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印刷线路板和使用挠性印刷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40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挠性印刷线路板,其具有将由可挠配线部件(101)连接连接部(11)、(12)间的第一基板部件(1a)和由可挠配线部件(102)连接连接部(13)、(14)间的第二基板部件(1b)一体地连接,并沿折线VL折叠对折重叠的形状,在旋转铰链的轴卷成螺旋形进行使用,在卷绕时,使成为外侧的可挠配线部件(102)比成为内侧的可挠配线部件(101)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连接两个电路部件间的挠性印刷线路板和使用挠性印刷线路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近来,代替现有的折叠式手机,具有如下结构的手机HP正在普及,例如图6所示,将配置有自控按钮HP1a等的第一主体HP1和配置有显示画面HP2a等的第二主体HP2利用在与两主体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朝向轴线XL的单轴旋转铰链连接,使两主体HP1、HP2以上述轴线XL为中心相对旋转,进行开闭。在该结构的手机HP中,为将两主体HP1、HP2间电连接,现在具有如下结构的连接部件,在一对连接器间平行地配置数十根直径0.2mm左右的极微细的同轴电缆。该连接部件由于没有将相邻的同轴电缆间相互固定,故可柔软地对应一对连接器随着两主体的相对旋转的扭曲。但是,上述连接部件存在如下问题,即,将各同轴电缆的中心导线与各连接器的对应的各端子接线,并且在将外侧屏蔽线与连接器的屏蔽端子接线的操作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另外,为使各同轴电缆的中心线不与相邻的中心线相互之间和屏蔽线等接触,需要维持间隔且可靠地与连接器的各端子接线。因此,考虑尽可能地容易进行接线操作和在相邻的线间确保足够的电绝缘性,故需要在端子间设置某种程度的空间,可将连接器的尺寸小型化的范围有限。而且,存在难以更加小型化的问题。当反复相对旋转于两端连接的两个电路部件时,在同轴电缆的中心线和屏蔽线与连接器的各端子接线的部分施加应力,容易断线,存在连接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随着手机的多功能化,要在两主体间连接的配线数越多,上述这些问题越显著。因此,专利技术者进行了如下探讨,如日本国专利公开2002-300247号公报中所述,在现有的折叠式手机中,也将用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的铰链部的电连接的挠性印刷线路板利用于上述结构的手机中。即,如图7所示,探讨使用如下结构的挠性印刷线路板9,其由一枚基体膜片一体形成,包括第一连接部94,其在一面上具有用于与一侧主体内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一端子部93;第二连接部96,其在相同侧的面上具有用于与另一侧主体内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二端子部95;可挠配线部件92,其在相同侧的面上具有连接第一端子部93和第二端子部95之间的导体配线91并与第一连接部94和第二连接部96相连,第一连接部94从可挠配线部件92的长方向一端部向与该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设,并且第二连接部96从可挠配线部件92的长方向另一端部向与第一连接部94相反的方向突设。该挠性印刷线路板9如图8所示,将可挠配线部件92设置成螺旋形,同时,将两连接部94、96分别向外侧弯曲,构成与未图示的两主体内的电路部件连接的状态,此时,例如图中箭头所示,可使上侧的连接部94和与其连接的电路部件及其上侧的主体相对于下侧连接部96和与其连接的电路部件及下侧的主体,以轴线XL为中心,沿旋紧及松缓可挠配线部件92的螺旋的方向旋转。但是,在上述的挠性印刷线路板中,存在配线数不够的问题。因此,探讨了重叠两片相同的挠性印刷线路板,但在手机的旋转铰链部分这样有限的空间内,难以将两片独立的挠性印刷线路板很好地设置成螺旋形进行收纳,存在在组装上需要时间并且手机的生产性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印刷线路板,反复相对旋转于两端连接的两个电路部件时的耐久性优良,并且不仅在组装上不花费时间,还可增加限定的空间内的配线数量,使其比现在多。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挠性印刷线路板,其将两个电路部件间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基板部件和第二基板部件,所述第一基板部件由一枚基体膜片一体形成地形成以下部件具有与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一端子部的第一连接部;具有与另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第一端子部与第二端子部之间的第一导体配线并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一可挠配线部件,所述第一基板部件的形状是第一连接部从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一端部向与该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设,第二连接部从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向与第一连接部相反的方向突设,所述第二基板部件由一枚基体膜片一体形成地形成以下部件具有与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三端子部的第三连接部;具有与另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四端子的第四连接部;具有连接第三端子部与第四端子部之间的第二导体配线并与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相连的第二可挠配线部件,所述第二基板部件的形状是第三连接部从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一端部向与该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设,第四连接部从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向与第二连接部相反的方向突设,其中,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形成有第一连接部一侧的长方向端缘部与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形成有第三连接部一侧的长方向的端缘部相互接合,第一可挠配线部件和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具有分别相互重合地沿设于该接合部的折线对折的形状,同时,将从折线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长度L1和从折线到第四连接部的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长度L2设为L1<L2(1)。