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集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55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件集合体,它是将许多个收容零件的零件收容体连接而成带状载体,零件收容体包括零件收容凹部以及将该凹部的开口部加以覆盖的一对双开式盖子、以及使这对盖子保持闭盖位置的闭盖位置保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零件取出后的带状载体可重新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可保护所收容的零件不被碰伤,不沾灰尘,进而可实现供给装置的小型化。(*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许多电子零件或机械零件收容于带状载体上而组成的零件集合体及其供给装置。众所周知,现有的零件集合体都是把零件收容于载体带的各个收容体内,并且把复盖胶带与载体带粘接,由此而把零件封入并保持在载体带内。然而,采用上述方法时,必须把复盖胶带从载体带上剥离,而剥离下来的胶带不能再用,只能丢弃,因而不利于节省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另外,要把复盖胶带剥离、并把它卷起来,还需要用复盖胶带卷绕架,这样不仅构造复杂,还造成零件集合体的供给装置难以实现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零件集合体,它不仅解决了上述的不足之处,而且与现有的带有复盖胶带的零件集合体一样,可以把收容的零件封入并保持在内部,以防止碰伤或灰尘进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零件集合体之供给的零件集合体供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把许多个零件收容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带状载体,并且把零件收容于各个零件收容体内,由此组成零件集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收容体包括收容零件的零件收容凹部,将零件收容凹部的开口部加以复盖的盖子,以及使盖子保持在闭盖位置的闭盖位置保持装置。并且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特征,即在供给上述零件集合体的供给装置里具有运送上述零件集合体的装置,将运送至指定位置的零件收容体的盖子强制打开的装置,以及把零件取出后的零件收容体的盖子强制闭盖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零件集合体可以通过在各个收容体的盖子处于开盖状态时把零件收容于零件收容凹部,然后再把盖子闭盖的方法制造,因而很容易实现零件装载作业的自动化。另外,由于装载着零件的零件集合体成带状,故可以把它卷绕在卷绕架上等,使变得紧凑,便于保存和搬运,还由于采用了闭盖保持装置使盖子保持在闭盖位置上,因而不但能确保零件保持在零件收容凹部内,还能防止零件碰伤或灰尘进入。而且在向电子零件装配机等供给零件时,在其附属装置、即零件集合体供给装置上,零件集合体可以卷绕在卷绕架上,安置成十分紧凑的状态,同时零件取出位置上的开盖装置的构造亦比过去的复盖胶带剥离装置的构造简单而且紧凑。可以在零件取出位置上当盖子处于开盖状态时,取出零件收容凹型部内的零件,提供给电子零件装配机等作业工具。然后,把取出了零件后的零件收容体的盖子强制闭盖,这样就可把空的带子卷绕在卷绕架上,使成紧凑状态,以备下次使用。还有,本专利技术的零件集合体不存在现有方法那样的剥离复盖胶带时造成的损伤,因而可以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零件集合体供给装置具备运送零件集合体的装置、将盖子强制开盖的装置、以及将盖子强制闭盖的装置,从而可以把具有上述优点的零件集合体顺利地送至规定位置。对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即一种零件集合体的立体图。图2图1所示零件集合体的横剖视图。图3显示图1所示零件集合体重要部位的纵剖面图。图4图1所示零件集合体概略侧视图。图5显示开盖时动作的横剖视图。图6显示闭盖时动作的横剖视图。图7显示零件集合体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之重要部分的横剖视图。图9图8的俯视图。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之重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2图11的横剖视图。