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757 阅读:9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及工艺,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装置采用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把配制好的碱液分配到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中,在上述系统中的碱液循环采用由上向下喷淋的闭环液路,碱液可送入废液回收处理系统,处理废气采用由下向上的开环气路。处理工艺采用让处理废气从除尘吸收塔、一级碱吸收塔和二级碱吸收塔的下部进上部出,同时碱液由上向下喷淋。在臭氧反应器内臭氧使处理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最后达标处理废气从二级碱吸收塔上部的排放口排出。该装置采用的废气处理工艺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反应条件温和,脱除氮氧化物的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及工艺,属于防止氮 氧化物造成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

技术介绍
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常所说的氮氧化物(NOx)主 要包括N0、 N02、 N203、 N20、 NA等几种、其中污染大气的主要是NO和N02。 N0X 的排放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厂的不断增加,有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 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处理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处理高含量的氮氧化物。 目前处理氮氧化物的方法主要有还原法和氧化法。其中还原法是利用各种还 原性气体如H2、 C0、 NH3、烃类或尿素等同N0反应使之转化为N2的方法,其缺点 之一就是还原剂容易泄露造成二次污染,且操作成本高。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 将N0氧化后,生成的物质或用生物脱除或者碱吸收,但是技术经济指标和效果 都不太理想。当氮氧化物废气含有尘或酸性气体时,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 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 物废气处理装置及工艺。该装置及工艺应采用氧化和碱吸收相结合,来清除含 酸性气体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即利用03、 02或空气将废气中的N0氧化后用碱液 吸收。酸性的组份可以在氧化前或氧化后吸收;对于含有灰尘的气体,也有一 定的适应性。该装置及工艺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反应条件温和,脱氮 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它主 要包括一个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 一个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 一个一级碱液 循环吸收系统、 一个臭氧氧化反应系统、 一个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 一个废液回收处理系统和一个臭氧发生系统;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把配制好的碱液分 配到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 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 中,在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 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 统中的碱液循环采用由上向下喷淋的闭环液路,碱液经使用后其pH值低于7时 就被送入废液回收处理系统,处理废气采用由下向上的开环气路;臭氧发生系 统向臭氧氧化反应系统供给氧化反应所需要的臭氧;从焙烧废气进口进入的含 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处理废气经夹套换热器冷却后,从除尘吸收塔的下部进上 部出,同时碱液由上向下喷淋,再由碱吸收引风机送入一级碱吸收塔,也从一 级碱吸收塔的下部进上部出,同时碱液也由上向下喷淋,再由一级碱吸引风机 送入气体混合器,与来自新风引风机供给的新鲜空气和来自臭氧发生器的臭氧 混合后进入臭氧反应器,在臭氧反应器内臭氧使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处理废 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再从二级碱吸收塔的下部进上部出,还有喷 雾干燥废气引风机送入喷雾干燥处理废气也从二级碱吸收塔的下部进上部出, 同时碱液也由上向下喷淋,最后达标处理废气从二级碱吸收塔上部的达标废气 排放口排出。所述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主要设有一个配碱池,在配碱池中设有一个由搅 拌机驱动的搅拌器和一个向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 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和 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分配碱液的碱液提升泵。所述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主要设有一个除尘吸收塔,除尘吸收塔与第一 循环碱液罐、第一碱液循环泵、袋式过滤器、第一液液换热器和第一螺旋喷淋 嘴依次采用管道连接构成闭环液路,在除尘吸收塔中设有一个焙烧废气喷头。所述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主要设有一个一级碱吸收塔, 一级碱吸收塔与 第二循环碱液罐、第二碱液循环泵、第二液液换热器和第二螺旋喷淋嘴依次采 用管道连接构成闭环液路,在一级碱吸收塔中设有一个"鲍尔环"和一个处理 废气喷头。