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001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后轮的后悬挂系统,并且涉及具有这种后悬挂系统的车辆。并且涉及具有这种后悬挂系统的车辆。并且涉及具有这种后悬挂系统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悬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汽车后轮的后悬挂系统,并且涉及具有这种后悬挂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机动车行业,向全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进程在全面推进。特别关注的是电力驱动没有停车再充电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距离。然而,能够确实达到的距离仍然小于使用内燃机的传统车辆的距离。此外,保持不断努力总体提高车辆的驾驶特性。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实现了克服目前工艺水平已知问题的装置,并且特别是提供贡献这样一种车辆配置的装置,其有助于电力驱动在必须充电之前能够达到的距离增加并且同时还提高了驾驶特性。
[0004]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优选实施例和优选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详细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该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来解决,其中提出了用于车辆,特别是汽车后轮的后悬挂系统,其中悬挂系统包括前下连杆。
[0006]因此惊讶地发现,归因于车辆后轮而为后悬挂系统提供前下连杆实现了在车辆轴距内的自由额外空间,而不损失安全和舒适。在此方面,特别是发现,额外空间可以释放在后轴附近的轴距内。这是因为,由于前下连杆的存在,能够省略传统牵引杆。
[0007]因此,后悬挂系统的部件布置的各自设计允许在全电动或部分电动车辆中,更大的电池能够容纳在车辆内,并且/或者车辆的大小,诸如长度,从而其重量能够因此降低。
[0008]增大的电池大小容许同一车辆尺寸有更多能量,从而增加的行驶里程。还能够保持相同的电池大小但重新分配车辆的几何构造以缩短车辆,具有更低的客舱和车辆高度和/或更短的车辆长度和更低的重量,伴有由更低的重量得到的额外里程机会。还能够降低电池高度,同时保持电池能量恒定,伴有更低的客舱和车辆高度。这可以导致更好的车辆动态,伴有由更低的空气动力学拖曳得到的额外里程机会。
[0009]这些方面单独或组合实现了增加车辆直至电池需要再充电时能够行经的距离。
[0010]特别是结果证明,所提出的后悬挂系统能够为同时实现多个目标而构思,这比通常的悬挂概念范围更大。因此,所提出的设计能够被认为是允许其他特征易于实现的框架。
[0011]因此,所提出的后悬挂系统设计是为了整车结构效率的利益,朝向空间的优化利用的进一步,在最大化可利用空间层面,其能够用于电池体积和轴距内的客舱空间。此外,这还可以导致改进重心布局的机会,并且导致车辆更低的重量。
[0012]应当理解的是,技术优势诸如提高的空间利用率和减重,对电动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都有益。
[0013]在一实施例中,悬挂系统能够是或形成为或包括五杆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可包括横向下连杆、后上连杆、前上支臂或连杆、和/或转向横拉杆。
[0014]换言之,优选地,后悬挂系统包括前下连杆、横向下连杆、后上连杆、前上支臂或连杆、和转向横拉杆,由此形成特别优选的五杆悬挂系统。
[0015]优选地,术语“连杆”或“(多个)连杆(links)”,特别是“上连杆”或“下连杆”指的是,当在悬挂的上部,两个单独的元件将转向节(轮毂架)连接至底盘。
[0016]优选地,术语“支臂”,特别是“上支臂”指的是,当单个元件将转向节连接至底盘。在此情况下,由于稳定性,支臂具有对转向节的一个连接,以及对底盘的两个链接。
[0017]可替代或附加地,在一实施例中,特别是当悬挂系统安装在车辆上时,前下连杆、后上连杆和/或横向下连杆的底盘侧挂载点能够相对于特定方向分别布置在车轮中心处或后方,
[0018]其中特定方向从车辆前方平行于车辆中心轴线指向后方,特别是对于悬挂系统安装在车辆上的情形。
[0019]按照管理,术语“牵引杆”表示这样的连杆,其对车轮转向节的连接点(相当于各个杆的运动学耦合点)是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在底盘侧上的连接点之后。相应地,术语“前连杆”表示这样的连杆,其对转向节的连接点是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在底盘侧上的连接点之前。术语“横向连杆”表示这样的连杆,其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基本上横向地在其底盘侧与转向节侧连接点之间延伸。在其功能层面,车轮悬挂系统中牵引杆、前连杆和横向连杆用于在通过车轮的冲击情况下,不同程度地管理悬挂的纵向和/或横向依从性。
