明2…胎面部;3…主沟;4…横沟;B…花紋块;BP…花 紋块小片;Bs...花紋块踏面;S…刀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图2是表示 其A1-A1剖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 (整体未图示)构成为载重 用无防滑钉轮胎,并且具有由钢帘线构成的胎体c;带束层b,其由 配置于该轮胎径向外側和胎面部2的内侧的钢帘线构成。在上述胎面部2且在带束层b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胎面胶2G。在 胎面胶2G上且在其表面凹入而设置沿轮胎周向连续而延伸的多条主沟 3,和在与该主沟3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条横沟4。这样,在胎面部2 上形成由主沟3和横沟4所划分的多个花紋块B。上述主沟3是指为用于排水乃至排雪而设计的宽度较宽的沟。在载 重用轮胎的情况下,为了发挥充分的排水乃至排雪性能,主沟3的沟宽 GW,例如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6mm以上,最优选为7mm以 上。另一方面,当主沟3的沟宽GW过大时,则因为有可能降低胎面部 的花故刚性,所以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3mm以下。本实施方式的主沟3例如由在轮胎赤道上C上延伸的一条中心主沟 3A,和配置在其两侧的一对胎肩主沟3B、 3B所构成。上述各主沟3A 及3B都沿轮胎周向形成锯齿状,然而也可以直线状延伸。,(b )是表示该花紋 ,(b )是表示该花紋另外,在中央主沟3A和胎肩主沟3B的基本中间的位置形成一条中 间副沟5,中间副沟5沿轮胎周向以锯齿状连续并延伸。另外,在胎肩 主沟3B和胎面边缘2e的基本中间的位置形成一条胎肩副沟6,胎肩副 沟6沿轮胎周向以直线状延伸。各副沟5及6都以小于主沟3的宽度及 沟深度来形成。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副沟6形成为小于中间副 沟5的沟宽及沟深度。上述横沟4例如包括胎冠横沟4a,其在中央主沟3A和胎肩主沟 3B之间延伸;胎肩横沟4b,其在胎肩主沟3B和胎面边缘2e之间延伸。 胎冠横沟4a包括第一胎冠横沟4al,其在中央主沟3A和中间副沟5 之间橫切并延伸;第二胎冠横沟4a2,其在中间副沟5和胎肩主沟3B 之间横切并延伸。另外,胎肩横沟4b包括第一胎肩横沟4bl,其在 胎肩主沟3B和胎肩副沟6之间横切并延伸;第二胎肩横沟4b2,其在 胎面边缘2e和胎肩副沟6之间横切并延伸。上述花紋块B具有胎冠花紋块Bl,其形成于一对胎肩主沟3B、 3B之间;胎肩花紋块B2,其形成于胎肩主沟3B和胎面边缘2e之间。上述胎冠花紋块Bl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并且在中央主沟3A和 中间副沟5之间,以及中间副沟5和胎肩主沟3B之间,分别由第一胎 冠横沟4al或第二胎冠横沟4a2所划分。即,在一对胎肩主沟3B、 3B 之间,形成合计四列的由胎冠花紋块B1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花紋块 列。上述胎肩花紋块B2具有第一胎肩花紋块B2a,其在胎肩主沟3B 和胎肩副沟6之间被第一胎肩横沟4bl划分;第二胎肩花紋块B2b,其 在胎肩副沟6和胎面边缘2e之间被笫二胎肩横沟4b2划分。即,在胎 肩主沟3B和胎面边缘2e之间,形成两列的由胎肩花紋块B2沿轮胎周 向排列而成的花紋块列。这里,因为胎肩副沟6形成为小于中间副沟5的沟宽及沟深度,所 以通过该胎肩副沟6在轮胎轴向相邻的两个胎肩花紋块B2,在直行时以及 转弯时等行驶时相互接触并一体化,从而能够发挥较高的轮胎周向刚性及 横向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具有多个花纹块,其中所述多个花纹块由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沟和在与该主沟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条横沟划分而成,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花纹块被在轮胎轴向横切该花纹块而延伸的至少两条刀槽划分为至少三个花纹块小片,   至少一个所述花纹块小片具有在刀槽整个长度且凹角状地切开该花纹决踏面与所述刀槽的角部的凹部, 其中在与所述刀槽成直角的花纹块截面中,所述凹部的轮胎径向的最大深度为0.5~1.5mm,并且所述凹部的轮胎周向的长度为0.5~1.5mm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芝野圭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