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方法及致弱病毒株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1677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方法及致弱病毒株和应用,包括:对水泡性口炎病毒编码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不同数量和不同位置的氨基酸缺失,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获得具有相应缺失的水泡性口炎致弱病毒。本发明专利技术以M基因缺失的方式降低了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毒力,为VSV成为更加安全的新兴病毒性疾病的疫苗载体和溶瘤病毒载体奠定基础。苗载体和溶瘤病毒载体奠定基础。苗载体和溶瘤病毒载体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方法及致弱病毒株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特别涉及一种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方法及致弱病毒株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是一种典型的无节段、有囊膜的负链R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水泡性病毒属。VSV作为疫苗载体具有以下优势:能够诱导强大的细胞和体液免疫,通常只需要单剂量接种即可产生强大的保护;复制能力较强,能够在Vero细胞上高滴度生长;容纳外源基因的容量至少为4.5kb,其基因组结构可以在多个位点插入外源基因;同时VSV也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
[0003]VSV的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和糖蛋白(Glycoprotein,G)是野生型VSV的主要致病决定因素,也是致弱的主要目标。而且VSV病毒的一个显著特性是VSV病毒粒子对能进入病毒囊膜的糖蛋白类型没有特别的选择性,因此可以利用其他病毒的糖蛋白代替VSV的G蛋白,保证VSV病毒粒子完整的同时还可以充当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但野生型VSV颅内接种时具有神经毒性,因此致弱是VSV作为疫苗载体和溶瘤病毒载体的一个重要的安全特征。如何获得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病毒株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方法及致弱病毒株和应用,本专利技术以M基因缺失的方式降低了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毒力,为VSV成为更加安全的新兴病毒性疾病的疫苗载体和溶瘤病毒载体奠定基础。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方法,包括:对水泡性口炎病毒编码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不同数量和位置的氨基酸缺失,获得具有相应氨基酸缺失的水泡性口炎致弱病毒。
[0006]所述致弱方法针对的亲本病毒包括水泡性口炎印第安纳毒株(Vesicular stomatitisIndiana virus)。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不同数量和位置的氨基酸缺失选自以下(a)~(l)方案中的一种:(a)缺失M蛋白的第33~35位共3个氨基酸;(b)缺失M蛋白的第33~38位共6个氨基酸;(c)缺失M蛋白的第33~41位共9个氨基酸;(d)缺失M蛋白的第33~44位共12个氨基酸;(e)缺失M蛋白的第33~47位共15个氨基酸;(f)缺失M蛋白的第33~50位共18个氨基酸;(g)缺失M蛋白的第33~53位共21个氨基酸;(h)缺失M蛋白的第33~56位共24个氨基酸;(i)缺失M蛋白的第33~59位共27个氨基酸;
(j)缺失M蛋白的第33~62位共30个氨基酸;(k)缺失M蛋白的第18~35位共18个氨基酸;(l)缺失M蛋白的第12~35位共24个氨基酸。
[0008]针对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本专利技术对水泡性口炎病毒编码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不同数量和不同位置的氨基酸缺失,发现只有在特定位置缺失特定数量的氨基酸才能既不影响病毒的基本功能,又达到了足够的致弱效果,从而才能获得毒力明显降低的水泡性口炎病毒株,可作为更加安全的新兴病毒性疾病的疫苗载体和溶瘤病毒载体。
[0009]作为优选方案,氨基酸缺失后的水泡性口炎病毒M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SEQ ID NO.9、SEQ ID NO.10、SEQ ID NO.11、SEQ ID NO.12、SEQ ID NO.13或SEQ ID NO.14所示。
[0010]作为优选方案,氨基酸缺失后的水泡性口炎病毒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7、SEQ ID NO.18、SEQ ID NO.19、SEQ ID NO.20、SEQ ID NO.21、SEQ ID NO.22、SEQID NO.23、SEQ ID NO.24、SEQ ID NO.25、SEQ ID NO.26、SEQ ID NO.27或SEQ ID NO.28所示。
[0011]一种基于致弱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泡性口炎致弱病毒株。
[0012]一种用于制备水泡性口炎致弱病毒株的质粒,所述质粒含有SEQ ID NO.3~SEQ IDNO.14其中之一的核苷酸序列;或所述质粒含有SEQ ID NO.17~SEQ ID NO.28其中之一的氨基酸序列。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质粒构建时使用的基础质粒含有如SEQ ID NO.29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所述质粒构建时使用的基础质粒含有如SEQ ID 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4]一种基于致弱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泡性口炎致弱病毒株在制备疫苗载体或溶瘤病毒载体中的应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致弱方法获得的水泡性口炎致弱病毒株可以在Vero

E6细胞上的生长特性良好;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显示,致弱病毒株和亲本病毒株有相似的生长曲线,且病毒滴度显著低于亲本病毒株;同一剂量感染细胞,同一时间观察发现,相对于亲本病毒VSV Indiana,细胞病变产生的CPE明显变小;而且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发现相对于亲本病毒VSV Indiana,病毒株对小鼠是非致病性的且体重降幅较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氨基酸缺失质粒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RT

PCR鉴定M基因缺失水泡性口炎病毒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基因缺失水泡性口炎病毒和亲本病毒VSV

WT的第一组病毒生长曲线;图中:Hours post

infection:感染后小时数;Virus titers:病毒滴度;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基因缺失水泡性口炎病毒和亲本病毒VSV

WT的第二组病毒生长曲线;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基因缺失水泡性口炎病毒和亲本病毒VSV

WT的第三组病毒生长曲线;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M基因缺失水泡性口炎病毒和亲本病毒VSV

WT感染Vero细胞后24h产生病变大小;
IDNO.7所示;缺失后的M基因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f)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0位共18个氨基酸;缺失后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8所示;缺失后的M基因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2所示;(g)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3位共21个氨基酸;缺失后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9所示;缺失后的M基因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3所示;(h)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6位共24个氨基酸;缺失后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0所示;缺失后的M基因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4所示;(i)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9位共27个氨基酸;缺失后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1所示;缺失后的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泡性口炎病毒的致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水泡性口炎病毒编码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不同数量和不同位置的氨基酸缺失,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获得具有相应缺失的水泡性口炎致弱病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弱方法针对的亲本病毒包括水泡性口炎印第安纳毒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数量和不同位置的氨基酸缺失选自以下(a)~(l)方案中的一种:(a)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35位共3个氨基酸;(b)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38位共6个氨基酸;(c)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41位共9个氨基酸;(d)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44位共12个氨基酸;(e)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47位共15个氨基酸;(f)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0位共18个氨基酸;(g)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3位共21个氨基酸;(h)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6位共24个氨基酸;(i)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59位共27个氨基酸;(j)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33~62位共30个氨基酸;(k)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18~35位共18个氨基酸;(l)缺失编码M蛋白的第12~35位共24个氨基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弱方法,其特征在于,氨基酸缺失后的水泡性口炎病毒M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SEQ ID 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慧敏方晨捷毛水花时丹怡简书令宋家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福润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