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489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其包括线路层、电容介电材料层、电极层与介电层。其中,线路层具有第一电极与相互电性隔绝的第二电极。电容介电材料层配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上,且电容介电材料层具有第一凹口,其暴露出部分第一电极。电极层配置于部分电容介电材料层上,并与第一凹口所暴露出的第一电极相连接,且电极层与第二电极相互电性隔绝。介电层配置于线路层上,并将电容介电材料层与电极层内埋入于该介电层中。因此,此电极层较不易发生断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板,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 路板。技术背景 一般而言,电路板可应用于封装基板或是模块板中。以封装基板为例, 随着线路层数的增加与线路的密集化,在封装基板中传递的电性信号,其电阻电容延迟效应(RC delay)或串音效应(crosstalk)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 越明显。因此,为考量封装基板的电性功能,在制作封装基板时,会于封装 基板内部增设无源元件以改善封装基板的电性性质。图1A至图1D是已知的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工艺的剖面 图,而图2A至图2D分别绘示图1A至图1D的电容元件的俯视图。请参考 图1A与图2A,此种已知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鴻4反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首先,提供铜箔110,并在铜箔110上形成电容介电材料层120。此外,电 容介电材料层120具有凸出部120a。请参考图1B与图2B,在电容介电材料层120上形成电极层130,其中 电极层130具有凸出部130a,且凸出部130a与铜箔110相连。请参考图1C与图2C (为了便于说明,图2C未绘示核心层140与铜箔 150),然后,提供核心层140与铜箔150,并压合此核心层140、铜箔150 与图1B或图2B所示的电容元件半成品。此时,核心层140位于铜箔150 与铜箔110之间,且电容介电材料层120与电极层130埋入核心层140内。请参考图1D与图2D (为了便于说明,图2D未绘示核心层140与第二 线路层150a),然后,对于铜箔110与铜箔150进行图案化工艺,以形成第 一线路层110a与第二线路层150a,而图案化工艺包括光刻工艺与蚀刻工艺。 此外,第一线路层110a具有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其中第一电极112 与第二电极114相互电性隔绝,且电极层130的凸出部130a连接至第一电 极112。至此,大致完成已知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IOO的制造过程。3由于电极层130与第二电极114需电性隔绝,因此电极层130的凸出部 130a的宽度小于电容介电材料层120的凸出部120a的宽度。由于电容介电 材料层120的材料成本较高,因此电容介电材料层120的凸出部120a也就 越小越好。然而,当电容介电材料层120的凸出部120a的宽度越小时,电 极层130的凸出部130a的宽度也必须缩小。因此,在压合的过程中,电极 层130的凸出部130a便有可能断裂,而造成第一电极112与电极层130形 成电性断路。换言之,此种已知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IOO便不具有 电容元件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鴻^板,以降低电极层发生 断裂的可能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 其包括第一线路层、电容介电材料层、电极层与介电层。其中,第一线路层 具有第一电极与相互电性隔绝的第二电极。电容介电材料层配置于第一电极 与第二电极上,且电容介电材料层具有第一凹口,其暴露出部分第一电极。 电极层配置于部分电容介电材料层上,与至第一凹口所暴露出的第一电极相 连接,且电极层与第二电极相互电性隔绝。介电层配置于第一线路层上,并 将电容介电材料层与电极层内埋入于介电层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具有第二凹口,且部分第一电极 位于第二凹口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凹口位于第二凹口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还包括第二 线路层,其配置于介电层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介电层包括半固化树脂片(prepreg)或核 心层。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 一线路层的材料包括铜。在本技术的 一 实施例中,电极层的材料包括铜膏或4艮膏。基于上述,由于本技术具有第一凹口的电容介电材料层,且电极层 与第一凹口所暴露出的第一电极相连接,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此电极层的 宽度较宽。换言之,在压合过程中,此电极层较不易发生断裂。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至图ID是已知的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工艺的剖面图。图2A至图2D分别绘示图1A至图1D的电容元件的俯视图。 图3A至图3D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 电路板工艺的剖面图。图4A至图4D分别绘示图3A至图3D的电容元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已知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200: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110:铜箔110a:第一线路层112:第一电极114:第二电极120:电容介电材料层120a:凸出部130:电极层130a:凸出部140:核心层150:铜箔150a:第二线路层210:第一导体层210a:第一线路层212:第一电极214:第二电极214a:第二凹口220:电容介电材料层220a:第一凹口230:电极层240:介电层250:第二导体层250a:第二线路层具体实施方式图3A至图3D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 电路板工艺的剖面图,而图4A至图4D分别绘示图3A至图3D的电容元件 的俯视图。请参考图3A与图4A,本实施例的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 工艺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第一导体层210,而此第一导体层210可以 是铜箔或其他导电薄膜。然后,在第一导体层210上形成电容介电材料层220,而形成电容介电材料层220的方法可以是网版印刷工艺。此外,电容 介电材料层220具有第一凹口 220a。请参考图3B与图4B,在电容介电材料层220上形成电极层230。形成 电极层230的方法可以是以网版印刷工艺在电容介电材料层220上涂布导电 膏层,然后在固化此导电膏层,以形成电极层230。此外,形成此电极层230 的导电膏可以是铜膏或银膏,且此电极层与电容介电材料层220的第一凹口 220a所暴露出的第一导体层210相连接。请参考图3C与图4C (为了便于说明,图4C未绘示介电层240与第二 导体层250),在形成电极层230之后,提供介电层240与第二导体层250, 其中介电层240可以是半固化树脂片或核心层。然后,压合此介电层240、 第二导体层250与图3C或图4C所示的由第一导体层210与其上的电容介 电材料层220与电极层230所形成的电容元件半成品。此时,介电层240位 于第一导体层210与第二导体层250之间,且电容介电材料层220与电极层 230埋入介电层240内。此外,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导体层210与形成于 其上的电容元件半成品、介电层240与第二导体层250需同时压合;第一导 体层210与形成于其上的电容元件半成品也可以经由半固化树脂片而压合至 另 一单层线路板或多层线路板(未绘示)。请参考图3D与图4D (为了便于说明,图4D未绘示介电层240与第二 线路层250a),然后,对于第一导体层210与第二导体层250进行图案化工 艺,以形成第一线路层210a与第二线路层250a,而图案化工艺包括光刻工 艺与蚀刻工艺。此外,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对于第一导体层210与第二导体层 250进行图案化工艺的先后顺序。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也可以对于第二导体 层250进行图案化工艺,然后才对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容元件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路层,具有第一电极与相互电性隔绝的第二电极; 电容介电材料层,配置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上,且该电容介电材料层具有第一凹口,暴露出部分该第一电极; 电极层,配置于 部分该电容介电材料层上,并与该第一凹口所暴露出的该第一电极相连接,且该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相互电性隔绝;以及 介电层,配置于该第一线路层上,并将该电容介电材料层与该电极层内埋入于该介电层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妍缇黄重旗范智朋
申请(专利权)人: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