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522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包括和片冰收集器输出端连接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分料阀,所述分料阀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快速进料管和精准控料管,所述快速进料管内部设有输送批量冰片的输料机构,所述精准控料管内部设有输送微量冰片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管下端设有称量筒,所述称量筒内部空间为倒置的圆台状,所述快速进料管出料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和延展板,所述延展板贴近称量筒内侧壁,所述下料机构排料端位于称量筒内侧壁上端。本实用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精准调控,保证测量精度,避免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活性染料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差的问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反应釜的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染料颜色鲜艳、品种齐全,可以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通过形成共价键连接到纤维上,着色后的纤维具有优异的湿摩擦牢度性能,是纯棉和人棉纤维用量最大的染料。活性染料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其应用性能,活性染料合成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对产品性能至关重要。
[0003]活性染料制备过程中的单元反应包括缩合、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在缩合反应中,均三嗪活性基团(三聚氯氰、三聚氟氰)的第一次缩合反应通常是在0

5℃下进行;重氮化

偶合反应也通常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小于8

10℃),低温也利于重氮盐的稳定。因此,如何高效和精确的控制反应温度成为活性染料制备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环节。
[0004]传统的活性染料制备过程中,为了保证反应在低温下进行,通过制冰机制成约2cm*2cm大小的片状小冰块,片状小冰块片由片冰收集器进行收集储存,然后由控制系统称重,并通过鼓风机吹风送至反应釜中,从而实现反应过程中自动加冰和温度稳定控制。然而片状小冰块是由绞龙输送,绞龙输送的片状小冰块是批量的,在达到称量临界值时,绞龙输送的方式难以进行细微操控,容易导致最后得到的冰片总重超过所需要的冰片量,并且由于绞龙输送和称量这两个是同步进行的,通过绞龙被输送出来的冰块撞击在称量板,需要时间等待才能判断具体重量。综上,现有的冰片称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控制精确度差等问题,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活性染料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冰片称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控制精确度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包括和片冰收集器输出端连接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分料阀,所述分料阀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快速进料管和精准控料管,所述快速进料管内部设有输送批量冰片的输料机构,所述精准控料管内部设有输送微量冰片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管下端设有称量筒,所述称量筒内部空间为倒置的圆台状,所述快速进料管出料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和延展板,所述延展板贴近称量筒内侧壁,所述下料机构排料端位于称量筒内侧壁上端。
[0008]优选的,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快速进料管内部安装的绞龙,且所述绞龙由电机驱动。
[0009]优选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若干个中转盘,每个所述中转盘内部皆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两个关于旋转轴上轴心对称的限制板,每个所述中转盘上端中心皆安装有和旋转轴轴心相连的转轮,且多个所述转轮通过链带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轮
上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和转轮轴心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精准控料管为多出口分料管,且所述精准控料管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中转盘上,每个所述中转盘下端一侧皆设有下料口。
[0011]优选的,当冰片通过其中一个所述下料口时,其余两个所述下料口未有冰片通过。
[0012]优选的,所述称量筒内置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量筒外设有支撑架,所述称量筒下端连接有贯穿支撑架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需要称量冰片时,下料管将片冰收集器内部的冰片送入到快速进料管,快速进料管将冰片批量输送到称量筒,让称重读数快速上升,降低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到称重读数快达到称重限定值时,停止快速进料管进料,让精准控料管将冰片微量输送到称量筒,避免重量超标,实现精准调控。综上,本装置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精准调控,保证测量精度,避免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活性染料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
[0015](2)当冰片从快速进料管出来,落到延展板上,然后挤到称量筒内侧壁上,让冰片沿着称量筒内侧壁滑落,与传统方式相比,可以避免由冰片撞击的影响,致使称重时需要时间等待才能判断具体重量,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快速进料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下料机构拆分示意图。
[0020]图中:1、下料管;2、分料阀;3、快速进料管;31、绞龙;32、延展板;33、第一电磁阀;4、精准控料管;41、中转盘;42、旋转轴;43、限制板;44、转轮;45、驱动电机;46、下料口;5、称量筒;51、支撑架;52、出料管;53、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请着重参照附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包括和片冰收集器输出端连接的下料管1,所述下料管1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分料阀2,所述分料阀2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快速进料管3和精准控料管4,所述快速进料管3内部设有输送批量冰片的输料机构,所述精准控料管4内部设有输送微量冰片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管1下端设有称量筒5。需要称量冰片时,下料管1将片冰收集器内部的冰片送入到快速进料管3,快速进料管3将冰片批量输送到称量筒5,让称重读数快速上升,降低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到称重读数快达到称重限定值时,停止快速进料管3进料,让精准控料管4将冰片微量输送到称量筒5,避免重量超标,实现精准调控,保证测量精度,避免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
活性染料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
[0023]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称量筒5的称量功能是通过其内置的称重传感器所实现的,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其结构,所述称量筒5外设有支撑架51,所述称量筒5下端连接有贯穿支撑架51的出料管52,所述出料管5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53,出料管52可以和反应釜输入端对接。所述称量筒5内部空间为倒置的圆台状,所述快速进料管3出料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33和延展板32,所述延展板32贴近称量筒5内侧壁,冰片从快速进料管3出来,落到延展板32上,然后挤到称量筒5内侧壁上,让冰片沿着称量筒5内侧壁滑落,与传统方式相比,可以避免由冰片撞击的影响,致使称重时需要时间等待才能判断具体重量,使得工作效率降低。所述下料机构排料端位于称量筒5内侧壁上端。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2,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快速进料管3内部安装的绞龙31,且所述绞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包括和片冰收集器输出端连接的下料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1)另一端分别连接有分料阀(2),所述分料阀(2)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快速进料管(3)和精准控料管(4),所述快速进料管(3)内部设有输送批量冰片的输料机构,所述精准控料管(4)内部设有输送微量冰片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管(1)下端设有称量筒(5),所述称量筒(5)内部空间为倒置的圆台状,所述快速进料管(3)出料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33)和延展板(32),所述延展板(32)贴近称量筒(5)内侧壁,所述下料机构排料端位于称量筒(5)内侧壁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快速进料管(3)内部安装的绞龙(31),且所述绞龙(31)由电机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加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若干个中转盘(41),每个所述中转盘(41)内部皆转动安装有旋转轴(42),所述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章平向红张坤明张怡王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