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05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2
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停车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编组场尾部停车系统不能动态调整系统能力,采用肉眼观察、经验判断效率低,且不够准确,易引发事故的问题,第四停车器、第一停车器、第二停车器和第三停车器安装在铁路轨道上,测重传感器和两个计轴传感器安装在铁路轨道上,第四测速传感器后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智能铁鞋上鞋装置,第一轨道电路、第二轨道电路和第三轨道电路安装在铁路轨道上,第一停车器、第二停车器、第三停车器、第四停车器、测重传感器、第一测速传感器、第二测速传感器、第三测速传感器、第四测速传感器、两个计轴传感器和电路分线盒与室内停车控制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铁路停车领域。车领域。车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停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属于停车器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编组场尾部停车器停车系统采用“2+1”方式布置。这种布置方式下,编尾停车能力无法根据线路条件、车型、辆数以及停留车位置进行能力调整。在进行停车防溜的过程中,如果线路条件好、尾部反坡大,则会产生能力浪费的情况;如果线路条件差、尾部为顺坡,则会产生停车能力不足的情况。目前结构中,第二台停车器与第三台停车器之间的距离较远,作业人员较难得知该线路里车辆存在的多少,只能通过肉眼观察、经验判断。部分车站出于安全考虑,为防止车辆溜出第三台停车器,溜进岔区,需要通过判断股道内车辆多少,来决定是否继续向该股道进行溜放。所以肉眼观察、经验判断,不仅效率低,且不够准确,较易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编组场尾部停车系统不能动态调整系统能力,采用肉眼观察、经验判断效率低,且不够准确,易引发事故的问题,进而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它包括第一停车器、第二停车器、第三停车器、第四停车器、第一测速传感器、第二测速传感器、第三测速传感器、第四测速传感器、测重传感器、智能铁鞋上鞋装置、第一轨道电路、第二轨道电路、第三轨道电路、电路分线盒、室内停车控制器和两个计轴传感器;
[0006]第四停车器、第一停车器、第二停车器和第三停车器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铁路轨道上,测重传感器和两个计轴传感器安装在第四停车器前方的铁路轨道上,测重传感器位于两个计轴传感器之间设置,
[0007]靠近第一停车器后方的铁路轨道上设有一个第一测速传感器,靠近第二停车器后方的铁路轨道上设有一个第二测速传感器,靠近第三停车器前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一个第三测速传感器,靠近第四测速传感器后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一个第四测速传感器,第四测速传感器后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智能铁鞋上鞋装置,
[0008]第一轨道电路、第二轨道电路和第三轨道电路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铁路轨道上,第一轨道电路、第二轨道电路和第三轨道电路位于第二测速传感器和第四测速传感器之间,第一轨道电路、第二轨道电路、第三轨道电路和智能铁鞋上鞋装置分别与电路分线盒连接,
[0009]第一停车器、第二停车器、第三停车器、第四停车器、测重传感器、第一测速传感器、第二测速传感器、第三测速传感器、第四测速传感器、两个计轴传感器和电路分线盒分
别与室内停车控制器连接。
[0010]进一步地,第一轨道电路和第二轨道电路位于第二停车器和第三停车器之间的铁路轨道上,第三轨道电路位于第二轨道电路和第四测速传感器之间。
[0011]进一步地,第一轨道电路的长度为第二停车器和第三停车器距离的/,第二轨道电路的长度为第二停车器和第三停车器距离的/,第三轨道电路的长度与第二轨道电路的长度相同。
[0012]进一步地,第一停车器、第二停车器、第三停车器、第四停车器通过CAN总线与室内停车控制器连接。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位置标记块体,位置标记块体设置在油缸活塞杆上,位移传感器的触端朝向位置标记块体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和显著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申请通过测重传感器、测速传感器、轨道电路设备,使停车系统能根据车型、辆数以及停留车位置进行智能控制停车器的制动状态,使其更好地发挥停车防溜作用。
[0015]2、本申请的设置的停车器、测重传感器、测速传感器、轨道电路、自动上鞋器设备,可有效提高编尾停车系统能力,增加调车作业安全性。
[0016]3、本申请设置测重传感器、测速传感器、轨道电路、自动上鞋器等设备,动态调整编尾停车系统能力,充分利用线路有效长,增加调车作业安全性。