根据所述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含有分别具有导体配线的配线部件的第一基板部件和第二基板部件重叠两片,故可使有限的空间内的配线数量增加,比现有的数量多。另外,由于不将第一可挠配线部件和第二可挠配线部件在接合部以外相互固定,且一侧形成得比另一侧长,故两可挠配线部件中将长的第二可挠配线部件构成外侧,提高卷成螺旋形时的自由度,可挠性优良。因此,可提高反复相对旋转于两端连接的两个电路部件时的可挠配线部件的耐久性,防止导体配线较早地断线。而且,如上所述,两可挠配线部件由于由接合部连接一体化,故也可以使在旋转铰链部分卷成螺旋形收纳的操作比现有的操作更容易地进行。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利用一枚基体膜片一体地形成第一基板部件和第二基板部件,沿设于相当于第一基板部件和第二基板部件的接合部的位置的折线对折。由此,可节省接合第一基板部件和第二基板部件的时间,提高挠性印刷线路板的生产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第一及第二导体配线和第一~第四各端子部都形成在第一基板部件和第二基板部件的在相互重合两者时各自成为外侧的面上。由此,在将挠性印刷线路板在旋转铰链部分卷成螺旋状的状态下收纳时,和在该状态下反复相对旋转于两端连接的两个电路部件时,可不使两可挠配线部件相互钩挂,而可更顺畅地动作。因此,具有可进一步简单地进行将挠性印刷线路板在旋转铰链部分卷成螺旋形进行收纳的作业,同时具有可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导体配线的断线的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挠性印刷线路板优选在将重叠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固定在旋转铰链轴的状态下,以第二可挠配线部件为外侧,将第一可挠配线部件和第二可挠配线部件在该轴的周围卷成螺旋形使用。由此,由于可将重叠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固定于旋转铰链的轴上,且将第一可挠配线部件和第二可挠配线部件在轴的周围卷成螺旋形,故可进一步简单地进行将挠性印刷线路板在旋转铰链部分卷成螺旋形进行收纳的操作,而且,可稳定卷绕后的弯曲轨道,还可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导体配线的断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将设于由旋转铰链连接的两个部件上的两个电路部件之间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挠性印刷线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固定于旋转铰链的轴上的状态下,以第二可挠配线部件为外侧,将第一可挠配线部件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性印刷线路板,其将两个电路部件间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基板部件和第二基板部件,所述第一基板部件由一枚基体膜片一体形成以下部件:具有与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一端子部的第一连接部;具有与另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 二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第一端子部与第二端子部之间的第一导体配线并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一可挠配线部件,所述第一基板部件的形状是:第一连接部从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一端部向与该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设,第二连接部从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向与第一连接部相反的方向突设,所述第二基板部件由一枚基体膜片一体形成以下部件:具有与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三端子部的第三连接部;具有与另一侧的电路部件上的电路连接的第四端子的第四连接部;具有连接第三端子部 与第四端子部之间的第二导体配线并与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相连的第二可挠配线部件,所述第二基板部件的形状是:第三连接部从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一端部向与该长方向交叉的方向突设,第四连接部从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向与第二连接部相反的方向突设,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形成有第一连接部一侧的长方向端缘部与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形成有第三连接部一侧的长方向的端缘部相互接合,第一可挠配线部件和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具有分别相互重合地沿 设于该接合部的折线对折的形状,同时,将从折线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长度L↓[1]和从折线到第四连接部的第二可挠配线部件的长方向的长度L↓[2]设为L↓[1]<L↓[2](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木修二永久保尊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工印刷电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