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434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X为F或Cl;所述M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染料
,具体为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再生纤维素纤维与纯棉纤维混纺织物是一类重要的混纺织物;粘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物因其良好的光泽、手感、悬垂性、透气性以及平民化的价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活性染料是纤维素纤维最重要的染料;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团可以粘胶纤维或棉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因此,着色后的粘胶或人棉纤维具有优异的各项牢度性能;虽然棉纤维和黏胶纤维同属纤维素纤维,但两者在结构形态、理化性质上等方面仍存在差异;
[0003]棉纤维的聚合度通常约为10000~15000,结晶度为60~70%,取向度为0.642,导致一般的活性染料很难进入棉纤维的结晶区;而黏胶纤维的聚合度和结晶度则小许多,通常其聚合度约为250~450,结晶度约为30%,取向度约为0.5;黏胶纤维的结晶度比远小于棉纤维,这就为活性染料提供了更多的染座;黏胶纤维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具有皮芯结构,吸水膨胀率大(50%

140%),芯层分子结构疏松,利于染料分子的吸附和扩散,所以同样克重的全棉针织布染色深度比黏胶针织布浅很多;由于这些差异,两者在染色性能上区别较大,相同染色条件下,黏胶纤维比棉纤维要深许多,染色后的混纺织物经常出现“白芯”、“色花”等问题;因此,长久以来,混纺织物染色存在的同色性问题一直是混纺纤维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现有同类型活性染料用于纤维素类混纺纤维时同色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所述活性红色染料为结构通式I所示化合物:
[0006][0007]结构通式I中,所述X为F或Cl;所述M为

H或碱金属;所述R1为

H、

SO3M或

OCH3;所述R2为

H、

SO3M、

SO2CH2CH2OSO3M、

SO2CHCH2或

C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3为

H或

SO3M;所述R4为

H、

SO3M或

OCH3;R5为

H、

CH3或

OCH3;所述R6为

H、

SO3M、

SO2CH2CH2OSO3M、

SO2CHCH2或

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

CH3或

CH2SO3M。
[0008]优选的,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或K;所述R1为

H或

SO3M;所述R2为

H、

SO2CH2CH2OSO3M或

C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3为

H或

SO3M;所述R4为

H、

SO3M或

OCH3;R5为

H、

CH3或

OCH3;所述R6为

H、

SO2CH2CH2OSO3M、

SO2CHCH2或

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

CH3或

CH2SO3M。
[0009]优选的,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所述R1为

H或

SO3M;所述R2为

H或

SO2CH2CH2OSO3M;所述R3为

H或

SO3M;所述R4为

H或

SO3M;R5为

H或

CH3;所述R6为

H或

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

CH3或

CH2SO3M。
[0010]优选的,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所述R1为

SO3M;所述R2为

H;所述R3为

H;所述R4为

SO3M;R5为

H;所述R6为

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或

CH2SO3M。
[0011]优选的,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所述R1为

SO3M;所述R2为

H;所述R3为

H;所述R4为

SO3M;R5为

H;所述R6为

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
[0012]优选的,所述商品化染料所含原料及各种原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活性红色染料75~85%、扩散剂5~15%、防尘剂0.1~0.5%、元明粉5~15%,所述扩散剂为甲基萘磺酸类甲醛缩合物,所述防尘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所述商品化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所述纤维素纤维为含羟基和/或氮的纤维素纤维,所述纤维素纤维为棉和粘胶混纺纤维织物。
[0013]优选的,所述结构通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流程进行:
[0014][0015]优选的,所述结构通式I化合物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6]S1:单偶氮橙色染料的制备
[0017]将含苯胺类化合物a、碎冰和少量水加入到烧杯中,冰磨2小时,然后加入HC1溶液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再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30~60分钟,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埃利希试剂由1gN,N

二甲基苯甲醛、5ml浓盐酸和95mL无水乙醇配制成溶液,然后将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制得化合物a的重氮盐b溶液;
[0018]将含氨基和羟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红色染料为结构通式I所示化合物:结构通式I中,所述X为F或Cl;所述M为

H或碱金属;所述R1为

H、

SO3M或

OCH3;所述R2为

H、

SO3M、

SO2CH2CH2OSO3M、

SO2CHCH2或

C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3为

H或

SO3M;所述R4为

H、

SO3M或

OCH3;R5为

H、

CH3或

OCH3;所述R6为

H、

SO3M、

SO2CH2CH2OSO3M、

SO2CHCH2或

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

CH3或

CH2SO3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或K;所述R1为

H或

SO3M;所述R2为

H、

SO2CH2CH2OSO3M或

C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3为

H或

SO3M;所述R4为

H、

SO3M或

OCH3;R5为

H、

CH3或

OCH3;所述R6为

H、

SO2CH2CH2OSO3M、

SO2CHCH2或

ONHCH2CH2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

CH3或

CH2SO3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所述R1为

H或

SO3M;所述R2为

H或

SO2CH2CH2OSO3M;所述R3为

H或

SO3M;所述R4为

H或

SO3M;R5为

H或

CH3;所述R6为

H或

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

CH3或

CH2SO3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所述R1为

SO3M;所述R2为

H;所述R3为

H;所述R4为

SO3M;R5为

H;所述R6为

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或

CH2SO3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纤维素类混纺纤维用活性红色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通式I中X为C1;所述M为Na;所述R1为

SO3M;所述R2为

H;所述R3为

H;所述R4为

SO3M;R5为

H;所述R6为

SO2CH2CH2OSO3M;所述R7为

H。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红色染料所制备的商品化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商品化染料所含原料及各种原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活性红色染料75~85%、扩散剂5~15%、防尘剂0.1~0.5%、元明粉5~15%,所述扩散剂为甲基萘磺酸类甲醛缩合物,所述防尘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所述商品化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所述纤维素纤维为含羟基和/或氮的纤维素纤维,所述纤维素纤维为棉和粘胶混纺纤维织物。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红色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通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流程进行:
所述结构通式I化合物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S1:单偶氮橙色染料的制备将含苯胺类化合物a、碎冰和少量水加入到冰磨设备中,冰磨2小时,然后加入HCl溶液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再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30~60分钟,反应终点通过埃利希试剂检测,埃利希试剂由1gN,N

二甲基苯甲醛、5ml浓盐酸和95mL无水乙醇配制成溶液,然后将过量的亚硝酸通过氨基磺酸去除,制得化合物a的重氮盐b溶液;
将含氨基和羟基的萘磺酸类化合物c溶于水中,然后一次性加入到上述制得的化合物a的重氮盐b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在5℃以下,pH控制在2~3之间,继续反应4~8小时;反应终点通过液相检测,以重氮盐b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制得单偶氮橙色染料d的溶液,苯胺类化合物a与含氨基和羟基的萘磺酸类化合物c的摩尔比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儒初向红陶玉洪余彪张坤明王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