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87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一个盖子结合一个底板围成一个蒸气室,在蒸汽室封装多个配置半导体晶片的中介层堆叠的三维结构体。所述的盖子内侧形成一组毛细结构,一组网结合于盖子内侧并遮蔽该组毛细结构。每个中介层周边有一组凸部,两个凸部间隔一个凹部,全部的中介层以凸部接触该组网,从上层中介层到下层中介层的凹部成为连到蒸气室的一个流道。该蒸气室添加适量的冷却流体,从该流道到该组毛细结构,所述的冷却流体进行液态转换气态的热循环,达到半导体晶片的散热效果。每个中介层的顶面和底面也有毛细结构,引导两层中介层高温的气体经由流道到蒸气室,成为热循环的一部分。成为热循环的一部分。成为热循环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的封装技术,尤指一种立体封装结构,利用蒸气室或称均温结构产生半导体晶片的散热效果。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立体封装结构,将更多的半导体晶片聚集在一起,达到体积小、功能强的要求。通电后,该半导体晶片产生高热,高热会延迟运算效率,甚至会降低使用期限。如何散热,就成为半导体晶片亟待解决的课题。
[0003]在美国第20200105644号专利案中,一种散热装置附接于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凭借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不断补充到一个流道,带走封装结构的热。虽然,这项水冷方式的设计能提升散热效率。但是,该散热装置推动冷却液流动的力来自一台泵,体积庞大的散热装置,显然跟不上封装结构微型化的先进技术。
[0004]中国台湾第202121618号专利案提出一种堆叠结构,结合中国台湾第202002201号专利案的散热结构,在立体封装内部添加一个热传导结构,来改良散热问题。具体而言,半导体晶片堆叠的每层加装一个散热层,该散热层是具备导热效率的热介面材料,通过硅穿孔或铜柱等电连接结构,取得半导体晶片的热传导效果。缺点是,热传导散热效果有限。特别是,多层堆叠时,下层半导体晶片散热不及,效果大幅降低。
[0005]目前解决散热问题较佳的方案,是一种蒸气室结构或称均温结构。所述的蒸气室结构利用冷却流体气相与液相的热循环,达到快速的散热效果。因此,该蒸气室运用在半导体的立体封装技术,能改善多个高性能晶片的散热效率。
[0006]譬如,日本第5554444号(公开第2015050323号)专利案与中国台湾第202002031号专利案都提到一个盖体,运用在半导体的立体封装结构,实现蒸气室的散热效果。
[0007]又,中国台湾第I672775号(申请第106119235号)专利案,在立体封装结构设计至少一条冷却通道围绕堆叠的半导体晶片。在冷却通道进行相变的流体,带走半导体晶片的热而具备散热效果,故冷却通道相当于蒸气室的功能。
[0008]还有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和组装结构,在半导体晶片与封装基板之间设置所需的蒸气室,该蒸气室带走半导体晶片的热,并向多国提出专利的申请,如美国第20200111728号与中国第111009493号等案。
[0009]前述各项蒸气室专利中,以热介面材料或封装胶体为介质,使蒸气室结构间接地结合于半导体封装结构。如此,该介质的导热率影响蒸气室结构的散热效果甚巨。
[0010]除此之外,美国第20190393193号专利案的公开信息,揭示一种具有蒸气室功能的半导体封装,主要是在一个电连接构造的空间中,所述的蒸气室设在多个集成电路之间。但是,该蒸气室的流动空间,仅限集成电路彼此相隔的狭窄空间,导致半导体封装整体的散热效益不佳。
[0011]还有一种半导体封装具备一个中介层附接于半导体,见于美国第7,002,247号专利案的公开信息。其中,所述的中介层具有两个包含诸如凹槽的芯结构的板,构成中介层的
内部密封容积直接接触半导体背面,从而形成一个蒸汽室,企图降低半导体晶片的热,达到均温效果。可惜的是,该半导体封装仅靠晶片表面的附接结构,容易损伤半导体晶片,相对弱化整体的支撑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提供新一代立体封装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蒸气室结构封装半导体晶片与冷却流体,让冷却流体直接带走半导体晶片的热,故散热效果比现有技术更有效率。
[0013]源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4]一个底板;
[0015]多个半导体晶片通过多个中介层堆叠在所述的底板上,该中介层有一个顶面毛细结构与一个底面毛细结构,该中介层周边具备一组凸部,两个凸部间隔一个凹部;