所述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主要设有一个二级碱吸收塔,还设有一个饱和 碱液罐和饱和液输送泵;二级碱吸收塔与第三碱液循环泵、第三液液换热器、一级螺旋喷淋嘴和二级螺旋喷淋嘴依次采用管道连接构成闭环液路,在二级碱 吸收塔中设有一级"鲍尔环"、二级"鲍尔环"、第一处理废气喷头和第二处 理废气喷头。所述废液回收处理系统主要设有一个与饱和液输送泵连接的废液贮液槽、 一个与配碱池连接的三鼎式脱水机和一个一级蒸发器, 一个蒸发器液料泵把废 液贮液槽与三鼎式脱水机和一级蒸发器连接在一起。所述臭氧发生系统主要设有一个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设有一个由空气 压縮机、储气罐、第一除油水过滤器、冷冻式干燥机、第二除油水过滤器和吸 附式干燥机依次连接的空气处理系统。使用上述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的工艺,采用下列步骤(1) 在配碱池中加入水,然后投入片状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水的比值为 1: 10,启动搅拌机搅拌均匀,最终溶液的pl^7.5 8.5;(2) 当第一循环碱液罐、第二循环碱液罐和二级碱吸收塔的液位变送器数 值液位小于lm时,电动阀打开,碱液提升泵启动向第一循环碱液罐、第二循环 碱液罐和二级碱吸收塔添加吸收液,当上述的液位变送器数值液位达到1. 8m时, 相应的电动阀关闭,随后碱液提升泵也关闭;(3) 同时启动第一碱液循环泵、第二碱液循环泵和第三碱液循环泵,使除 尘吸收塔的碱液闭环液路、 一级碱吸收塔的碱液闭环液路和二级碱吸收塔的碱 液闭环液路投入工作;(4) 让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处理废气在进入除尘吸收塔前,由夹套换热 器进行降温处理,将大于30(TC的处理废气温度降至15(TC以下后进入除尘吸收 塔经闭环碱液洗涤,然后再进入一级碱吸收塔经闭环碱液洗涤;(5) 从一级碱吸收塔排出的处理废气汇同新风引风机引入的新鲜空气冷却 后和由臭氧发生器供给的臭氧一起进入臭氧反应器,在臭氧反应器内处理废气 中的一氧化氮被臭氧氧化为成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与氧化剂03的摩尔比例为 3:1 0.5:1,氧化反应发生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是4 11(TC和0. 1 0.8MPa, 反应时间为27秒到50分钟;(6)最后处理废气再进入二级碱吸收塔经闭环碱液洗涤后,达标处理废气 排入大气。上述技术方案应用到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3N0+03— N02+N2+202 (1) 2N0+02— 2N02 (2) 2N02+2Na0H — NaN03+NaN02+H20 (3) HX+NaOH — NaX+ +H20 (X = Cl—, N03—) (4)上述技术方案所采用的碱性的吸收液可以同时处理废气中的其他酸性组份 (如氯化氢和硝酸气体),提高该方法的适用领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采用碱液配 置及分配系统把配制好的碱液分配到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 一级碱液循环吸 收系统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中,在上述系统中的碱液循环采用由上向下喷 淋的闭环液路,碱液经使用后其pH值低于7时就被送入废液回收处理系统,处 理废气采用由下向上的开环气路。处理工艺采用让处理废气从除尘吸收塔、一 级碱吸收塔和二级碱吸收塔的下部进上部出,同时碱液由上向下喷淋。在臭氧 反应器内臭氧使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处理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 氮,最后达标处理废气从二级碱吸收塔上部的达标废气排放口排出。该装置采 用的废气处理工艺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反应条件温和,脱除氮氧化物 的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一个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1)、一个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2)、一个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3)、一个臭氧氧化反应系统(4)、一个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5)、一个废液回收处理系统(6)和一个臭氧发生系统(7);碱液配置及分配系统(1)把配制好的碱液分配到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2)、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3)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5)中,在除尘碱液循环吸收系统(2)、一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3)和二级碱液循环吸收系统(5)中的碱液循环采用由上向下喷淋的闭环液路,碱液经使用后其pH值低于7时就被送入废液回收处理系统(6),处理废气采用由下向上的开环气路;臭氧发生系统(7)向臭氧氧化反应系统(4)供给氧化反应所需要的臭氧;从焙烧废气进口(2a)进入的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处理废气经夹套换热器(2b)冷却后,从除尘吸收塔(S1)的下部进上部出,同时碱液由上向下喷淋,再由碱吸收引风机(F1)送入一级碱吸收塔(S2),也从一级碱吸收塔(S2)的下部进上部出,同时碱液也由上向下喷淋,再由一级碱吸引风机(F2)送入气体混合器(4b),与来自新风引风机(F3)供给的新鲜空气和来自臭氧发生器(7h)的臭氧混合后进入臭氧反应器(S3),在臭氧反应器(S3)内臭氧使含酸性气体的氮氧化物处理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再从二级碱吸收塔(S4)的下部进上部出,还有喷雾干燥废气引风机(F4)送入喷雾干燥处理废气也从二级碱吸收塔(S4)的下部进上部出,同时碱液也由上向下喷淋,最后达标处理废气从二级碱吸收塔(S4)上部的达标废气排放口(5h)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前军吴宗斌童健沈苏伟吕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汪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