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泵柱塞套及喷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27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油泵柱塞套及喷油泵,喷油泵柱塞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且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较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靠近高压油腔;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有连通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低压油腔的第一回油通道;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有连通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废油箱的第二回油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压油腔泄漏的燃油通过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第一回油通道返流至低压油腔内进行循环使用,少量的回油继续沿喷油泵柱塞套和喷油泵柱塞之间的缝隙向下流动,直至流入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并通过第二回油通道在重力作用下流回废油箱,显著减少了柱塞泄漏回油量,降低了回油泄漏消耗。漏消耗。漏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油泵柱塞套及喷油泵


[0001]本技术涉及喷油泵
,尤其涉及一种喷油泵柱塞套及喷油泵。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柴油机平均有效压力和功率的不断提升,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迫使高压喷油泵的泵端压力不断提升,有些强化机型泵端压力达到了160MPa,甚至更高;喷油泵泄漏回油过多的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0003]因此,如何解决喷油泵泄漏回油过多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油泵柱塞套,以解决喷油泵泄漏回油过多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喷油泵柱塞套的喷油泵。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喷油泵柱塞套,包括用于与喷油泵柱塞配合的柱塞腔,所述喷油泵柱塞上设置有泄压控制螺旋槽,所述柱塞腔在所述喷油泵柱塞的上方形成高压油腔,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与泵体之间形成有低压油腔;
[0008]所述喷油泵柱塞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且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较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靠近所述高压油腔;
[0009]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所述低压油腔的第一回油通道;
[0010]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废油箱的第二回油通道。
[0011]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柱塞套中,所述第一回油通道的轴线为直线,且较所述喷油泵柱塞的轴线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回油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喷油泵柱塞的轴线平行。
[0012]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柱塞套中,所述喷油泵柱塞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喷油泵柱塞的泄压控制螺旋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的上沿之间的距离T1等于所述喷油泵柱塞的直径。
[0013]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柱塞套中,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的宽度T2为4mm

6mm;和/或,
[0014]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的深度H1为0.5mm

1mm;和/或,
[0015]所述第一回油通道的直径d1为1.5mm

2.5mm。
[0016]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柱塞套中,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的宽度T6为4mm

6mm;和/或,
[0017]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的深度H3为0.5mm

1mm。
[0018]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柱塞套中,所述喷油泵柱塞套的高压油腔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补偿环槽,以使得所述补偿环槽的直径大于所述高压油腔其余位置处的直径。
[0019]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柱塞套中,所述补偿环槽的深度H4为0.3mm

0.5mm;和/或,
[0020]所述补偿环槽沿所述喷油泵柱塞的轴向长度T7为5mm

8mm。
[0021]一种喷油泵,包括泵体和设置于所述泵体内的柱塞偶件,所述柱塞偶件包括喷油泵柱塞套和设置于所述喷油泵柱塞套内的喷油泵柱塞,所述喷油泵柱塞的柱塞顶面与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之间形成高压油腔,所述喷油泵柱塞套和所述泵体之间形成有低压油腔,所述喷油泵柱塞套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低压油腔和所述高压油腔的进回油孔,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喷油泵柱塞套。
[0022]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中,所述喷油泵柱塞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回油储油槽,所述回油储油槽位于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之间。
[0023]可选地,在上述喷油泵中,所述喷油泵柱塞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回油储油槽的上沿与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的下沿之间的距离T3为0.7

0.9倍的所述喷油泵柱塞的柱塞升程;和/或,
[0024]所述回油储油槽的宽度T4为5mm

7mm;和/或,
[0025]所述回油储油槽的深度H2为0.2mm

0.5mm;和/或,
[0026]所述喷油泵柱塞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的上沿与所述回油储油槽的下沿之间的距离T5为0.5

1倍的所述喷油泵柱塞的柱塞升程。
[0027]本技术提供的喷油泵柱塞套,在喷油泵柱塞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并在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有连通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低压油腔的第一回油通道,在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连通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废油箱的第二回油通道。使得高压油腔内的高压燃油沿喷油泵柱塞套和喷油泵柱塞之间的缝隙泄漏时,首先会储存在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内。并随着储存的燃油增多,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内的燃油通过第一回油通道返流至低压油腔内进行循环使用。使得高压油腔泄漏的大量燃油通过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和第一回油通道返流至低压油腔内进行循环使用,极少量的回油继续沿喷油泵柱塞套和喷油泵柱塞之间的缝隙向下流动,直至流入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并通过第二回油通道在重力作用下流回废油箱,显著减少了柱塞泄漏回油量,泄漏回油量可降低90%以上,降低了回油泄漏消耗。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油泵一种角度下的剖视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油泵另一种角度下的剖视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偶件在一种角度下的剖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偶件在另一种角度下的剖视图;
[0033]图5为图4沿A

A的剖视图。
[0034]图中的各项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35]101为泵体,102为喷油泵柱塞套,1021为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2为第一回油通道,1023为第二回油通道,1024为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3为喷油泵柱塞,1031为柱塞顶面,1032为回油储油槽,104为高压油腔,105为低压油腔,106为油泵低压燃油进口,107为油泵低压燃油出口,108为进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喷油泵柱塞套,以解决喷油泵泄漏回油过多的问题;
[0037]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喷油泵柱塞套的喷油泵。
[00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油泵柱塞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喷油泵柱塞(103)配合的柱塞腔,所述喷油泵柱塞(103)上设置有泄压控制螺旋槽,所述柱塞腔在所述喷油泵柱塞(103)的上方形成高压油腔(104),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与泵体(101)之间形成有低压油腔(105);所述喷油泵柱塞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1)和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4),且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1)较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4)靠近所述高压油腔(104);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1)和所述低压油腔(105)的第一回油通道(1022);所述喷油泵柱塞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4)和废油箱的第二回油通道(10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泵柱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022)的轴线为直线,且较所述喷油泵柱塞(103)的轴线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回油通道(1023)的轴线与所述喷油泵柱塞(103)的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泵柱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泵柱塞(103)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喷油泵柱塞(103)的泄压控制螺旋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1)的上沿之间的距离T1等于所述喷油泵柱塞(103)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泵柱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1)的宽度T2为4mm

6mm;和/或,所述第一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1)的深度H1为0.5mm

1mm;和/或,所述第一回油通道(1022)的直径d1为1.5mm

2.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泵柱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4)的宽度T6为4mm

6mm;和/或,所述第二高压燃油回油环槽(1024)的深度H3为0.5mm

1mm。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喷油泵柱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泵柱塞套的高压油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长平刘宗辉杨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