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50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链结构,其用于铰接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本体和盖体。一种铰链结构,包括一套筒、一第一凸轮组、一主轴、一弹性件、一第二凸轮组、一按压件及一固定筒,所述各部件分别套装于主轴上,且弹性件二端分别抵持第一凸轮组及第二凸轮组,第一凸轮组包括一第一凸轮及一第二凸轮,第二凸轮组包括一第三凸轮及一第四凸轮,第一凸轮与固定筒分别与主轴轴向卡合,按压件与第四凸轮与固定筒轴向卡合,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分别套筒轴向卡合,推顶按压件使第四凸轮脱离固定筒的轴向卡合,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套筒相对固定筒自动旋转。该铰链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自动开启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铰链结构及应用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自动开启功能的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 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式电子装置 使消费者可随时随地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其中翻盖式电子 装置因其结构玲珑新颖而广受消费者欢迎。翻盖式电子装置通常通过铰链结构连接本体及盖体。现有铰链 大多为半自动铰链,即盖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一定角度后,盖体 再相对本体自动打开。铰链结构通常包括主轴、凸轮、随动件及弹 簧,弹簧套于主轴上并抵持凸轮或随动件之一,所述凸轮通过其上 的止转部与移动电话的盖体或本体结合,相应地,所述随动件通过 其上的止转部与移动电话的本体或盖体结合。盖体相对本体闭合时, 凸轮与随动件于弹簧弹性力作用下相配合,弹簧有一定的预压力。 在外力作用下,盖体相对本体翻转至一定角度时,凸轮与随动件于 弹簧弹性力作用下相对运动,从而实现盖体相对本体的半自动开合。现今亦出现一些自动铰链,其既可如传统半自动铰链那样通过 手动开启盖体,又可通过按压铰链一端的按键自动开启盖体。该种 铰链结构较为复杂,且一般内置有电机,通过按压接通电源即可实 现电机的转动,电机转轴带动凸轮或随动件之一旋转,从而实现便 携式电子装置盖体相对本体的自动开启。该种铰链结构复杂,成本 较高,如此增大了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成本,不利于便携式电子装置 于市场上的竟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具有自动 开启功能的铰链结构。还有必要提供 一 种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一种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包括一第一凸轮、 一第二凸轮、一 主轴、 一弹性件、 一第三凸轮、 一第四凸轮、及一固定筒,所述第 一凸轮、第二凸轮、弹性件、第三凸轮、第四凸轮及固定筒依次套 设于主轴上,第一凸轮卡固于主轴可相对主轴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 对主轴旋转,所述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无相对转动,于弹性件的作 用下,所述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配合,所述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配 合,该第四凸轮卡固于固定筒可相对固定筒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 固定筒旋转,固定筒卡固于所述主轴可相对主轴沿轴向滑动而不能 相对主轴》走转。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 一盖体和一铰链结构, 该铰链结构可转动地连接该盖体和该本体,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 轮、弹性件、第三凸轮、第四凸轮及固定筒分别套设于主轴上,第 一凸轮卡固于主轴可相对主轴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主轴旋转,所 述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无相对转动,于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 凸轮与第二凸轮配合,所述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配合,该第四凸轮 卡固于固定筒可相对固定筒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固定筒旋转,固 定筒卡固于所述主轴可相对主轴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主轴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铰链结构和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 子装置通过使第四凸轮与固定筒脱离卡合,则与所述第四凸轮配合 的第三凸轮可带动该第四凸轮转动,从而所述第四凸轮、所述第三 凸轮及第二凸轮相对第 一凸轮旋转,从而实现盖体相对本体自动打 开。所述第四凸轮卡合于固定筒时,用户通过手动开启盖体时,当 第三凸轮的凸峰越过第四凸轮的凸峰后,第三凸轮相对第四凸轮自 动旋转,从而实现盖体相对本体半自动打开。