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570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57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两片镀膜玻璃;将成型后的两片玻璃磨边清洗;将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连接在一起组成灌装壳体,在两片玻璃之间形成空腔,在灌装壳体上留有进液口,进液口与空腔相连通;将电致变色液体灌装至空腔中;封闭进液口;将前玻璃与前导电件相连接,将后玻璃与后导电件相连接;在步骤三中,密封胶环绕涂在其中一片玻璃的表面上,而使当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连接在一起时,两片玻璃和密封胶组成密封壳体,而所述进液口是步骤一中通过钻孔形成在后玻璃上的开口,所述密封壳体的内腔能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其优点在于:密封胶设置方便,加工效率提高;灌注口一致性好,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密封性好,成品率高。成品率高。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制作
,尤其指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911123903.8名称为《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方便灌注电致变色液的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中方便灌注电致变色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玻璃壳体,玻璃壳体由前后两片玻璃基片通过前后两片玻璃基片周边的环氧树脂胶粘接而成,在玻璃壳体的一端上开有进液开口,在玻璃壳体的另一端上开有出液开口;灌注前先将电致变色液体通过抽真空方式消除电致变色液体内的空气;在常压环境下,将进液开口浸泡在电致变色液体中,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使电致变色液从进液开口流入到玻璃壳体的内腔中,当电致变色液到达出液开口时,用胶体分别对进液开口和出液开口进行密封封闭住。该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在常压环境下灌注电致变色液,灌注操作简单,制作方便。然而,该灌注方法需要在粘接胶上留下缺口,而预留缺口对操作来说非常不方便,从设备的出胶点的设置,到最后结束点的设置要求过高,并且做出来的产品一致性不好,容易出现缺口留得过大的问题,而用同样的工艺去填补缺口封口会有渗漏的风险,因此该灌注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前玻璃和后玻璃粘接胶添涂方便,灌注口尺寸一致性好,加工方便,加工后密封性能好、渗漏风险小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一、制作两片镀膜玻璃,并将两片玻璃分别切割成型;
[0006]二、将成型后的两片玻璃磨边清洗;
[0007]三、将清洁的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连接在一起组成灌装壳体,在两片玻璃之间形成用于灌装电致变色液体的空腔,在所述灌装壳体上留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空腔相连通;
[0008]四、将电致变色液体灌装至空腔中并排尽空腔内空气;
[0009]五、封闭进液口;
[0010]六、将前玻璃与前导电件相连接,将后玻璃与后导电件相连接,即完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
[0011]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密封胶环绕涂在其中一片玻璃的表面上,而使当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连接在一起时,两片玻璃和密封胶组成密封壳体,而所述进液口是步骤一中通过钻孔形成在后玻璃上的开口,所述密封壳体的内腔能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
[0012]作为改进,所述开口可优选位于后玻璃的边缘。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可优选是通过玻璃专用钻头打出的孔。
[0014]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可优选是通过激光打孔打出的孔。
[0015]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可优选是顶部宽度大底部宽度小的倒锥形开口。开口采用这种形状,能使UV胶更好地与开口内壁相贴合,密封性能更好。
[0016]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的宽度可优选为1.6~2.2mm。
[0017]作为改进,步骤五中,进液口可优选通过UV胶密封。
[0018]作为改进,步骤三中所述密封胶可优选为UV胶。
[0019]作为改进,所述前导电件可优选为铜箔。
[0020]作为改进,所述后导电件可优选为铜箔。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无需再通过密封胶上留出缺口的方式制作进液口,因此能连贯地将密封胶添涂在玻璃表面上,降低了加工难度,加工操作变得十分方便,加工效率也因此提高;进液口改为设置在后玻璃上的开口,无论是通过专用钻头还是激光加工,由于加工精度都很高,因此加工出的开口尺寸一致性好,不会出现灌注口时大时小,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渗漏风险,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密封性好;这样也能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电致变色液体的浪费,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单独取出后玻璃并显示开口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一、制作两片镀膜玻璃,并将两片玻璃分别切割成型;
[0027]二、将成型后的两片玻璃磨边清洗;
[0028]三、将清洁的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3连接在一起组成灌装壳体,在两片玻璃之间形成用于灌装电致变色液体的空腔,在所述灌装壳体上留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空腔相连通;密封胶3为UV胶;UV胶属于公知技术,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故不再详细描述。
[0029]四、将电致变色液体4灌装至空腔中并排尽空腔内空气;
[0030]五、封闭进液口;进液口通过UV胶密封;
[0031]六、将前玻璃1与前导电件13相连接,将后玻璃2与后导电件23相连接,即完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前导电件13为铜箔。所述后导电件23为铜箔;
[0032]在步骤三中,所述密封胶3环绕涂在前玻璃1的表面上,使当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3连接在一起时,两片玻璃和密封胶3组成密封壳体,而所述进液口是步骤一中通过钻孔形成在后玻璃2上的开口24,所述密封壳体的内腔能通过开口24与外界连通。所述开口24位于后玻璃2的边缘。所述开口24是通过玻璃专用钻头打出的孔。开口24的宽度为1.6~2.2mm。
[0033]前玻璃1的后表面设置透明导电膜层11,透明导电膜层是ITO通过磁控溅射连接在前玻璃1表面形成的导电层,ITO是指氧化铟锡,是本领域常见材料。后玻璃2的前表面设置
反射层21,反射层21由介质反射层和金属反射层组成,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0034]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一、制作两片镀膜玻璃,并将两片玻璃分别切割成型;
[0036]二、将成型后的两片玻璃磨边清洗;
[0037]三、将清洁的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3连接在一起组成灌装壳体,在两片玻璃之间形成用于灌装电致变色液体的空腔,在所述灌装壳体上留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空腔相连通;密封胶3为UV胶。
[0038]四、将电致变色液体4灌装至空腔中并排尽空腔内空气;
[0039]五、封闭进液口;进液口通过UV胶密封;
[0040]六、将前玻璃1与前导电件13相连接,将后玻璃2与后导电件23相连接,即完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前导电件13为铜箔。所述后导电件23为铜箔;
[0041]在步骤三中,所述密封胶3环绕涂在后玻璃2的表面上,使当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3连接在一起时,两片玻璃和密封胶3组成密封壳体,而所述进液口是步骤一中通过钻孔形成在后玻璃2上的开口24,所述密封壳体的内腔能通过开口24与外界连通。所述开口24位于后玻璃2的边缘。所述开口24是通过激光打孔打出的孔。所述开口24是顶部宽度大底部宽度小的倒锥形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制作两片镀膜玻璃,并将两片玻璃分别切割成型;二、将成型后的两片玻璃磨边清洗;三、将清洁的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3)连接在一起组成灌装壳体,在两片玻璃之间形成用于灌装电致变色液体的空腔,在所述灌装壳体上留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空腔相连通;四、将电致变色液体(4)灌装至空腔中并排尽空腔内空气;五、封闭进液口;六、将前玻璃(1)与前导电件(13)相连接,将后玻璃(2)与后导电件(23)相连接,即完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密封胶(3)环绕涂在其中一片玻璃的表面上,使当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3)连接在一起时,两片玻璃和密封胶(3)组成密封壳体,而所述进液口是步骤一中通过钻孔形成在后玻璃(2)上的开口(24),所述密封壳体的内腔能通过开口(24)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4)位于后玻璃(2)的边缘。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泽彬林邦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晶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