[0020]所述连杆(或至少其区段)通常是悬挂系统的元件,其位于或延伸得更接近地面和/或电池水平面,在电动车中其安置得低并且在轴距内。因此,以所提出的方式设计悬挂系统,以便提供轴距外的挂载点,实现了电池的容纳部分的自有额外空间。同时,整体驾驶效率和稳定性能够保持或甚至提高。
[0021]换言之,所提出的设计选项实现了,相对于特定方向,分别利用主要在车轮中心后方而不是车轮前方的空间。
[0022]优选地,由于结构通常在空间中延伸,衡量了底盘侧挂载点的重心。
[0023]如果在本申请中,提及元件“在车轮中心后方”或“在车轮中心前方”,优选理解为该引用相对于特定方向而作出,除非另有说明或从上下文明显看出。后轮的“在车轮中心后方”优选指车轮面向车辆后方的一侧。依次地,后轮的“在车轮中心前方”优选指车轮面向车辆前方的一侧。
[0024]可替代或附加地,在一实施例中,前上支臂或连杆和/或转向横拉杆的底盘侧挂载点能够相对于特定方向分别布置在车轮中心之前。这些元件通常定位为比电池更高,不会阻碍电池向车辆后方延伸。
[0025]这样提高了悬挂系统的稳定性,而不需要过量的空间。这是因为转向横拉杆和前上支臂或连杆的挂载点通常更接近后轴线。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当悬挂系统安装在车辆上时,挂载点具有从车辆后轴线伸出的最大距离,为200mm或更小,优选为150mm或更小,和/或为10mm或更大,优选为50mm或更大。
[0026]优选地,由于结构通常在空间中延伸,衡量了底盘侧挂载点的重心。
[0027]可替代或附加地,在一实施例中,前下连杆、横向下连杆、后上连杆、前上支臂或连杆和/或转向横拉杆能够特别是分别以其其中一端布置在系统的转向节处。例如,各个所述元件的各个另一端可以连接至底盘侧。这样支撑了车轮轴承。
[0028]可替代或附加地,在一实施例中,后上连杆和前上支臂或连杆在空间中延伸,使得当安装在车辆上时,它们能够在悬挂系统对地面的投影视角下互相交叉。交叉实现了形成悬挂的主销轴线的虚拟瞬时中心,其不同于上连杆的转向节侧挂载点所在的位置。
[0029]各个设计被证明是提高了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改善了驾驶舒适度。
[0030]可替代或附加地,在一实施例中,以下两个或多个的中心线,特别是中心线的虚拟延伸:前下连杆、前上支臂或连杆以及横向下连杆能够在单个位置交叉,其优选地相对于特定方向位于车轮中心的后方。
[0031]各个设计被证明是提高了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改善了驾驶舒适度。
[0032]优选地,当安装在车辆上时,每个连杆的中心线,特别是在悬挂系统对地面的投影视角下,可以定义为从运动学耦合点的中心分别延伸到各个连杆的衬套中心和/或底盘侧挂载点的线。运动学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车辆,特别是汽车后轮的后悬挂系统,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前下连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悬挂系统为五杆悬挂系统和/或包括横向下连杆、后上连杆、前上支臂或连杆和/或转向横拉杆。3.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特别是当所述悬挂系统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时,所述前下连杆、所述后上连杆和/或所述横向下连杆的底盘侧挂载点能够相对于特定方向分别布置在车轮中心处或后方,其中所述特定方向从所述车辆的前方平行于车辆中心轴线指向后方,特别是对于所述悬挂系统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情形。4.根据权利要求2

3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前上支臂或连杆和/或所述转向横拉杆的底盘侧挂载点能够相对于所述特定方向分别布置在所述车轮中心之前。5.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连杆的每一个在其一端具有衬套,用于将所述连杆耦合至所属车辆的底盘,其中优选地所述衬套提供各自的底盘侧挂载点。6.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悬挂系统设计为,特别是所述前下连杆和所述横向下连杆布置为,使得对于所述悬挂系统,获得对于舒适的纵向依从性以及对于安定性能和/或处理的侧刚度的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横向下连杆包括刚性枢转衬套,特别是用于设定安定性能响应和/或侧刚度。8.根据权利要求6

7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前下连杆包括大和/或软的衬套,特别是旨在设定纵向冲击舒适度,特别是由于在车轮处纵向依从性高达20mm。9.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弹簧,其优选(a)相对于所述特定方向位于所述车轮中心后方并且/或者在所述车轮中心后方延伸,和/或(b)具有中心轴线,其中至少所述弹簧中心轴线的在所述弹簧内延伸的区段具有距所述车轮中平面的垂直延伸直径线的最小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朗克
申请(专利权)人:路特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