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06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风罩,设有至少一个导风口,与中空内部贯通;    鳍片组,由多个散热鳍片以水平状态组合连接,配置在所述风罩内部;    至少一个风扇,与所述风罩的一个端面结合;    其中,在风扇将风量吸入或排出时,所述导风口同步将外部空气由所述风罩的侧向导入在风罩内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侧向导入风量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目前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应用中的电子组件,都是通过散热器,以发散电子组件在运作中所产生的高热。因此,在散热器的散热面积、风导流范围及风流量等设计上,都将直接反映其热传递及散热效率,尤其是在散热器风罩的流量限制下,如何导入更多的冷却风流量,将会是影响散热效率的关键,所以有良好的风罩结构设计,再搭配鳍片组能有效提升散热效率。在现有技术中公开有下述的“多方向散导热风罩”,在导风罩的一侧壁部上贯穿设置出风口,以及阻风片,径向突设在贯穿设置有出风口的侧壁部第二侧板缘,在使该导风罩罩住散热构件的多个散热鳍片时,该侧壁部、阻风片及与其对应位在最外侧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导风匣,以多方向地导引热风排出,以改善散热。上述现有技术虽在导风罩侧壁贯穿设置出风口,该出风口受到散热鳍片面积的阻挡,即使在风扇的冷却风力导入及风力的导流作用下,仅能导引排出与出风口相邻的第一片散热鳍片所发散的热能,对于导风罩内其它的空间与散热鳍片所发散的热能,完全没有任何进一步排放热的功能,这些内部的热能还是仅能由与风扇相对应的出风口排出,另外,上述现有技术的风罩出风口设计,仅能促使多方向排出。但是,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与散热鳍片数、热传递系数及冷却风导入量有关,其中又以冷却风导入量更为提高效率的关键。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在侧壁上增设出风口,并无助于且无法提高导入的冷却风量,换言之,即不能提高导入冷却风量,即使再多的出风口也无法满足或者产生高效率的风流量将热能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避免缺陷存在,本技术将散热器的风罩重新设计,使风罩增加侧向导入冷却风量,对设有风罩的散热器,改善其散热风的导入流量、流速及散热效率,以给使用者提供高散热效率的散热器风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包括有风罩,其上至少设有一个与内部贯通的导风口;鳍片组,结合在上述风罩内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排列结合在至少一个热导管,热导管一端与导热板接触,而导热板与上述风罩底部固定连接;至少两个风扇,与上述风罩的两端面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流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风口导入增加风流量的另一视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导风流向示意图。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风罩 1鳍片组2风扇 3、3a电子组件 5上罩壁 11 侧壁 12、13导风口 14 连接部15凸缘部 16 散热鳍片 21热导管 22 导热板4通道 23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图1、图2所示的是本技术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包括有风罩1及结合设在风罩1内部的鳍片组2,在前述的风罩1两端分别设有散热风扇3、3a,以组成高流速及可导入高流量冷却空气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在运用于电子组件上可以快速将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能发散。上述所提的风罩1,具有上罩壁11及由上罩壁11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侧壁12、13,在上罩壁11与侧壁12、13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15,以固定设置上述至少一个散热风扇3,另外,上述侧壁12、13上设有至少一个导风口14,并与风罩1中空内部相连通。上述导风口14周缘还设置有突出的凸缘部16,促使风流量易由导风口14导入风罩1内部。上述所提的鳍片组2,设置在上述风罩1中空内部,由多个散热鳍片21所组成,并在鳍片组2内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热导管22,该热导管22一端与导热板4接触,同时该导热板4与上述侧壁12、13底部固定连接。另外,由多个散热鳍片21以水平状态组合形成的多个通道23,与上述导风口14相对应而连通。上述的风扇3、3a通过锁合组件(图中未示出)固定设置在风罩1两端面的连接部15上,并可根据需要及设计采用同方向或者反方向旋转作用的配置,换言之,可采用一个导入及一个排出,或两个都排出的设计。图3、图4所示的是本技术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应用于电子组件的散热组装及风流导引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在上述组件结合后,可根据需要将风扇3、3a设定为一个导入及一个排出的配置(如图3所示),利用其导热板4与电子组件5表面热贴合,让电子组件5运作所产生的热能通过导热板4经热导管22热传递至鳍片组2,再搭配风扇3、3a的一个导入及一个排出的设定,在风扇3、3a吸入空气及排出热风时,该风罩1的导风口14同步导入冷却空气进入在风罩1内部,又在导风口14与鳍片组2的通道23连通,能提高风流速及进入风罩1内部的空气量,让鳍片组2所吸收的热能,能快速被带离,以提高散热效果。且前述的导风口14在导入空气时,所被导入的空气有些是原先被风扇3或3a所排出的热风,因此导风口14所凸设的凸缘部16让导风口14的入口与散热器形成一定距离(多走一些行程),使导风口14能导入较低温的空气,让鳍片组2的散热鳍片21降温速度快,所以导风口14的设置位置、数量、方向、形状及入口内径大小等条件的变化,将产生不同的空气量导入效能。图5所示的是本技术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图4大致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风扇3、3a的配置方式为根据需要以反方向排出风力的配置,因为设置有风罩1的导风口14,所以可形成大量的风罩1侧向的导入冷却空气量,且配合导风口14与鳍片组2的通道23设计,让导风口14所导入的大流量冷却空气可以快速地通过鳍片组2的通道24,将鳍片组2所吸收的热能快速地排出在外部,以达到快速的散热目的。以上仅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做的各种变化与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风罩,设有至少一个导风口,与中空内部贯通;鳍片组,由多个散热鳍片以水平状态组合连接,配置在所述风罩内部;至少一个风扇,与所述风罩的一个端面结合;其中,在风扇将风量吸入或排出时,所述导风口同步将外部空气由所述风罩的侧向导入在风罩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具有上罩壁及上罩壁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侧壁,所述导风口设置在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口周缘突出有凸缘部,用来降低导入空气的温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口的设置位置、数量、方向、形状及入口内径大小的组合条件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风流量导入在所述风罩内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组由多个散热鳍片组成,并在其内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热导管,所述热导管一端与导热板接触,而所述导热板与风罩侧壁底部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风罩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星林暄智
申请(专利权)人:禾富热导股份有限公司陈国星林暄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