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颈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2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颈轴承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高负载下使用的滑动轴承中,由于轴承的温升大而要降低轴承温度以防止轴承烧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轴承做成分成两部分的构造,并且,分成内周侧的轴承衬和外周侧的轴承衬。另外,在负载侧的上述轴承衬的外周侧设有周向的冷却槽,将冷却了的润滑油供给上述冷却槽,在降低轴承滑动面的温度的同时,将通过冷却轴承温度最高部分而温度上升了的低粘度润滑油向轴承供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撑旋转体的轴承的构造,尤其涉及支撑高负载的旋转体,并 防止热胶着的轴颈轴承,以及以向轴承的背面供给冷却的润滑油,降低轴承温 度为目的的轴颈轴承的润滑供给构造。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支撑火力发电厂等的多跨轴的固有频率比较低的大型旋转体的 轴承从防止自激振动的目的来看一般使用椭圓轴承。例如,如图17所示的现有的蒸汽轮机,尤其是就大容量的蒸汽轮机用轴 承而言,由于其一次危险速度低,因而在下半轴承2a的轴承宽度方向的中央 部分设置周向的油槽以降低耐负载性,增大偏心率,确保稳定性。另一方面, 这些大型轴承由于其轴的圆周速度为100m/s左右,由于轴承的润滑状态为紊 流,表观粘度提高,轴承温度上升,因而在上半轴承2b设有冷却槽。上述冷 却槽的目的在于冷却上述旋转轴,但要降低轴承的最高温度是困难的。作为冷却轴承的技术,如专利文献l一日本特开平8-93769号公报所公开 的那样,通过在轴承的滑动面上设置周向油槽和隔挡并调整隔挡的压力来防止 热胶合和振动。如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13130号公4艮和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 2006-138353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轴承的内衬上设槽,向上述槽供给润滑 油4吏其冷却,从而防止轴承的热胶合。另外,在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 2004-92878号公报中公开了 一种在静压轴承中在轴承主体的外周面上形成制 冷剂供给口并供给制冷剂或润滑油以冷却轴承的构造。上述现有技术如日本特开平8-93769号公报所公开的调整压力隔挡的油压 的方法在转子的自重大且轴承的平均面压(轴承负载/轴承直径x轴承长度) 高的场合,因油膜厚度薄而难以抑制轴承温度的上升。而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存在 以上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负载的条件下也能对轴承供给冷却的润滑油以提高其防止烧损性能的轴承。就曰本特开平10-213130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6-138353号公报所公开的 在内衬的一部分上设槽并供给冷却用的润滑油的方法只能冷却设了槽的极少 的一部分。另外,就如日本特开2004-92878号公报所公开的在轴承的外周面上设有 冷却专用的供给制冷剂或润滑油路径来冷却轴承的方法而言,虽然从旋转方向 上游侧供给冷却剂,但由于轴承温度仍随着冷却剂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而增 高,与冷却的温度差减小,冷却能力降低。并且,由于从各个路径供给润滑油 或冷却剂,即使在作为冷却剂使用了润滑油的场合也需要大量的润滑油,导致 辅助设备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负载侧的轴承外周供给冷却油冷却了轴承 之后,通过将上述润滑油供给轴承滑动面,从而冷却轴承并实现轴承损耗的降 低的轴颈轴承。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即,在支撑旋转轴的轴径轴承中,轴承 部具有轴承座和在该轴承座内周 一侧设置的轴承衬,通过以流动方向为与上述 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将润滑油供给沿着外周方向设在下侧轴承衬 的外周面上的冷却槽内,并且以将通过了上述冷却槽的润滑油供给轴承负载面 的方式来来实现。具体的有记载在说明书中,归纳在权利要求书中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冷却轴承村的外周一侧的润滑油向旋转方向的反方向 供给,由于能有效地冷却轴承最高温度部分而可以防止轴承的烧损,能实现轴 承的高面压的同时,可以提供降低了轴承损耗、供油量的轴颈轴承。 