[0016]一个盖子内侧有一组毛细结构与一组网,该组网遮蔽所述的毛细结构,当盖子结合底板围成一个蒸气室,该盖子罩住全部的半导体晶片,全部的中介层以凸部接触该组网,从上层中介层到下层中介层的凹部成为连到蒸气室的一个流道;以及
[0017]适量的冷却流体添入该蒸气室中,在该组毛细结构、该组流道、顶面毛细结构与底面毛细结构之间进行液态转换气态的热循环,达到半导体晶片的散热效果。
[0018]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该上层中介层到下层中介层的凹部错开,保持倾斜的流道,以致该上层中介层到下层中介层的凸部排列为阶梯状态。
[0019]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所述的盖子采用铜、铜合金与其他的导热金属之一制成。
[0020]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将铜、铜合金与其他的导热金属之一披覆在所述的盖子表面。
[0021]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该组毛细结构为交错的隙缝,通过蚀刻、激光雕刻、冲压与压铸之一手段形成于所述的盖子表面。
[0022]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所述的冷却流体选自超纯水、乙醇、丁烷及其混合物之一。
[0023]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该中介层选自陶瓷基板、氮化铝陶瓷基板、氧化铝陶瓷基板、氧化硅陶瓷基板与氮化硅陶瓷基板之一。
[0024]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一组导热柱依阵列穿过所有堆叠的中介层。
[0025]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中,所述的盖子外部结合一组散热鳍片。
[0026]如此,本专利技术的盖子结合底板围成蒸气室,将半导体晶片与冷却流体封装在蒸气室,共同组成立体封装结构。冷却流体在蒸气室进行液态转换气态的热循环,直接带走半导体晶片的热,散热效果自然比现有技术更有效率。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浅显易懂,兹举一个或以上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封装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9]图2是图1实施例的仰视图。
[0030]图3是切掉盖子顶面并俯瞰封装结构的内部构成的示意图。
[0031]图4是透视盖子观察封装结构的内部构成的示意图。
[0032]图5是沿图3的A

A线切开的剖视图。
[0033]图6是具体描绘图5放大比例的流道部位的示意图。
[0034]图7是以仰视角度观察单一中介层的底面的示意图。
[0035]图8是显示堆叠的中介层与半导体晶片的示意图。
[0036]图9是剖开封装结构观察内部的构造的示意图。
[0037]图10是绘制蒸气室通过网与毛细结构成为热循环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0038]图11、图12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本专利技术封装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9]图13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封装结构10;盖子11;孔12;蒸气室13;网14;毛细结构15;底板20;电接脚21;垫块22;防漏结构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板;多个半导体晶片通过多个中介层堆叠在所述的底板上,该中介层有一个顶面毛细结构与一个底面毛细结构,该中介层周边具备一组凸部,两个凸部间隔一个凹部;一个盖子内侧有一组毛细结构与一组网,该组网遮蔽所述的毛细结构,当盖子结合底板围成一个蒸气室,该盖子罩住全部的半导体晶片,全部的中介层以凸部接触该组网,从上层中介层到下层中介层的凹部成为连到蒸气室的一个流道;以及适量的冷却流体添入该蒸气室中,在该组毛细结构、该组流道、顶面毛细结构与底面毛细结构之间进行液态转换气态的热循环,达到半导体晶片的散热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中介层到下层中介层的凹部错开,保持倾斜的流道,以致该上层中介层到下层中介层的凸部排列为阶梯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蒸气室的半导体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孟
申请(专利权)人:创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