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无性系优良F*代甜菊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2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甜菊糖料作物双无性系优良F↓[1]代甜菊制种技术方法,其甜菊优良F↓[1]代制种技术主要包括:甜菊F↓[1]代制种亲本选择2个优良无性系,甜菊F↓[1]代制种,制种亲本定植须确保本父、母本分别行为在本畦并与左右两畦临近行父、母本相间栽植,采用先摇枝收种和后一次性收种子相结合的方法,为北方地区解决提高甜菊原料品质关键问题,优良F↓[1]代甜菊种子的来源提供了根本有效途径和保障,是一项具有高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糖料经济作物制种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糖料作物甜菊的优良种子繁殖和生产方法,属于植物人工繁殖 和栽培方法
技术背景甜菊SfeWa w6aw^aa Bertoni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野生在南美洲 的巴西、巴拉圭等地区。在原产地被称作巴拉圭甜菜,巴西人叫糖草。是继甜 菜、甘蔗之后发展成的一种新的糖料作物。甜菊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多年的栽培实践表明,甜菊有广泛的适应性,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不同气候条件地区均可栽培。但由于 甜菊为耐寒性差的短日照植物,因此,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甜菊品种的 繁殖方式,是有效确保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栽培区优良甜菊品种及干叶原料品 质的关键。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菊原料生产国,南、北方的甜菊栽培 面积约比约为2.5 : 4。南方地区栽培的甜菊优良品种,可以通过无性扦插和分 株繁殖的方式较好的保证优良品种相对稳定的种性和甜菊干叶原料的品质;北 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不适宜采用无性扦插和分株的繁殖方式,只能 选用有性种子繁殖的甜菊栽培繁殖方式,而目前北方地区栽培用的种子,几乎 是经过连续多年自产自繁的混交种子,并且这些混交种子品性和生产的干叶原 料品质逐年呈递进退化,严重影响甜菊原料的品质,因此,北方地区的甜菊栽 培必须改连续使用继代自产自繁混交生产的种子为使用优质F,代种子,而解决 生产优质R代种子的制种技术问题,才是解决北方地区甜菊干叶原料的品质关 键问题。甜菊R代制种技术方法简介如下目前我国北方使用的甜菊种子,主要多是山东地区生产自产自繁的混交种 子,由于所使用的种子为多年连续自产自繁的混交杂交种子,其品质已经严重 退化并呈逐年降低,因此,使得使用该种子生产的甜菊干叶原料的品质质量严 重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优良甜菊Fi代制种基地, 确保每年为北方地区提供优良的甜菊新产种子,而优良甜菊种源以及优良R代 制种技术方法达到了这一 目标的必要条件。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优良甜菊种源以及优良F,代制种技术方法,解决了优质F,代 种子生产的制种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双无性系优良Fi代甜菊制种技术双无性系优良F,代甜菊制种技术种源的基本要求:2个具有优良品质和良好 农艺性状的无性系进行相间种植,所生产的F,代种子后代普遍具有亲本优良的 品质和良好农艺性状,从而确保使用Ft代种子生产的甜菊干叶原料具有良好的 品质质量。双无性系优良R代甜菊制种技术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如下1、 双无性系优良Fi代甜菊制种技术亲本的选择甜菊R代制种可根据原料品质要求选择具有不同品质和农艺性状的杂交亲 本配组。选择亲本甜菊优良品种中山3号无性系为母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父本; 选择亲本甜菊优良品种中山1号无性系为母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父本;选择亲本甜菊优良品种中山1号无性系为母本,中山3号无性系为父本。2、 整地及栽植要双无性系优良R代甜菊制种技术整地和栽植要求选择备用熟地旱田,将 普通农田直接作畦为宽80 cm和高20 cm,畦间距40 cm。在80 cm宽的畦上种植 父、母本各1行,分别距畦缘20cm,行距为40cm,株距为20 cm;栽培区内父、 母本以行为准进行相间种植,每畦父、母本各栽1行,须确保与左右两畦临近 行相间栽植。3、 栽培管理要求每年种植1季的地区整地在入冬之前完成,每年双季的地区整地在4月30 日之前完成。整地前施以少量有机肥或N、 P、 K复合肥每亩50kg作为基肥。甜菊F,代制种母本的定植期在5月中下旬到六月上旬,定植种苗株高10 cm 到15cm,并具有3对到5对叶片,定植后浇透水,次日复透水1 2次,缓苗 期后按一般旱生作物水、肥和锄草等田间管理进行。4、 甜菊开花、结实及种子收获甜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盛花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种子的成熟期在 IO月中、下旬。由于受植株开花先后的影响,种子的成熟期不完全一致,另外, 由于种子成熟后在天气干燥晴朗的情况下,容易自动散落,因此,种子的收获 在10月10日到20日先进行若干次的摇枝收种,待植株普遍约有85%以上的花 开过后可进行一次性收获。双无性系优良F,代甜菊制种的结实率在10 15%,种 子的萌发率在15 20%,种子亩产量5 8市斤。5、 种子收获方法及清洁摇枝收种的具体方法在植株部分种子成熟的早期,选择晴朗天气,将植 株上有部分成熟种子的小枝,倾向备用适当大小的容器或口袋轻摇,以收取成 熟散落的种子。