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58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和车辆,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包括:档杆,档杆设置有限位部;限位组件,档杆穿设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相对档杆可轴向移动且与限位部选择性地限位配合,限位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档杆的两侧滚动摩擦配合,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中的一个为滚珠,另一个为滚柱。由此,通过在限位组件上设置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档杆的两侧滚动摩擦配合,并且使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中的一个为滚珠,另一个为滚柱,这样不仅可以使限位组件与档杆之间的可移动配合更加顺畅,而且可以使限位组件与档杆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位组件与档杆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位组件与档杆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门限位器是车门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限定车门的开启角度。一方面,车门限位器可以防止车门开启角度过大,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车门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关闭造成人员夹伤。
[0003]在相关技术中,现有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车门开闭过程操作力不舒适的触觉品质问题,以及异响、过档音重的听觉品质问题,还有限位档位不明显的使用品质问题等,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门限位器,该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同时采用滚珠和滚柱与档杆进行滚动摩擦,档杆和限位组件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顺畅。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包括:档杆,所述档杆设置有限位部;限位组件,所述档杆穿设所述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相对所述档杆可轴向移动且与所述限位部选择性地限位配合,所述限位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和所述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所述档杆的两侧滚动摩擦配合,所述第一滚动件和所述第二滚动件中的一个为滚珠,另一个为滚柱。
[0007]由此,通过在限位组件上设置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档杆的两侧滚动摩擦配合,并且使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中的一个为滚珠,另一个为滚柱,这样不仅可以使限位组件与档杆之间的可移动配合更加顺畅,而且可以使限位组件与档杆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滚动件为滚珠,所述第二滚动件为滚柱,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上限位组件和下限位组件,所述上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下限位组件的上方,所述档杆位于所述上限位组件和所述下限位组件之间,所述上限位组件朝向所述档杆的一侧设置有滚珠,所述下限位组件朝向所述档杆的一侧设置有滚柱。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限位组件包括上壳体、上座体、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滚动件,所述上座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第一滚动件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上座体朝向所述档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上座体弹性抵接配合;所述下限位组件包括下壳体、下座体、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滚动件,所述下座体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第二滚动件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座体朝向所述档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下座体弹性抵接配合。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座体内设置有第一上容纳槽和第二上容纳
槽,所述第二上容纳槽周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容纳槽的外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容纳槽中且与所述上座体弹性抵接配合,所述第一上容纳槽为上储油槽;所述下座体内设置有第一下容纳槽和第二下容纳槽,所述第二下容纳槽周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容纳槽的外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容纳槽中且与所述下座体弹性抵接配合,所述第一下容纳槽为下储油槽。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座体朝向所述档杆的一端设置有上出油孔,所述上出油孔与所述上储油槽相连通,所述滚珠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上出油孔;所述下座体朝向所述档杆的一端设置有下出油孔和滚动槽,所述下出油孔与所述下储油槽相连通,所述滚柱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滚动槽中,所述下出油孔与所述滚动槽相连通。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座体包括上座体主体和盖体,所述上储油槽设置于所述上座体主体中,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上储油槽远离所述档杆的一侧,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下座体包括下座体主体和弹性助推件,所述下储油槽设置于所述下座体主体中,所述弹性助推件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储油槽中且与所述下壳体弹性抵接配合。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弹性助推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油液助推盖,所述油液助推盖可轴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储油槽中,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油液助推盖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弹性抵接配合。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档杆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档位凹槽。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块,所述限位组件上设置有弹性缓冲件,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块限位配合时,所述弹性缓冲件与所述限位块缓冲配合。
[0016]根绝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的爆炸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档杆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车门限位器;
[0028]10、档杆;11、限位部;12、档位凹槽;13、移动槽;131、档位孔;
[0029]20、限位组件;
[0030]30、上限位组件;31、上壳体;311、第一插销孔;32、上座体;321、上座体主体;3211、第一上容纳槽;3212、第二上容纳槽;3213、上出油孔;322、盖体;33、第一弹性件;34、第一滚动件;
[0031]40、下限位组件;41、下壳体;411、第二插销孔;42、下座体;421、下座体主体;4211、第一下容纳槽;4212、第二下容纳槽;4213、下出油孔;4214、滚动槽;422、弹性助推件;4221、第三弹性件;4222、油液助推盖;43、第二弹性件;44、第二滚动件;
[0032]50、弹性缓冲件;60、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4]下面参考图1

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100,该车门限位器100可以应用于车辆。
[0035]结合图1

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100可以主要包括:档杆10和限位组件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车门限位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档杆(10),所述档杆(10)设置有限位部(11);限位组件(20),所述档杆(10)穿设所述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相对所述档杆(10)可轴向移动且与所述限位部(11)选择性地限位配合,所述限位组件(20)上设置有第一滚动件(34)和第二滚动件(44),所述第一滚动件(34)和所述第二滚动件(44)分别与所述档杆(10)的两侧滚动摩擦配合,所述第一滚动件(34)和所述第二滚动件(44)中的一个为滚珠,另一个为滚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件(34)为滚珠,所述第二滚动件(44)为滚柱,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上限位组件(30)和下限位组件(40),所述上限位组件(30)设置于所述下限位组件(40)的上方,所述档杆(10)位于所述上限位组件(30)和所述下限位组件(40)之间,所述上限位组件(30)朝向所述档杆(10)的一侧设置有滚珠,所述下限位组件(40)朝向所述档杆(10)的一侧设置有滚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组件(30)包括上壳体(31)、上座体(32)、第一弹性件(33)和所述第一滚动件(34),所述上座体(32)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1)内,所述第一滚动件(34)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上座体(32)朝向所述档杆(10)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壳体(31)和所述上座体(32)弹性抵接配合;所述下限位组件(40)包括下壳体(41)、下座体(42)、第二弹性件(43)和所述第二滚动件(44),所述下座体(4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1)内,所述第二滚动件(44)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座体(42)朝向所述档杆(10)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壳体(41)和所述下座体(42)弹性抵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门限位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32)内设置有第一上容纳槽(3211)和第二上容纳槽(3212),所述第二上容纳槽(3212)周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容纳槽(3211)的外部,所述第一弹性件(33)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容纳槽(3212)中且与所述上座体(32)弹性抵接配合,所述第一上容纳槽(3211)为上储油槽;所述下座体(42)内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林泉吕洪浩王国敏林剑锋李开扉马保磊杜中允申永民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