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57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包括上盖、筒主体、底座、导流筒以及导流块,上盖和底座分别连接在筒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底座的下端设有出水孔,上盖的外表面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上盖的下端设有连接凸台,连接凸台上设有导气孔,进气孔与筒主体内部连通,导气孔与出气孔连通,所述导流筒套设在连接凸台的下端,所述导流块套设在导流筒上,导流块的外侧壁与筒主体的内侧壁贴合,并且导流块与筒主体的贴合面上设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拆装便捷,能够加快压缩空气的流动速率,气液分离更加高效。气液分离更加高效。气液分离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器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设备装置在工作时会排出并输送大量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中会带出大量的水、油和颗粒等杂质,现有的分离装置只是将压缩空气中的上述杂质进行简易处理,并不能有效的全部处理掉,因此会对设备终端的损伤,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甚至报废。在一些要求压缩空气中不能有水分及杂质的应用中更是要付出沉重的净化代价,因此需要将压缩空气中的液体成分进行分离。
[0003]专利申请号为202121063606.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旋风分离式压缩气体处理装置,通过空分罐螺旋片将压缩空气内残留的油和水进行离心分离。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点:螺旋片的长度较长,需要由上至下贯通在罐体内,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拆装维修极为不方便。并且压缩气体单纯通过螺旋片导流,气体流动速度较慢,离心效果较差。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结构简单且拆装便捷,能够加快压缩空气的流动速率,气液分离更加高效。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包括上盖、筒主体、底座、导流筒以及导流块,上盖和底座分别连接在筒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底座的下端设有出水孔,上盖的外表面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上盖的下端设有连接凸台,连接凸台上设有导气孔,进气孔与筒主体内部连通,导气孔与出气孔连通,所述导流筒套设在连接凸台的下端,所述导流块套设在导流筒上,导流块的外侧壁与筒主体的内侧壁贴合,并且导流块与筒主体的贴合面上设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开设在导流块的外侧壁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槽开设在筒主体的内侧壁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筒主体的内部下端设有第一倾斜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凸台的下端设有第二倾斜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孔与筒主体内部通过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孔与导气孔之间通过出气口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筒主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底座与筒主体通过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与连接凸台通过螺纹连接。
[00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螺旋槽对进入筒主体内的压缩空气进行螺旋导流,使压缩气体在筒主体内保持螺旋的流动状态。压缩气体在流动时产生离心力,将压缩空
气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离心力甩向筒主体侧壁,对压缩空气进行初步气液分离,之后压缩空气保持螺旋的流动状态进入到导流筒内,将剩余的液体成分通过离心力甩向导流筒的内侧壁,最后干燥后的压缩空气通过出气孔流出,而筒主体和导流筒内的液体成分向下滑落至出水孔处排出。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方便零件加工生产,继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便于拆装和维修。并且导流块对压缩空气进行螺旋导流,通过离心力将液体成分进行两次分离且分别甩至筒主体和导流筒的内侧壁上,之后再对液体进行统一排出。压缩空气能够以相切的状态进入到螺旋槽内,减小流体搅动的功耗损失,加快气体的流动速率,进一步提升气液离心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导流块的外形结构立体图。
[0021]图中:
[0022]上盖

1;进气孔

11;出气孔

12;连接凸台

13;导气孔

131;
[0023]第二倾斜面

132;进气口

14;出气口

15;筒主体

2;
[0024]进气空腔

21;导流空腔

22;第一倾斜面

23;导流空腔

22;
[0025]底座

3;出水孔

31;导流筒

4;导流块

5;螺旋槽

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7]如图1

4所示,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包括上盖1、筒主体2、底座3、导流筒4以及导流块5,上盖1和底座3分别密封连接在筒主体2的上端和下端,底座3的下端设有出水孔31,出水孔31与自动排水器连接,当气液分离之后,自动排水器开启将筒主体2内的液体排出。上盖1的外表面上设有进气孔11和出气孔12,上盖1的下端设有向下凸出的连接凸台13,连接凸台13为圆柱形,连接凸台13的内部设有导气孔131,进气孔11与筒主体2的内部通过进气口14连通,出气孔12与导气孔131之间通过出气口15连通。导流筒4套设在连接凸台13的下端,导流块5套设在导流筒4上,导流块5为环形的圆柱体,导流块5的外侧壁与筒主体2的内侧壁贴合,并且导流块5与筒主体2的贴合面上设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槽6,螺旋槽6进气口14的延伸方向与导流块5的圆周面投影相切,使得气体沿着相切的方向进入和排出螺旋槽6。筒主体2的内部空腔通过导流块5进行分隔,导流块5的上端为进气空腔21,导流块5的下端为导流空腔22。
[0028]工作时,压缩气体由进气孔11和进气口14进入到进气空腔21内,在气压的作用下,压缩空气以相切的状态进入螺旋槽6并在螺旋槽6的导向下以螺旋流动的状态流动到导流空腔22内并向下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一部分液体成分甩动至筒主体2的内侧壁上,液体沿筒主体2的内侧壁向下滑落至出水孔31收集排出。而筒主体2中部比较干燥的压缩空气
以螺旋状态进入到导流筒4的导气孔内,压缩空气内剩余的液体成分仍然通过离心力甩向至导流筒4的内侧壁上,导流筒4内侧壁上的液体向下滑落至出水孔31进行收集排出,而导流筒4中部的干燥气体继续向上流动并通过出气口15和出气孔12输送而出。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方便零件加工生产,继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便于拆装和维修。并且导流块5对压缩空气进行螺旋导流,通过离心力将液体成分进行两次分离且分别甩至筒主体2和导流筒4的内侧壁上,之后再对液体进行统一排出。压缩空气能够以相切的状态进入到螺旋槽6内,减小流体搅动的功耗损失,加快气体的流动速率,进一步提升气液离心分离的效果。
[0030]更具体的,作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螺旋槽6开设在导流块5的外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筒主体、底座、导流筒以及导流块,上盖和底座分别连接在筒主体的上端和下端,底座的下端设有出水孔,上盖的外表面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上盖的下端设有连接凸台,连接凸台上设有导气孔,进气孔与筒主体内部连通,导气孔与出气孔连通,所述导流筒套设在连接凸台的下端,所述导流块套设在导流筒上,导流块的外侧壁与筒主体的内侧壁贴合,并且导流块与筒主体的贴合面上设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开设在导流块的外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离心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开设在筒主体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阳魏俊行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井贺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