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链及其转动方法,和使用该铰链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带有翻转功能的电子设备的转动装置一般只设有一个转轴,单转轴虽然结构可靠,但是翻转角度有限,一般为165度,甚至更小。虽然可以对单转轴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具有360度的翻转角度,但这种改进会增加转动装置的复杂性,不仅使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且会降低装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单转轴结构在大角度翻转过程中无法获得合适的阻尼,并且容易造成缆线断裂。为克服单转轴的缺陷,出现了具有双转轴结构的转动装置。连杆式双转轴可以灵活调节上下本体之间的角度,便于让屏幕直面操作者,增强使用感受,但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并不适于便携式移动终端。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铰链以解决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及其转动的方法,和使用该铰链的电子装置,使采用该铰链的电子装置具有360度的翻转角度。为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链转动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以及与上述第一转动部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转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活动连接的切换装置;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接收第一扭力,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接收第二扭力,所述切换装置接收压力;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接收所述第一扭力之后转动至第一角度;所述切换装置将所述压力转换为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所述第二扭力与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使所述第二转动部件首先在预定时间保持静止,然后再转动第二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30 CN 201320610340.71.一种铰链转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活动连接的切换装置;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接收第一扭力,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接收第二扭力,所述切换装置接收压力;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接收所述第一扭力之后转动至第一角度;
所述切换装置将所述压力转换为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所述第二扭力与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使所述第二转动部件首先在预定时间保持静止,然后再转动第二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转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扭力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扭力时,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在所述预定时间不发生转动;当所述第二扭力大于所述第三扭力时,所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转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切换机构接收所述压力,并将所述压力转换为所述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所述第二扭力与所述第三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
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将所述第一扭力转换为第四扭力,所述第四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一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切换机构接收所述第四扭力后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转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包括止挡机构和连接座,所述第一切换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后,所述连接座对所述止挡机构施加阻力,所述止挡机构将所述阻力转换为第五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所述第五扭力与所述第一扭力共同作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使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停止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转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弹性部件和预压机构;所述第二切换机构接收的所述压力包括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压力及第二压力作用下产生弹力,并将所述弹力施加于所述预压机构;
所述预压机构接收所述弹力后,将所述弹力转换为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预压机构将所述摩擦力转换为所述第三扭力施加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上。
6.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和切换装置;
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活动连接,控制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顺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机构和第二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切换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切换机构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活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化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