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和AR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25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和AR眼镜,电致变色镜片包括由内向外或者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A、电致变色复合层、第一光学胶,以及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当水氧阻隔膜与透明基板B同时存在时,还包括设置在水氧阻隔膜和透明基板B之间的第二光学胶;第一光学胶与透明基板A之间形成封装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复合层位于封装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贴合第一光学胶的过程中,即完成了对包括无机EC复合功能层在内的透明基板A上镀层的封装。明基板A上镀层的封装。明基板A上镀层的封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和AR眼镜


[0001]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
,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和AR眼镜。

技术介绍

[0002]基于波导技术的AR眼镜,一般由显示模组、波导和耦合器三部分组成。显示模组发出的光线进入耦合器件耦入光波导中,在波导内以全反射的形式向前传播,到达出耦合器件时被耦合出光波导后进入人眼成像。当用户从室内走向户外,从弱背景光环境走到强背景光环境中时,与强背景光相比AR眼镜发出的光太弱,这时用户很难看到清晰的呈像。
[0003]为了解决该问题,业内在尝试在AR镜片的远眼侧设置变色镜片,该镜片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透过率进而调节环境光入射的光通量。
[0004]现有技术一(申请号:201922262363.3),公开了如下结构:两片透明基板交错放置,导电层面对面放置形成腔体,腔体内部放置电致变色材料(即EC材料);该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下:
[0005]1.实现该结构要先形成中空腔体,然后采用灌液的方式,将EC材料灌注到腔体内。用于灌注的EC材料是紫罗精类的EC材料,一般是液态,固化后形成凝胶态。由于紫罗精类EC材料中含有电解液碳酸丙烯酯和锂盐,碳酸丙烯酯本身是增塑剂的一种,所以EC材料不可能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两片玻璃之间的结构只能依靠边缘的密封粘结胶来实现。这种结构是不稳定的,跌落和碰撞容易导致密封粘结胶的失效,导致中空腔体结构漏气,错位,甚至漏液;
[0006]2.灌装用的EC材料,没有办法形成电致变色器件/离子导体层/离子储存层的结构,离子导体层的作用是导离子不导电子,类似于锂电池的隔膜。有该结构,EC器件才有记忆效应,即便不通电也能维持断电前的变色状态。所以现有技术一中的结构,没有记忆效应,需要一直通电维持变色状态,需要持续耗电。这一点是对AR眼镜等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续航非常不友好的。
[0007]现有技术二(申请号:202021991249.0),公开了如下结构:将第一导电层和第一变色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层上,将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变色层设置在第二基板层上,第一变色层和第二变色层面对面放置,中间用电解质夹胶。该专利的电解质夹胶其实就是离子传导层,所以器件具有记忆效应。该结构存在的问题如下:市场上电解质夹胶的厚度较厚,且需要封边工艺,避免空气中的水氧对电解质夹胶的侵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和AR眼镜。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A、电致变色复合层、第一光学胶,以及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当水氧阻隔膜与透明基板B同时存在时,还包括设置在水氧阻隔膜和透明基板B之间的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内侧面的周向均与透
明基板A密封粘结且内侧面的中部与透明基板A间隔一段距离,在第一光学胶与透明基板A之间形成封装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复合层位于封装空间内。此时,透明基板A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的内侧,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的外侧。
[0011]由于第一光学胶内侧面中部与透明基板A间隔一段距离,且电致变色复合层放置在封装空间内,则电致变色复合层的外侧面可以与第一光学胶直接接触,电致变色复合层的外侧面也可以与第一光学胶具有间隙。
[0012]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A、电致变色复合层、第一光学胶,以及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当水氧阻隔膜与透明基板B同时存在时,还包括设置在水氧阻隔膜和透明基板B之间的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外侧面的周向均与透明基板A密封粘结且外侧面的中部与透明基板A间隔一段距离,在第一光学胶与透明基板A之间形成封装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复合层位于封装空间内。
[0013]由于第一光学胶外侧面中部与透明基板A间隔一段距离,且电致变色复合层放置在封装空间内,则电致变色复合层的内侧面可以与第一光学胶直接接触,电致变色复合层的内侧面也可以与第一光学胶具有间隙。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电致变色复合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无机EC复合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无机EC复合功能层包括对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或者所述无机EC复合功能层包括对电极层、电致变色层,以设置在对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之间的离子传导层;对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位置可以互换,理论上并不影响变色功能,且不影响工艺实现。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优选方案,包括设置在第一光学胶和电致变色复合层之间的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位于封装空间内。透明保护层可以防止光学胶中的有机小分子(如增塑剂等)对无机EC复合功能层的腐蚀和侵害。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优选方案,包括位于封装空间内的调色层,调色层的位置如下:
[0017]当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外侧时,调色层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与透明基板A之间;
[0018]当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内侧时,调色层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与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之间;
[0019]调色层旨在调整电致变色镜片对于人眼的反射光。
[002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优选方案,包括调色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光学胶和电致变色复合层之间的透明保护层;调色层和透明保护层均位于封装空间内,且调色层的位置满足:
[0021]当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外侧时,调色层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与透明基板A之间;
[0022]当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内侧时,调色层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与透明保护层之间。
[002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优选方案,包括应力保护层,应力保护层的位置如下:
[0024]当透明基板A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内侧时,应力保护层设置在透明基板A的外侧,且位于透明基板A与透明基板A外侧任意其他结构之间;
[0025]当透明基板A位于电致变色复合层外侧时,应力保护层设置在透明基板A的内侧,且位于透明基板A与透明基板A内侧任意其他结构之间;
[0026]在透明基板A和其他结构之间设置应力保护层,能够避免镀膜过程中对透明基板A的应力损伤,保护玻璃在物理沉积时的强度不会有明显降低,还可以减少整个电致变色镜片在跌落情况下发生裂片的风险。
[0027]一种AR眼镜,包括显示模组以及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电致变色镜片设置在显示模组远眼侧。
[0028]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能够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30]在贴合第一光学胶的过程中,在第一光学胶上自然形成封装空间,实现对包括无机EC复合功能层在内的透明基板A上镀层的封装,不易产生气泡;电致变色复合层具有完整的结构,即便不通电也能维持断电前的变色状态,续航能力好;本技术可以仅使用一片基板,厚度薄,重量小,有利于眼镜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A、电致变色复合层、第一光学胶,以及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当水氧阻隔膜与透明基板B同时存在时,还包括设置在水氧阻隔膜和透明基板B之间的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的内侧面的周向均与透明基板A密封粘结且内侧面的中部与透明基板A间隔一段距离,在第一光学胶与透明基板A之间形成封装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复合层位于封装空间内。2.一种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A、电致变色复合层、第一光学胶,以及水氧阻隔膜和/或透明基板B;当水氧阻隔膜与透明基板B同时存在时,还包括设置在水氧阻隔膜和透明基板B之间的第二光学胶;所述第一光学胶的外侧面的周向均与透明基板A密封粘结且外侧面的中部与透明基板A间隔一段距离,在第一光学胶与透明基板A之间形成封装空间,所述电致变色复合层位于封装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复合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无机EC复合功能层、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无机EC复合功能层包括对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或者所述无机EC复合功能层包括对电极层、电致变色层,以设置在对电极层和电致变色层之间的离子传导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第一光学胶和电致变色复合层之间的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位于封装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封装空间内的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