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86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雨水等而导致圆柱锁机内的 功能部等失效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其具备有用于对门板(2)的门锁机 构进行上锁、开锁的圆柱锁机(5)、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门板(2)上 的一对转动部件,一对转动部件中的一个转动部件由可使圆柱锁机(5) 的钥匙插拔孔(50B)露出、封闭的挡板(4)形成,另一个转动部件由 用于开闭门板(2)的操作把手(4)形成,且具有向一个转动部件传递 可使钥匙插拔孔(50B)露出方向上的转动力的转动力传递部(4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把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备通过门把手的手动 操作进行开闭的门板的车辆用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汽车等车辆中,安装有用于通过对门板的门锁机构进 行开锁或上锁来开闭门板的车辆用把手装置。近年来,提出有如下一种方案,即、从提高车辆的操作性的目的出 发,使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具备当其所有者(驾驶员)接近车辆时电子 地打开门锁机构,当驾驶员离开车辆时电子地对门锁机构上锁的功能 (智能进入功能)。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还具有在假设无法进行电子上锁、开锁的情况 下,也可以机械地进行上锁、开锁的功能。作为这种以往的车辆用把手装置,有具备例如通过切换收容在内部 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断开、连接来进行上锁、开锁的门锁促动器的装 置。(专利文献l)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具有通过门把手的拉出(转动)操作产生 旋转运动的把手用连杆机构、通过把手用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产生向下 的直线运动的把手用杆、以及将把手用杆的直线运动传递给上述促动器 用连杆机构的连结杆机构。车辆用把手装置具有圆柱锁机,其具有钥匙转子而收容在门把手 中,该钥匙转子是通过因将正规钥匙(匹配钥匙)插入(插进)通常敞 开的钥匙插入孔中引起的转动操作来进行转动的;圆柱锁机用杆,其是 通过圆柱锁机的钥匙转子的转动运动来转动的;以及钥匙连杆机构,其 将圓柱锁机用杆的转动运动传递到上述促动器用连杆机构。在这种车辆用把手装置中,若通过匹配钥匙向圆柱锁机的插入转动 操作使钥匙转子从中立位置向一个方向转动,则该转动经由圆柱锁机用 杆传递到钥匙连杆机构,并通过钥匙连杆机构的作动来切换门锁促动器 内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的断开、连接,从而门锁机构从上锁状态变为开 锁状态。之后,若向打开门板的方向操作门把手,则该门把手的拉出(转动) 操作经由把手用连杆机构传递到把手用杆。当把手用杆根据门把手的转 动操作而向下方直线运动后,其直线运动会经由连结杆机构传递到促动 器用连杆机构。促动器用连杆机构作动会使门锁机构处于开锁状态,从 而打开门板。另一方面,在门锁机构的开锁状态中,若通过匹配钥匙向圆柱锁机 的插入转动操作使钥匙转子从中立位置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则该转动经 由圃柱锁机用杆传递到钥匙连杆机构,并通过钥匙连杆机构的作动来使 促动器用连杆机构作动,从而门锁机构从开锁状态变为上锁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29805号公报然而,根据专利文献l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由于圆柱锁机的钥匙插 入孔总是打开的,因此雨水等会从该钥匙插入孔浸入到圓柱锁机内,从 而存在造成圆柱锁机内的功能部等容易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可对锁机构进行上锁或开锁 (使用匹配钥匙)之外,还能够阻止雨水等浸入圆柱锁机内,进而能够 抑制因雨水等原因导致的圆柱锁机内的功能部等的失效的车辆用把手装置。(1)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 征在于,具备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的圆柱锁机;可 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的一对转动部件,上述一对转动部件中的一 个转动部件由可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形成,另一个转动部件由用于开闭上述开闭板的操作把手形成,且具有向上述 一个转动部件传递使上述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方向上的转动力的转动力传递部。(2) 本专利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 征在于,具备圆柱锁机,其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 操作把手,其可转动操作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且具有通过转动操作来使上述圃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3) 本专利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提供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 征在于,具备圆柱锁机,其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 操作把手,其可转动操作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且具有通过转动操作 来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以及把手转动限制 机构,其限制上述操作把手向转动复位方向的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除了可对锁机构进行上锁或开锁之外,还能够阻止雨 水等浸入圃柱锁机内,从而能够抑制因雨水等而导致圆柱锁机内的功能 部等失效。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装入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车辆 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 视图。图3是表示将匹配钥匙插入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 装置的圆柱锁机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 用把手装置在钥匙插入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开 锁状态下的开闭板的开放操作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 视图。图7中,(a)及(b)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6手装置在钥匙插入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在开 锁状态下的开闭板的开放操作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剖 视图。图10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 辆用把手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 剖视图。图1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 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 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剖视图。图14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 辆用把手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5中,(a)及(b)是表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 辆用把手装置中的把手转动限制机构的动作的剖视图。符号说明如下1…车辆用把手装置;2…门板;3…把手;3A…把手操作部;3B… 转动力传递部;30…转动枢转点;4…挡板;4A…挡板部;4B…转动力 受力部;4C…连结部;5…圆柱锁机;5A…外壳;54A…内部空间;55A… 制动栓嵌合孔;5B…钥匙转子;50B…钥匙插拔孔;52B…制动栓配置 孔;53B…制动栓;530B…钥匙嵌合槽;6…把手托架;61…车辆用把 手装置;62…挡板;620…转动枢转点;62A…第一臂;620A…挡板部; 62B…第二臂;620B…转动力受力部;7、 8…弹簧;11…车辆用把手装 置;30…门把手;30A…基端部;30B…操作部;30C…挡板部;30D… 连结部;30E…把手挡块;300…转动枢转点;40…车辆用把手装置;41…把手转动限制机构;41A…滑动件;41B…转动限制件;410B…把手转 动限制部;411B…切口凹部;412B、 413B…长孔;41C…推杆体;410C、 411C…销;412C…弹簧座部;413C、 414C…引导凸部;50A…第一内 部空间;51A…第二内部空间;520A…弹簧座部;521A…滑动件安装部; A…汽车;K…匹配钥匙;k…凸部。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l是表示装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的车辆的 立体图。图2是示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把手装置 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匹配钥匙插入到本专利技术的笫一实施方式的车辆 用把手装置的圆柱锁机中的状态的剖视图。车辆用把手装置的整体构成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对开闭板的锁机构进行上锁、开锁的圆柱锁机; 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开闭板上的一对转动部件, 上述一对转动部件中的一个转动部件由可使上述圆柱锁机的钥匙插入孔露出、封闭的挡板形成,   另一个转动部件由用于开闭上述开闭板的操作把手形成,且具有转动力传递部,该转动力传递部对上述一个转动部件传递使上述钥匙插入孔露出方向上的转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桐寿治关善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