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纵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的供油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说明油膜压力与温度分布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袋用基布的俯视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7是图6的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9是图8的下侧轴承的立体图。图10是说明润滑油的流动为紊流的构造的设置例的下侧轴承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润滑油的流动为紊流的紊流促进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润滑油的流动为紊流的紊流促进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轴承通油孔的油的流动为紊流的构造体的图。 图14是说明高速旋转机械中采用本轴承的优点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6是说明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的旋转机械的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轴承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18是说明温度分布与其位置关系的图。 图中1-轴,2-轴承,2a-上半轴承,2b-下半轴承,3a、 3b、 103a、 103b_ 轴承衬,4a、 4b、 104a、 104b-轴承座,5、 105 -轴承合金,6、 7、 106、 109、 132-冷却槽,8a、 8b-供油槽,9-油槽,10、 131-供油孔,11、 110-储油 槽,12、 111-排油孔,13、 112-润滑油排出孔,514、 113-润滑油溢流槽, 15、 128-J求面座,16、 127a、 127b-滑动面,17-供油口, 18-空隙部,19 -润滑油槽,101-旋转轴,102a-下侧轴承,102b-上侧轴承,107-供油道, 108a、 108b-润滑油导入通道,114-紊流促进构造,115-滑动面侧内壁,116 -侧壁,117a、 117b-紊流促进体,118-安装槽,119a、 119b-构造体,120 -侧壁插入部位,121-内壁插入部位,122-高压透平,123-低压透平,124 -高压透平转子,125-低压透平转子,126-发电才几,129a、 12%、 130a、 130b、 130c-接合面,133-转子轴线,134-润滑油导入孔,135-分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承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1、图2中,将支撑旋转轴1的轴承2上下方向分成两个部分。该轴承 2由内周侧的轴承4十3和外周侧的轴承座4构成。该轴承座4的外周为球面形 状,在上述轴承座4的外周设有球面座15。上述轴承衬3在外周侧衬有轴承 合金5,在被分成两部分的下侧(也称为负载一侧)的上述轴承村3a的外周 侧沿周向设有多条冷却槽6。对于上侧(也称为负载相反一侧)的上述轴承村 3b在内周侧的上述轴承合金上沿周向设有冷却槽7。另外,上述轴岸义座4也以分割线4c为边界分成4a、 4b两部分,在接缝附 近在上述轴岸义座4a、 4b上设有润滑油的供油槽8a、 8b。上述供油槽8a通过与 上述冷却槽6及上述冷却槽7连通并在上述轴承2的接缝处设有的油槽9a、 9b及在上述轴承座4a上设置的润滑油槽19还与在配置于外周侧的上述球面 座15上设置的供油孔IO连通。上述油槽9a、 9b的其它润滑油则冷却流入上 述冷却槽6的滑动面16。另一方面,上侧的上述冷却槽7则沿旋转方向设置在上述轴承2的内周面 上,其终端与设于上侧的储油槽11连通。该储油槽11从设于该储油槽11上 的排油孔与设于上述轴承村3b及上述轴承座4b上的润滑油排出孔13连通。 另外,在设有轴承的轴承壳体(未图示)的开放端(图2中的右侧),为了防 止润滑油的泄漏,在轴承端面上设有润滑油溢出槽14 (示于图2),用以将润 滑油向下部排出。其次,通过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图3是说明本实施例的轴承的供油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中,冷却的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颈轴承装置,在支撑卧式旋转机械的上下方向分为两部分的轴颈轴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轴承由轴承座和与该轴承座不同的另件的轴承衬构成,上述轴承座和上述轴承衬用连接部件构成一体,在下侧的上述轴承衬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设有一个或多个润滑油流动的冷却槽,以使上述润滑油的流动方向为与上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设有向上述冷却槽供给润滑油的机构,并且将通过了上述冷却槽的润滑油供给轴承负载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知昭边见真铃木健太鸟谷初村上胜弘河合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