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本申请于2020年7月31日,基于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
‑
130554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以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的提高及车身轻量化为目的,高张力钢板向汽车部件的应用正在扩大。通过适用高张力钢板,能够得到具有更为优异的碰撞安全性能的部件,或是能够兼顾碰撞安全性能与基于薄壁化的轻量化。
[0003]然而,当原材料的板厚变薄时,不仅加工前的钢板的刚性会降低,加工后的部件的刚性也会降低。因此,若仅单纯地使用强度较高且板厚较薄的钢板,有时会无法得到作为碰撞安全性能足够的高强度化的效果。
[0004]作为汽车车身部件的碰撞安全性能,存在侧面碰撞(侧碰)中的下纵梁或B柱、以及前面碰撞(前碰)中的保险杠等的弯曲压溃特性。作为这些部件的弯曲压溃特性,希求提高局部屈曲模式的3点弯曲特性,且即使使用薄板厚的原材料也会发挥更高的碰撞安全性能。
[0005]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耐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帽型构件和接合构件,所述帽型构件具有:顶板部,其沿长度方向延伸,一对侧壁部,其经由第一角部延伸,该第一角部被形成于所述顶板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以及一对凸缘部,其经由第二角部延伸,该第二角部被形成于所述一对侧壁部中的所述第一角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所述接合构件具有:一对接合部,其被与所述帽型构件的所述一对凸缘部接合,以及顶板相对部,其与所述帽型构件的所述顶板部相对;在所述顶板相对部,形成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突条;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形成有两根以上的第二突条,该第二突条沿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形成两根以上所述第一突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条被形成为: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第一突条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位于从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接合部的内侧的端部起,到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成为所述顶板相对部的宽度的1/4的分离距离的点为止的区域。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条被形成为: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第一突条与所述接合构件的分界点位于从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接合部的内侧的端部起,到成为20mm的分离距离的点为止的区域。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条从所述第二角部延伸。6.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的结构构件,其特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