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中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59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0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中柱结构。车辆中柱结构包括:中柱,包括下连接部;侧梁,包括中间连接部,中柱的下连接部结合到中间连接部;柱加强件,结合到中柱的内侧表面;以及侧梁加强件,结合到侧梁的内侧表面,其中柱加强件和侧梁加强件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强件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强件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中柱结构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1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

2021

0160554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中柱结构(center pillar structure)。

技术介绍

[0004]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IIHS)引入的侧面碰撞测试是模拟实际车辆的侧面碰撞现象并再现实际现场事故的测试。在计划于2022年修订的IIHS侧面碰撞测试中,移动可变形屏障(MDB)撞击车体的载荷和强度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有必要提高车辆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以充分应对即将修订的IIHS侧面碰撞测试。
[0005]车辆中柱被设计为提供车体的骨架刚度并提高碰撞性能和车顶强度,从而保护乘客舱。
[0006]可以通过紧固件、焊接和/或类似方法将中柱的下部结合到侧梁。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冲击载荷可能集中在中柱下部和侧梁之间的接合部,中柱下部和侧梁之间的接合部可能因冲击载荷而过度变形(弯曲)。中柱下部与侧梁之间的一部分重叠部分可以通过点焊结合。为了加强中柱下部与侧梁之间的接合部的刚度、强度等,可以在中柱下部安装柱加强件,并且可以在侧梁的内空腔安装多个隔板(bulkhead)。
[0007]然而,在侧面碰撞时,中柱下部和侧梁之间的接合部可能容易变形,并且中柱下部可能容易被推入乘客舱内。因此,在车辆侧面碰撞时电池和乘客舱可能无法被安全地保护。特别地,计划于2022年修订的IIHS侧面碰撞测试中MDB的载荷和强度将增加,因此需要提高中柱下部与侧梁之间的接合部的刚度和强度。
[0008]提供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以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构思的背景,并且可以包括不被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构思。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中柱结构。具体实施例涉及显著提高侧面碰撞性能(耐撞性)的车辆中柱结构。
[0010]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保持现有技术实现的优点不变。
[001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中柱结构,其被设计为加强中柱下部和侧梁之间的接合部的刚度和强度等,从而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性能(耐撞性)。
[00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车辆中柱结构可以包括:中柱,具有下连接部;侧梁,具有中间连接部,中柱的下连接部结合到中间连接部;柱加强件,结合到中柱的内侧表面;以及侧梁加强件,结合到侧梁的内侧表面。柱加强件和侧梁加强件可以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
接部。具体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夹在柱加强件和侧梁加强件之间。
[0013]柱加强件和侧梁加强件可以单独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并且柱加强件和侧梁加强件可以将侧梁的中间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夹在中间,使得柱加强件和侧梁加强件可以将中柱的下连接部更牢固地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因而,可以显著加强中柱的下连接部和侧梁的中间连接部之间的接合刚度。
[0014]柱加强件可以包括:侧壁,结合到中柱的下连接部;以及下凸缘,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的上壁。
[0015]柱加强件的侧壁可以结合到中柱的下连接部,柱加强件的下凸缘可以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的上壁,使得中柱的下连接部可以通过柱加强件更牢固地连接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即,柱加强件可以通过下凸缘加强中柱的下连接部和侧梁的中间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刚度。
[0016]侧梁加强件可以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可以包括面向车辆室外的外侧壁和面向车辆上部的上壁。
[0017]因此,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可以通过侧梁加强件加强自身的刚度。
[0018]侧梁加强件可以包括:侧壁,结合到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壁;以及上壁,结合到中间连接部的上壁。
[0019]中间连接部的上壁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夹在柱加强件的下凸缘和侧梁加强件的上壁之间。
[0020]因而,柱加强件的下凸缘和侧梁加强件的上壁可以相对于中间连接部的上壁被牢固地支撑,使得可以加强柱加强件的下凸缘和侧梁的中间连接部的上壁之间的连接刚度。
[0021]中柱的下连接部可以包括结合到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外侧表面的下外侧壁。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壁可以夹在下连接部的下外侧壁和侧梁加强件的侧壁之间。
[0022]因而,中柱的下连接部和侧梁加强件的侧壁可以相对于侧梁的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壁被牢固地支撑,使得可以加强中柱的下连接部和侧梁的中间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刚度。
[0023]车辆中柱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结合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和侧梁加强件的多个隔板。
[0024]因此,侧梁加强件可以在侧梁的长度方向上连接多个隔板,并且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可以通过多个隔板和侧梁加强件加强自身的刚度和强度。
[0025]下连接部可以进一步包括面向车辆的前部的下前壁和面向车辆的后部的下后壁。
[0026]柱加强件可以包括:前壁,结合到下连接部的下前壁;以及后壁,结合到下连接部的下后壁。
附图说明
[0027]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0028]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结构;
[0029]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结构中柱加强件安装在中柱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1]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结构中侧梁加强件安装在侧梁的中间连接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2]图5示出从车辆室内观察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以及
[0033]图6示出沿图1的线A

A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将始终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等同的元件。另外,将省略与本公开相关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主旨。
[0035]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应元件的内在特征、顺序或次序等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
的上下文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为具有这种含义。
[0036]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结构10可以包括:中柱11;以及侧梁5,中柱11的下部结合到所述侧梁5。
[0037]中柱11是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中柱结构,所述中柱结构包括:中柱,包括下连接部;侧梁,包括中间连接部,所述中柱的下连接部结合到所述中间连接部;柱加强件,结合到所述中柱的内侧表面;以及侧梁加强件,结合到所述侧梁的内侧表面,其中所述柱加强件和所述侧梁加强件结合到所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结构,其中,所述柱加强件包括:侧壁,结合到所述中柱的下连接部;以及下凸缘,结合到所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的上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柱结构,其中,所述侧梁加强件结合到所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并且所述中间连接部包括面向车辆室外的外侧壁和面向车辆上部的所述上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柱结构,其中,所述侧梁加强件包括:侧壁,结合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壁;以及上壁,结合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上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柱结构,其中,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上壁的至少一部分夹在所述柱加强件的下凸缘和所述侧梁加强件的上壁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柱结构,其中,所述下连接部包括结合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外侧表面的下外侧壁;并且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外侧壁夹在所述下连接部的下外侧壁和所述侧梁加强件的侧壁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结构,进一步包括:多个隔板,结合到所述侧梁的中间连接部和所述侧梁加强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结构,其中,所述下连接部进一步包括面向车辆前部的下前壁和面向车辆后部的下后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柱结构,其中,所述柱加强件包括:前壁,结合到所述下连接部的下前壁;以及后壁,结合到所述下连接部的下后壁。10.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包括侧开口;中柱,在所述侧开口的中间竖直延伸,所述中柱包括下连接部;侧梁,包括中间连接部,所述中柱的下连接部结合到所述中间连接部;柱加强件,结合到所述中柱的内侧表面;以及侧梁加强件,结合到所述侧梁的内侧表面,其中所述柱加强件和所述侧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昌燮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