一次性收获的具体方法进行数次摇枝收种后,在植株普遍约有85%以上的 花开过后,将植株整株收割后置凉晒场凉晒,凉晒数日后成熟种子自然散落。 除去秸杆即可。种子的清洁收获的种子在避强光下凉晒,之后用0.5X0.5cm和0. 15X0. 15 cm的粗筛和细筛分别除去枝叶和细小杂质,装密封袋保存防止受潮霉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双无性系优良R代甜菊制种技术选择亲本甜菊优良品种中山3号无性系 为母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父本。1、 整地作畦选择备用熟地旱田,整地前施以少量有机肥或N、 P、 K复合肥每亩50 kg作为基肥。将普通农田直接作畦为宽80 cm和高20 cm,畦间距40 cmo2、 定植及田间管理定植种苗在3对叶片株高10 cm,甜菊Fi代制种母本 的定植期在5月10到20日,每80 cm宽的畦上种植2行,分别距畦缘20 cm, 行距为40 cm,株距为20 cm;中山3号无性系和中山4号无性系每畦父、母本 各栽1行,左右两畦临近行不重复相间栽植。定植后浇透水,次日复透水1 2 次,缓苗期约5天,之后根据天气雨水情况3 7天浇透水1次,花期前月8月 15日苗间追肥1次,及时锄草、松土等田间管理。3、 收获种子-中山3号无性系和中山4号无性系盛花期约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种子 的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种子从10月中旬陆续开始成熟,进行摇枝收种, 在植株部分种子成熟的早期,选择晴朗天气,将植株上有部分成熟种子的小枝,倾向备用适当大小的容器或口袋轻摇,以收取成熟散落的种子。在10月下旬植株普遍有85%以上的花开过后进行一次性收获种子。收获的 种子在避强光下凉晒,之后分别用0. 5X0. 5 cm和0. 15X0. 15 cm的粗筛和细筛 除去枝叶和细小杂质,装密封袋保存防止受潮霉烂。 实施例2双无性系优良F,代甜菊制种技术选择亲本甜菊优良品种中山1号无性系为母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父本。1、 整地作畦选择备用熟地旱田,整地前施以少量有机肥或N、 P、 K复合肥每亩50 kg作为基肥。将普通农田直接作畦为宽80 cm和高20 cm,畦间距402、 定植及田间管理定植种苗在4对叶片株高12 cm,甜菊F,代制种亲本 的定植期在6月15到25日,每80 cm宽的畦上种植2行,分别距畦缘15 cm, 行距为50 cm,株距为15 cm;中山1号无性系和中山4号无性系每畦父、母本 各栽1行,左右两畦临近行不重复相间栽植。定植后浇透水,次日复透水1 2 次,缓苗期约5天,之后根据天气雨水情况5 7天浇透水1次,花期前月8月 20日苗间追肥1次,及时锄草、松土等田间管理。3、 收获种子中山1号无性系和中山4号无性系盛花期约在9月28日到 10月8日,种子的成熟期在18日到28日。种子从10月18日陆续开始成熟, 在植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无性系优良F↓[1]代甜菊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无性系甜菊优良F↓[1]代制种亲本要求以中山3号无性系为父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母本;或以中山1号无性系为父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母本;或以中山1号无性系为父本,、中山3号无性系为母本;制种亲本定植时,须确保同一畦中父、母本各自为行且与左右两畦临近行亲本相间栽植,甜菊F↓[1]代制种亲本的定植期在5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制种栽培地选择近水源的熟地旱田,种子的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由于受植株开花先后的影响,种子的成熟期不完全一致,种子的收获根据种子的成熟情况先进行若干次的摇枝收种,待植株普遍约有85%以上的花开过后进行一次性收获,收获后进行种子清洁保存。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无性系优良F1代甜菊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无性系甜菊优良F1代制种亲本要求以中山3号无性系为父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母本;或以中山1号无性系为父本,中山4号无性系为母本;或以中山1号无性系为父本,、中山3号无性系为母本;制种亲本定植时,须确保同一畦中父、母本各自为行且与左右两畦临近行亲本相间栽植,甜菊F1代制种亲本的定植期在5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制种栽培地选择近水源的熟地旱田,种子的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由于受植株开花先后的影响,种子的成熟期不完全一致,种子的收获根据种子的成熟情况先进行若干次的摇枝收种,待植株普遍约有85%以上的花开过后进行一次性收获,收获后进行种子清洁保存。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无性系优良R代甜菊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甜菊优良R代制种亲本中山3号、中山1号和中山4号为具有优良品质和良好农 艺性状的无性系。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无性系优良R代甜菊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制 种栽培地的整地至少在定植前30天完成,整地前施以少量有机肥和N、 P、 K复 合肥每亩50Kg作为基肥,将普通农田直接作畦,宽80cm,高2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苏珍韩玉林原海燕郭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