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回弹万向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19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回弹万向芯棒,包括芯棒主体以及与芯棒主体连接的若干万向球芯头,所述芯棒主体一端设置有与万向球配合连接的球窝;所述若干个万向球芯头通过球窝结构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之间预留有转向间隙,每个万向球芯头侧壁为与弯管内壁配合接触的防变形接触面;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之间、万向球芯头与芯棒主体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通过回弹部件的设置,可以保证芯棒在没有外力干涉的状态下,自然保证绷直状态。自然保证绷直状态。自然保证绷直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回弹万向芯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回弹万向芯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弯管时,为了避免管体扁化畸变,会在管体内塞入支撑芯棒,支撑芯棒可以对管体内壁起到支撑作用,很好的降低弯管界面塌陷和畸变。但是现在有的芯棒都是通过万向球连接(例如专利号CN200810079974.8公开的技术方案),在自然状态下,芯棒程弯曲不规则状,在管体套入万向芯棒时,需要操作者先把芯棒捋直,操作不太方便。尤其是在现在车间智能化衔接的大背景下,管道与芯棒的套接通过机械手臂完成,需要保证芯棒的自然状态下最好处于直线状态,便于机械手来完成管体和芯棒的套接,提高生产效率。现有技术急需一种无外力状态下呈绷直状态的自回弹万向芯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外力状态下呈绷直状态的自回弹万向芯棒。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自回弹万向芯棒,包括芯棒主体以及与芯棒主体连接的若干万向球芯头,所述芯棒主体一端设置有与万向球配合连接的球窝;所述若干个万向球芯头通过球窝结构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之间预留有转向间隙,每个万向球芯头侧壁为与弯管内壁配合接触的防变形接触面;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之间、万向球芯头与芯棒主体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
[0005]通过回弹部件的设置,可以保证芯棒在没有外力干涉的状态下,自然保证绷直状态。
[0006]作为优选的,所述回弹部件呈环形,回弹部件填充于万向球芯头之间或者万向球芯头与芯棒主体之间。
[0007]通过这样的设计,是对回弹部件的一种优化。
[0008]作为优选的,万向芯棒呈直线状态下,所述回弹部件呈未变形状态或者压缩状态。
[0009]通过这样的设计,保证回弹部件在芯棒弯曲的情况下,会受力变形,从而驱使芯棒变直。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回弹部件为弹性橡胶环或者弹簧部件。
[0011]通过这样的设计,是对弹性部件结构的一种丰富。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回弹部件为弹性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材质为:聚氨酯。
[0013]通过这样的设计,保证回弹部件的回弹力和使用寿命。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回弹部件为空心或者实心。
[0015]通过这样的设计,是对弹性部件结构的一种丰富。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弹簧部件包括多个柱形弹簧,所述多个柱形弹簧围绕排列形成环形,所述多个柱形弹簧之间通过连接支架限位连接。
[0017]通过这样的设计,是对弹性部件结构的一种丰富。
[0018]作为优选的,所述万向球芯头和/或芯棒主体内壁上开设有容纳弹性橡胶环的限位槽。
[0019]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弹性橡胶环连接更加稳定。
[0020]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橡胶环与万向球芯头或者芯棒主体配合的表面设置有凸起斜面;所述凸起斜面一端为起始端,与弹性橡胶环表面齐平,另一端为凸起端,高于弹性橡胶环表面,所述起始端与凸起端之间有高度差逐步过渡的凸起斜面,所述凸起斜面与弹性橡胶环同轴设置。
[0021]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弹性橡胶环围绕轴心旋转,在弹性橡胶环被挤压时,不同的位置都可以被挤压到,避免局部位置反复挤压而疲劳,回弹力减损甚至失效,有利于提高整个芯棒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0022]作为优选的,所述凸起斜面围绕弹性橡胶环设置有多组,所述凸起斜面的倾角为0.1至1度。
[0023]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回弹力的前提下,实现小角度的旋转。
