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台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68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作台交换装置,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具有主内腔及副内腔,所述主内腔与所述副内腔贯通;升降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内腔中,包括旋转套及旋转轴,所述旋转套的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内腔底壁旋转密封配合;所述旋转轴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旋转套中且同轴;传动轴系,设置在所述副内腔中,用于带动所述旋转套旋转;在所述主内腔底壁中开设有升降润滑通路及传动润滑通路,所述升降润滑通路通向所述旋转套的套内周中,所述传动润滑通路通向由所述旋转套的外套体与所述主内腔侧壁所形成的腔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工作台交换装置结构紧凑。交换装置结构紧凑。交换装置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台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床
,具体涉及具有一种新型基座结构的工作台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具有工作台交换装置的加工中心中,工作台交换装置多包括一能够旋转及升降的结构部件/组件,该结构部件/组件用于带动旋转板旋转及升降,从而将位于旋转板一预定位置上的工作台转移至另一预定位置上。
[0003]现有的工作台交换装置中通常包括一能够安装旋转及升降等结构部件的基座,在对旋转动作和/或升降动作的相关部件进行润滑时,多在基座上开孔并装设输送管件及相关器件等直接进给润滑油至待润滑位置处,然而此种结构使得基座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结构不紧凑,不利于在基座中安装其他动作部件并对相应动作部件进行润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工作台交换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作台交换装置,应用于加工中心中,包括:
[0007]基座,具有主内腔及副内腔,所述主内腔与所述副内腔贯通;
[0008]升降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内腔中,包括旋转套及旋转轴,所述旋转套的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内腔底壁旋转密封配合;所述旋转轴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旋转套中且同轴,所述旋转套的套内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具有润滑间隙;
[0009]传动轴系,设置在所述副内腔中,用于带动所述旋转套旋转;
[0010]在所述主内腔底壁中开设有升降润滑通路及传动润滑通路,所述升降润滑通路通向所述旋转套的套内周中,所述传动润滑通路通向由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与所述主内腔侧壁所形成的腔隙中。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一底盖,所述升降润滑通路和所述传动润滑通路均设置在所述底盖中;
[0012]在所述底盖上设有支撑环体,所述旋转套的底部端面与所述支撑环体的环体上表面安装连接,所述支撑环体的环体下表面与所述底盖的盖面旋转密封配合。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润滑通路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环体的环形区域内的升降润滑开口,所述传动润滑通路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环体的环形区域外的传动润滑开口。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上还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转动圈与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安装连接,另一转动圈安装连接于所述主内腔侧壁上。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内腔侧壁上开设有上凹环槽和下凹环槽,所述主内腔与所述副内腔的贯通位置处位于所述上凹环槽与所述下凹环槽之间;
[0016]所述轴承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的一转动圈与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安
装连接,另一转动圈安装连接在所述上凹环槽中;所述下轴承的一转动圈与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安装连接,另一转动圈安装连接在所述下凹环槽中。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旋转组件还包括液压升降驱动器,所述液压升降驱动器包括固定件和相对所述固定件升降设置的升降件,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升降件上;
[0018]在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低位油进出口及高位油进出口,在所述主内腔底壁中还开设有与所述低位油进出口连通的低位油通路,与所述高位油进出口连通的高位油通路。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内腔侧壁中还开设有与所述低位油通路连通的低位油连接通路,以及与所述高位油通路连通的高位油连接通路;
[0020]所述低位油连接通路包括开设于所述基座外部侧壁上的低位油开口,所述高位油连接通路包括开设于所述基座外部侧壁上的高位油开口。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内腔与所述主内腔均呈圆柱形腔体,所述副内腔的腔体轴线与所述主内腔的腔体轴线垂直;
[0022]所述传动轴系包括蜗杆,在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上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旋转套同轴设置;所述蜗轮的轮齿与所述蜗杆的螺旋齿在所述主内腔与所述副内腔的贯通位置处啮合。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外部侧壁上还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副内腔的观察窗通道,所述观察窗通道与所述副内腔的贯穿位置,同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的啮合位置等高。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外部侧壁上还开设有贯穿至所述主内腔的油镜通道。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6]本技术提供的工作台交换装置中,由基座提供主内腔及副内腔,且所述主内腔与所述副内腔贯通。所述主内腔中设置有升降旋转组件,而所述副内腔中设置有为所述升降旋转组件提供旋转传动的传动轴系,以带动所述升降旋转组件中的旋转套旋转。此外,在所述主内腔底壁中还开设有分别支持升降动作润滑及旋转动作润滑的升降润滑通路及传动润滑通路,无需单独设置管件输送润滑油对所述升降旋转组件中旋转轴相对旋转套升降进行润滑,以及对所述传动轴系带动所述旋转套旋转进行润滑。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技术提供的工作台交换装置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满足工作台交换装置的占用空间小型化需求。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提供在一实施方式下,工作台交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体现基座及其内的腔体位置、通路位置的半透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底盖在一具体应用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工作台交换装置在一实施方式下展示高位油通路及高位油连接通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工作台交换装置;
[0035]基座11;基座本体111;主内腔112;副内腔113;底盖114;升降润滑通路1141;传动润滑通路1142;低位油通路1143;高位油通路1144;支撑环体115;上凹环槽116;下凹环槽117;低位油连接通路118;低位油开口1181;高位油连接通路119;高位油开口1191;
[0036]升降旋转组件12;旋转套121;旋转轴122;液压升降驱动器123;固定件1231;升降件1232;
[0037]传动轴系13;
[0038]轴承14;上轴承141;下轴承142;
[0039]观察窗通道15;油镜通道16;观察窗17;油镜18;密封盖19。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时,其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台交换装置,应用于加工中心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具有主内腔及副内腔,所述主内腔与所述副内腔贯通;升降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内腔中,包括旋转套及旋转轴,所述旋转套的底部端面与所述主内腔底壁旋转密封配合;所述旋转轴可升降地设于所述旋转套中且同轴,所述旋转套的套内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具有润滑间隙;传动轴系,设置在所述副内腔中,用于带动所述旋转套旋转;在所述主内腔底壁中开设有升降润滑通路及传动润滑通路,所述升降润滑通路通向所述旋转套的套内周中,所述传动润滑通路通向由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与所述主内腔侧壁所形成的腔隙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底盖,所述升降润滑通路和所述传动润滑通路均设置在所述底盖中;在所述底盖上设有支撑环体,所述旋转套的底部端面与所述支撑环体的环体上表面安装连接,所述支撑环体的环体下表面与所述底盖的盖面旋转密封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润滑通路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环体的环形区域内的升降润滑开口,所述传动润滑通路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环体的环形区域外的传动润滑开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上还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转动圈与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安装连接,另一转动圈安装连接于所述主内腔侧壁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台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内腔侧壁上开设有上凹环槽和下凹环槽,所述主内腔与所述副内腔的贯通位置处位于所述上凹环槽与所述下凹环槽之间;所述轴承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的一转动圈与所述旋转套的套外周安装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璐王联永段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