所述铰链结构部件数 量少且装配简单,大大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套筒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凸轮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凸轮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筒一端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筒另一端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铰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应用该铰链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子装置闭合时铰链结构内部各部件配 合状态示意图11是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子装置手动打开后盖体相对本体旋转 转一定角度后铰链结构内部各部件配合状态示意图12是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子装置完全打开后铰链结构内部各部 件配合状态示意图13是本专利技术便携式电子装置自动打开时铰链结构内部各部 件配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公开一铰链结构100,其适用于包括本体和 盖体的移动电话或PDA等便携式电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以移动 电话200 (参阅图9 )为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铰链结构100包括一卡固组件10、 一套筒20、 一第一凸轮组30、 一主轴40、 一弹性件50、 一第二凸 轮组60、 一按压件70及一 固定筒80。所述卡固组件10包括一卡环12及一垫圈14。所述卡环12为周 缘开有开口的卡固件,如e-环,其卡固于主轴40的一端。所述垫 圏14为具有通孔的阶梯圆柱体结构,其包括一圆柱本体142、 一圆 台144及一 圓形通孔146,且所述圆台144形成于所述圓柱本体142上,所述圓形通孔146贯穿所述圆柱本体142及圓台144。请参阅图3,所述套筒20大致为一中空的圓柱体,其包括一开 口端22、 一半封闭端24及筒壁26。所述半封闭端24中央开设有一 圓孑L 242,该圓孑L 242的尺寸与垫圈14的圆台144的尺寸相当,而 小于垫圏14的圓柱本体142的尺寸,该圆孑L 242用以配合所述垫圈 14的圆台144。所述筒壁26形成一空腔262、 二凹槽264及二凸起 266。所述空腔262由筒壁26围成,所述二凹槽264沿轴向对称形 成于所述筒壁26的内表面,所述二凸起266对应所述二凹槽264 形成于所述筒壁26的外表面,所述二凸起266用以与移动电话200 的本体或盖体之一配合连4妄。请参阅图2及图4,所述第一凸轮组30包括一第一凸轮31及一 第二凸轮32。该第一凸轮31包括一第一凸轮部33及一第一连接部 35。该第一凸轮31开设有贯穿第一凸轮部33与第一连接部35的矩 形通孔37。该第一凸轮部33为圆柱状,其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35 的外围尺寸而小于套筒20的内径。该第一凸轮部33的一端设有第 一凸轮面332,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35固接。所述第一凸轮面332 包括二对称的第一凸峰3322、 二第一凹谷3324、 二第一弧形斜面 3323及二第 一垂直面3325。其中,所述第 一 凹谷3324呈 一 锐角结 构,该二第 一凸峰3322与二第 一凹谷3324之间分别由二光滑的第 一弧形斜面3323及二光滑的第一垂直面3325交替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5呈二相对的弧形支臂结构,其为第一凸轮部 33 —端中央延伸一直径与所述圓形通孔146直径相当的圆柱体经所 述矩形通孔37贯通后形成,该第一连接部35用于与所述圓形通孔 146配合,以减小铰链100旋转时的摩擦阻力。所述矩形通孔37配 合所述主轴40使所述第一凸轮31与该主轴40卡合。所述第二凸轮32包括一第二凸轮部34及一第二连接部36。该 第二凸轮32内开设有贯穿第二凸轮部34及第二连接部36的圓形通 孔38。所述第二凸轮部34为圓柱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包括一第一凸轮、一第二凸轮、一主轴、一弹性件及一固定筒,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结构还包括一第三凸轮及一第四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弹性件、第三凸轮、第四凸轮及固定筒依次套设于主轴上,第一凸轮卡固于主轴可相对主轴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主轴旋转,所述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无相对转动,于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配合,所述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配合,该第四凸轮卡固于固定筒可相对固定筒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固定筒旋转,固定筒卡固于所述主轴可相对主轴沿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主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耿辉龙拾金伍席球涂小华张光祥郭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