图13显示第四实施例中盖子开闭动作的图。图14显示第五实施例闭盖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显示第五实施例开盖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显示图15中的零件收容体翻扣状态的立体图。以下根据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加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零件集合体,如图1~图3所示,是把许多个零件收容体1连接,形成带状载体,并把零件3收容于各个收容体1内,而各个收容体1则为树脂整体成形品,这些零件收容体1通过凹凸接合部4而互相连接,形成带状载体2。各个收容体1包括收容零件3的零件收容凹部5、把零件收容凹部5的开口部6加以复盖的一对双开式的盖子7、使一对盖子7保持在闭盖位置的闭盖位置保持装置8。各个收容体1在零件收容凹部5的上部边缘周围有凸缘9,在其左右伸出部9S上各自形成送进孔10,其前伸出部9f以及后伸出部9r上各自设置了接合凸起部4a以及接合孔4b。上述送进孔10在整个带状载体2上都是等间距设置的。另外,所述接合凸起部4a和接合孔4b构成了所述的凹凸接合部4,通过把后面的零件收容体1的接合凸起部4a强制嵌入前面的零件收容体1的接合孔4b,可以把前后的零件收容体1连接起来。在零件收容凹部5的底面5a上有若干个调整零件3之位置并对其加以支撑的凸起11,如图2所示,凸起11使零件3的引线3a不直接接触所述底面5a,以便保护引线3a。另外在所述底面5a的左右端附近各自形成杆的插入孔12。零件收容凹型部5的开口部6,被左右一对双开式可以开闭的盖子7覆盖,而该左右一对盖子7是以零件集合体A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为对称中心左右对称形成的。而且这些盖子7的铰链折叶部13为薄壁式树脂铰链折叶结构,该铰链折叶部在盖子7与凸缘9的左右伸出部9s连接之处形成沟槽。在将左右的盖子7闭盖时,如图2所示,盖子7的上侧面与凸缘9的上侧面形成一个平面,而且在盖子7与所述支撑用的凸起11之间,零件3保持着被稍稍夹压的状态。在各个盖子7的两侧设有卡合凸部8a。同时,在零件收容凹型部5的前后壁面5f、5r上设有与所述卡合凸部8a对应的卡合凹部8b,构成在盖子7闭盖时维持该状态的闭盖位置维持装置8。这个闭盖位置维持装置8能够充分地抵抗在如前所述的把零件3维持在被稍稍夹压状态时发生的回弹力,另一方面,在有某种程度以上的外力作用时,又很容易进行盖子7的开盖。按上述结构组成的零件集合体A,如图7所示,可以卷绕在卷绕架51上装在零件集合体供给装置B上,用于向电子零件装配机等工作机供给零件3。零件集合体供给装置B通过控制杆50的驱动把零件集合体A从卷绕架51上放出,并引导至零件取出位置P(参照图4)。该零件集合体A的移动是利用前述的送进孔10实现的,而这是人所皆知的,故在此略去对它的说明。在零件取出位置P,如图5所示,在零件集合体A的下方配设了备有左右一对气缸52a的开盖装置52,还配有支撑开盖后的盖子7、且使其向外侧成一定角度倾斜的左右一对导杆53。另外正如省略了图示但众所周知的那样,在这个零件取出位置P上还配置了用于将收容体1内的零件3取出的吸附喷嘴头等零件取出装置。左右一对气缸52a上设有插入各个零件收容体1上所设的杆插入孔12、并把盖子7向上推开的上推杆52b。在被间歇进给并被送至零件取出位置P的零件收容体1停止于该位置P期间,气缸52a动作,在如图5虚线所示把盖子7打开后,上推杆52b被收入零件收容体1之下。在此期间,零件取出装置开始工作,从零件收容凹部5取出零件3。取出零件3后空的零件集合体、即带状载体2接着被引向闭盖位置Q。前述的左右一对导杆53从零件取出位置P向闭盖位置Q延伸,如图6所示,其间隔渐渐变窄。而且在到达闭盖位置前,如图6所示,用导杆53使零件收容体1的盖子7向内侧转动,并通过盖子的自重使其成闭盖状态。在这个闭盖位置Q,如图6所示,在带状载体2的上方配设了具有左右一对气缸54a的闭盖装置54。在被间歇进给并被送至闭盖位置Q的零件收容体1停止于该位置Q期间,气筒54a工作,它的下推杆54b下降,进一步下压由于自重原因已大致处于闭盖位置的盖子7,使前述卡合凸部8a嵌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件集合体,它由多个零件收容体连接起来形成带状载体,在各个零件收容体内收容零件而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收容体具有收容零件的零件收容凹部,将零件收容凹部之开口部加以复盖的盖子,以及将盖子保持在闭盖位置的闭盖位置保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义雄角陆晋二山内敏明成田正力黑本直美山内大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