[002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这样的设计,通过回弹部件的设置,可以保证芯棒在没有外力干涉的状态下,自然保证绷直状态,便于机械手臂抓取和套接。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万向芯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万向芯棒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万向芯棒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回弹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回弹部件结构示意图(带有凸起斜面);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回弹部件结构示意图(多个柱形弹簧);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回弹部件结构示意图(多个柱形弹簧,侧视图);图8为图7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1、芯棒主体;2、万向球芯头;3、球窝;4、转向间隙;5、防变形接触面;6、回弹部件;7、限位槽;8、凸起斜面;9、起始端;10、凸起端;11、柱形弹簧;12、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1,一种自回弹万向芯棒,包括芯棒主体1以及与芯棒主体1连接的若干万向球芯头2,所述芯棒主体1一端设置有与万向球配合连接的球窝3;所述若干个万向球芯头2通过球窝3结构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2之间预留有转向间隙4,每个万向球芯头2侧壁为与弯管内壁配合接触的防变形接触面5;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2之间、万向球芯头2与芯棒主体1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6。
[0029]所述回弹部件6呈环形,回弹部件6填充于万向球芯头2之间或者万向球芯头2与芯棒主体1之间。
[0030]万向芯棒呈直线状态下,所述回弹部件6呈未变形状态或者压缩状态。
[0031]所述回弹部件6为弹性橡胶环或者弹簧部件。
[0032]所述回弹部件6为弹性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材质为:聚氨酯。
[0033]所述回弹部件6为空心或者实心。
[0034]所述万向球芯头2和/或芯棒主体1内壁上开设有容纳弹性橡胶环的限位槽7。
[0035]在使用时,将管体套接在芯棒的外部,在管体弯曲时,由于管体压迫芯棒,芯棒也会随着管体弯曲的方向弯曲,但是,万向球芯头2外部的支撑位置会支撑管体内部,防止其变形。例如某两个相邻的两个万向球芯头2初始状态是直线排列的,但是收到挤压后一侧会靠近,在相邻的两个万向球芯头2之间的弹性橡胶环一侧也会被挤压变形,当整个弯管过程结束之后,将芯棒从管体中抽出,弹性橡胶环一侧会回弹,将两个相邻的两个万向球芯头2顶回至原来的初始状态。所有的万向球芯头2纸件都按照这样的步骤运行后,从管体中抽出的芯棒会自然变直,便于后续的抓取以及管体的套接。提高生产效率。
[0036]实施例2,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自回弹万向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环与万向球芯头2或者芯棒主体1配合的表面设置有凸起斜面8;所述凸起斜面8一端为起始端9,与弹性橡胶环表面齐平,另一端为凸起端10,高于弹性橡胶环表面,所述起始端9与凸起端10之间有高度差逐步过渡的凸起斜面8,所述凸起斜面8与弹性橡胶环同轴设置。
[0037]所述凸起斜面8围绕弹性橡胶环设置有多组,所述凸起斜面8的倾角为0.1至1度。
[0038]由于管体的弯折属于批量生产,在生产同一批产品时,存在相同位置的弯曲操作,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回弹万向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主体(1)以及与芯棒主体(1)连接的若干万向球芯头(2),所述芯棒主体(1)一端设置有与万向球配合连接的球窝(3);所述若干个万向球芯头(2)通过球窝(3)结构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2)之间预留有转向间隙(4),每个万向球芯头(2)侧壁为与弯管内壁配合接触的防变形接触面(5);所述相邻的万向球芯头(2)之间、万向球芯头(2)与芯棒主体(1)之间设置有回弹部件(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弹万向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部件(6)呈环形,回弹部件(6)填充于万向球芯头(2)之间或者万向球芯头(2)与芯棒主体(1)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弹万向芯棒,其特征在于:万向芯棒呈直线状态下,所述回弹部件(6)呈未变形状态或者压缩状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回弹万向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部件(6)为弹性橡胶环或者弹簧部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回弹万向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部件(6)为弹性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材质为:聚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尔方谢培钧赵铖亿吴烨鹿康陆昌勇姜欣研韩雨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耀坤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