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290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4
本申请提供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属于羧酸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制备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制备混酐,低温存放,用三乙胺和助溶剂溶解中间体至澄清,所得溶解液与混酐反应后,即可进行无乳化层产生的水解过程。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头孢替唑酸的制备,可实现其水解过程中无乳化层产生、替唑酸质量和收率变高的特点。酸质量和收率变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属于羧酸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技术介绍

[0002]头孢替唑钠是一种半合成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头孢替唑酸是制备头孢替唑钠的主要原料,故头孢替唑酸的质量将严重影响头孢替唑钠的质量。
[0003]目前关于头孢替唑酸合成工艺报道的文献较少,现有工艺如下:CN109485658A公开了一种头孢替唑酸的制备方法:先制备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将四氮唑乙酸、缩合剂、碱、水及有机溶剂加入反应瓶进行溶解,缓慢加入中间体,进行搅拌反应,于室温加水进行水解,加入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分层,加脱色,结晶得到头孢替唑酸;该种方法收率易在水解中产生乳化层,导致收率低,浪费成本。
[0004]CN112174984A公开了一种头孢替唑酸及其钠盐的制备方法:先制备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后先制备混酐,混酐制备完毕将中间体加入丙酮水混合溶剂中,加入三乙胺至中间体完全溶解,得溶解液,降温后与所述混合酸酐溶液混合反应,加水萃取分层,后经脱色结晶得头孢替唑酸,该种方法收率易在水解中产生乳化层,导致收率低,浪费成本。
[0005]CN109824697A公开了一种头孢替唑酸的制备方法:先制备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而后先制备酸酐,酸酐制备完毕,加入已经制备好的中间体,无需提前溶解,加三乙胺溶清,反应毕加水萃取分层后经脱色结晶得头孢替唑酸,该种方法收率易在水解中产生乳化层,导致收率低,浪费成本。
[0006]同时,现有工艺方法所得到的中间体还存在下述缺陷:在溶解时易不清澈透亮,导致后期缩合反应及水解时产生大量乳化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该方法明显,使得未清澈的溶解液清澈透亮,缩合时反应料液清澈透明,水解时无乳化层产生,从而提高收率和产品质量。
[0008]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2)制备混酐,低温存放,(3)用三乙胺和助溶剂溶解中间体至澄清,所得溶解液与混酐反应后,即可进行无乳化层产生的水解过程。
[0009]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步骤(2)中,混合酸酐的制备过程如下:二氯甲烷与四氮唑乙酸冷却到

10℃,搅拌状态下滴加三乙胺至四氮唑乙酸全部溶解,液氮降温到

30℃,加入 4

甲基吡啶和特戊酰氯,在

20℃反应90min,降温到

30℃,得到混合酸酐。更优选的,二氯甲烷、四氮唑乙酸、三乙胺、4

甲基吡啶和特戊酰氯添加物料比为40

60:1:1.0

3.0:0.1

0.01:1.0

1.5。
[0010]步骤(3)中,溶解液滴入混合酸酐的反应温度为

20℃,反应时长90min。
[0011]步骤(3)中溶解液与混合酸酐的质量比为1:0.9

1.0。
[0012]步骤(3)中,所述助溶剂为无机盐类。更优选的,所述的无机盐为氯化铵、磷酸钠、亚硫酸氢钠,优选为氯化铵。所述助溶剂用量为中间体重量的0.5%

2%。
[0013]步骤(3)中,水解过程加水量为反应液体积的0.5倍,水解温度为

20℃,水解时长30min。
[0014]上述方案实现水解过程无乳化层的产生,替唑酸质量和收率变高,重量收率达到116.2%附近,液相纯度99.85%附近。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ml四口瓶加入二氯甲烷100g和四氮唑乙酸5.5g,冷却到

10℃,搅拌状态下滴加三乙胺至四氮唑乙酸全部溶解,用液氮降温到

30℃,加入1滴 4

甲基吡啶和5.17g特戊酰氯,在

20℃反应90min,然后降温到

30℃,得到混合酸酐。
[0016]另取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ml四口瓶加入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11.6g,加入100ml二氯甲烷,再滴加三乙胺至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全部溶解,无法溶清至清澈透亮,加入1%亚硫酸氢钠后溶清,后将溶解液滴入混合酸酐中在

20℃反应90min,得到反应液。
[0017]搅拌状态下,加入上述反应液体积的0.5倍水,在

20℃搅拌30min,分层后,无乳化层产生,略有分层不通透现象,将水相加入装有氧化铝的脱色柱中进行脱色,将脱色后的溶液结晶,采用盐酸调节pH值为1.0,待结晶析出后,抽滤,用纯化水80ml洗涤,干燥烘粉,重量收率116.65%,液相纯度99.88%。
[0018]实施例2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ml四口瓶加入二氯甲烷100g和四氮唑乙酸5.5g,冷却到

10℃,搅拌状态下滴加三乙胺至四氮唑乙酸全部溶解,用液氮降温到

30℃,加入1滴 4

甲基吡啶和5.17g特戊酰氯,在

20℃反应90min,然后降温到

30℃,得到混合酸酐。
[0019]另取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ml四口瓶加入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11.6g,加入100ml二氯甲烷,再滴加三乙胺至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全部溶解,溶解液无法溶清至清澈透亮,加入0.5%氯化铵固体,溶解液溶清,然后将溶解液滴入混合酸酐中在

20℃反应90min,得到反应液。
[0020]搅拌状态下,加入上述反应液体积的0.5倍水,在

20℃搅拌30min,分层后,无乳化层,将水相加入装有氧化铝的脱色柱中进行脱色,将脱色后的溶液结晶,采用盐酸调节pH值
为1.0,待结晶析出后,抽滤,用纯化水80ml洗涤,干燥烘粉,重量收率117%,液相纯度99.83%。
[0021]实施例3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250ml四口瓶加入二氯甲烷100g和四氮唑乙酸5.5g,冷却到

10℃,搅拌状态下滴加三乙胺至四氮唑乙酸全部溶解,用液氮降温到

30℃,加入1滴 4

甲基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2)制备混酐,低温存放,(3)用三乙胺和助溶剂溶解中间体至澄清,所得溶解液与混酐反应后,即可进行无乳化层产生的水解过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酸酐的制备过程如下:二氯甲烷与四氮唑乙酸冷却到

10℃,搅拌状态下滴加三乙胺至四氮唑乙酸全部溶解,液氮降温到

30℃,加入 4

甲基吡啶和特戊酰氯,在

20℃反应90min,降温到

30℃,得到混合酸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去除头孢替唑酸乳化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氯甲烷、四氮唑乙酸、三乙胺、4

甲基吡啶和特戊酰氯添加物料比为40

60:1:1.0

3.0:0.1

0.01:1.0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锌许正泉涂鹏辉刘占红侯仲轲王兆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