[0017]4、本申请在第二停车器12与第三停车器13上加装三段轨道电路可以表示出车辆当前所处的位置,当第三轨道电路53上有车占用,则信息会传送给控制机,由室内停车控制器7发出声光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对车辆停留位置进行确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溜措施。如果30秒内工作人员未对报警信号做出反应,则编尾自动上鞋器向钢轨上安装铁鞋,进行防溜。如果工作人员对报警信号做出反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工作人员选择手动控制自动上鞋器是否向钢轨上安装铁鞋。如果不安装铁鞋,第三测速传感器23、第四测速传感器24会实时监视车辆状态,当车辆发生位移,并被测速传感器感知,则控制机继续向工作人员发出报警,并进行上述循环。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停车器11、第二停车器12、第三停车器13、第四停车器14、第一测速传感器21、第二测速传感器22、第三测速传感器23、第四测速传感器24、测重传感器3、智能铁鞋上鞋装置4、第一轨道电路51、第二轨道电路52、第三轨道电路53、电路分线盒6、室内停车控制器7和两个计轴传感器8;
[0020]第四停车器14、第一停车器11、第二停车器12和第三停车器13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铁路轨道上,测重传感器3和两个计轴传感器8安装在第四停车器14前方的铁路轨道上,测重传感器3位于两个计轴传感器8之间设置,
[0021]靠近第一停车器11后方的铁路轨道上设有一个第一测速传感器21,靠近第二停车器12后方的铁路轨道上设有一个第二测速传感器22,靠近第三停车器13前方的铁路轨道上
安装有一个第三测速传感器23,靠近第四测速传感器24后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一个第四测速传感器24,第四测速传感器24后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智能铁鞋上鞋装置4,
[0022]第一轨道电路51、第二轨道电路52和第三轨道电路53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铁路轨道上,第一轨道电路51、第二轨道电路52和第三轨道电路53位于第二测速传感器22和第四测速传感器24之间,第一轨道电路51、第二轨道电路52、第三轨道电路53和智能铁鞋上鞋装置4分别与电路分线盒6连接,
[0023]第一停车器11、第二停车器12、第三停车器13、第四停车器14、测重传感器3、第一测速传感器21、第二测速传感器22、第三测速传感器23、第四测速传感器24、两个计轴传感器8和电路分线盒6分别与室内停车控制器7连接。
[0024]本方案用于解决编组场尾部线路条件极差、存在较大顺坡、单钩车组辆数多、停车系统能力不足的情况。
[0025]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第一轨道电路51和第二轨道电路52位于第二停车器12和第三停车器13之间的铁路轨道上,第三轨道电路53位于第二轨道电路52和第四测速传感器24之间。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编组场尾部的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停车器(11)、第二停车器(12)、第三停车器(13)、第四停车器(14)、第一测速传感器(21)、第二测速传感器(22)、第三测速传感器(23)、第四测速传感器(24)、测重传感器(3)、智能铁鞋上鞋装置(4)、第一轨道电路(51)、第二轨道电路(52)、第三轨道电路(53)、电路分线盒(6)、室内停车控制器(7)和两个计轴传感器(8);第四停车器(14)、第一停车器(11)、第二停车器(12)和第三停车器(13)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铁路轨道上,测重传感器(3)和两个计轴传感器(8)安装在第四停车器(14)前方的铁路轨道上,测重传感器(3)位于两个计轴传感器(8)之间设置,靠近第一停车器(11)后方的铁路轨道上设有一个第一测速传感器(21),靠近第二停车器(12)后方的铁路轨道上设有一个第二测速传感器(22),靠近第三停车器(13)前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一个第三测速传感器(23),靠近第四测速传感器(24)后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一个第四测速传感器(24),第四测速传感器(24)后方的铁路轨道上安装有智能铁鞋上鞋装置(4),第一轨道电路(51)、第二轨道电路(52)和第三轨道电路(53)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铁路轨道上,第一轨道电路(51)、第二轨道电路(52)和第三轨道电路(53)位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际李昕旭赵连祥隋国强闫铭姜涛董长宝邢波况媛于建涛吴大刚朱振友付博郭庆隆张宁张鸿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铁路减速顶调速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