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37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0
一种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将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通过密封胶粘接固定,使透明导电膜和反射层相对设置,在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之间留有空腔,并在密封胶围成的密封环外侧设置导电胶;待密封胶和导电胶均烘烤固化后,向玻璃壳体的空腔中填充电致变色液体;填充完成后,封闭空腔,并再次烘烤;在与导电胶和密封胶涂抹位置对应的上片玻璃的顶面上设置一层能遮挡导电胶和密封胶的油墨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省略了现有技术中镀金属铬的操作,简化了后视镜制作流程,设置密封胶和导电胶期间,能直接透过玻璃观察到密封胶和导电胶的形状和位置,操作变得更为简单,成品率也变得更高。成品率也变得更高。成品率也变得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制作
,尤其指一种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汽车后视镜分为汽车内镜和汽车外镜,汽车后视镜如果遇到强光直射容易发生眩光现象,影响车主正常开车行驶,还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目前在汽车后视镜制作领域已经出现了电致变色后视镜,其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及时检测光线强度,并利用电致变色液体在电场作用下能可逆的改变颜色的原理,从而消除强光,达到防眩目的目的。
[0003]电致变色后视镜为提高外形美观度,设计出无边框结构,利用电致变色原理制作无边框后视镜的步骤通常为,采用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上片玻璃的底面镀制透明导电膜,下片玻璃在顶面镀制反射层和导电层,两片玻璃通过框胶贴合固化,再经导电胶和铜箔把玻璃导电面连接起来,通过电致变色材料连接正负极,在正负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玻璃会立即改变颜色从而达到防眩目的效果。
[0004]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无边框后视镜可以见到在成品周围有一圈遮挡层,主要的作用是遮挡两片玻璃边缘的框胶和导电胶,制作工艺是在上片玻璃的底面镀上金属铬,然后采用蚀刻方法把中间部分去掉,或者采用工装遮挡的方法在边缘镀上金属铬,然后再继续镀透明导电膜,两片玻璃贴合后就是上述的效果。目前这种工艺加工比较复杂,产品合格率不高,并且做出来的产品一致性不好,在贴合环节从正面看有铬环挡住,看不到框胶和导电胶的形状和位置,从反面看有反射膜遮挡,同样看不到框胶和导电胶的形状和位置,同时铬的反射率目前是大于40%,当镜子中间变色后,后方的车辆大灯如果照在遮挡层上会反光造成刺眼,起不到防眩目作用,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后视镜的遮挡层的制作工艺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制作方便、通过油墨层,降低遮挡层的反射率,遮挡效果好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一、取底面镀制有透明导电膜的上片玻璃和顶面镀制有反射层的下片玻璃;
[0008]二、将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通过密封胶粘接固定,使透明导电膜和反射层相对设置,在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之间留有填充电致变色材料的空腔,并在密封胶围成的密封环外侧设置能与电极正负极连接的导电胶;
[0009]三、待密封胶和导电胶均烘烤固化后,向玻璃壳体的空腔中填充电致变色液体;
[0010]四、填充完成后,封闭空腔,并再次烘烤;
[0011]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完成后,在与导电胶和密封胶涂抹位置对应的上片玻璃的
顶面上设置一层能遮挡导电胶和密封胶的油墨层。
[0012]作为改进,所述油墨层通过丝印网版印刷连接在上片玻璃的顶面上。
[0013]进一步改进,所述油墨层的反射率小于10%。
[0014]作为改进,在步骤一中,所述透明导电膜是ITO或者FTO薄膜,所述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层和导电层。
[0015]作为改进,在步骤二中,在密封胶围成的密封环上设置有用于灌入电致变色液体的缺口。
[0016]作为改进,在步骤二中,所述导电胶包括能与电极正极相连接的正极段和能与电极负极相连接的负极段。
[0017]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正极和电极负极均为铜箔制作而成。
[0018]作为改进,在步骤三中,烘烤固化在烘箱中进行,烘箱中进行1.2~2小时的130~150C
°
烘烤。
[0019]作为改进,在步骤四中,封闭空腔的具体操作是,通过UV胶封闭缺口,并通过紫外线照射使UV胶固化。
[0020]作为改进,在步骤四中,烘烤在130~150C
°
的烘箱中进行,在烘箱中烘烤0.8~1.5小时。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丝网印刷油墨层避免了有毒金属铬的使用,更加绿色安全,同时这样制作也省略了现有技术中镀金属铬的操作,简化了后视镜制作流程,无需再通过蚀刻方法去除中间部分的铬,或者在限定的铬圈内镀透明导电膜;此外,由于油墨层是在密封胶和导电胶设置后才制作的,因此设置密封胶和导电胶期间,能直接透过玻璃观察到密封胶和导电胶的形状和位置,操作变得更为简单,成品率也变得更高;油墨层设置在上层玻璃的顶面,顶面上光滑无遮挡,且与其他后视镜部分无干涉,设置起来十分方便,制作效率大大提高,非常适合流水作业和规模生产;通过印刷适当的油墨层厚度,能将油墨层的反射率控制在10%以下,相比于金属铬40%左右的反射率,遮挡层的反射率显著降低,光在油墨层上不会形成强光反射刺眼,后视镜使用起来更安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得的遮挡层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密封胶、封口胶、导电胶涂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一、取底面镀制有透明导电膜11的上片玻璃1和顶面镀制有反射层21的下片玻璃2;所述透明导电膜11是ITO或者FTO薄膜,所述反射层21包括金属反射层和导电层。透明导电膜11、金属反射层和导电层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0027]二、将上片玻璃1和下片玻璃2通过密封胶4粘接固定,使透明导电膜21和反射层21相对设置,在上片玻璃1和下片玻璃2之间留有填充电致变色材料的空腔,并在密封胶4围成
的密封环外侧设置能与电极正负极连接的导电胶5;在密封胶4围成的密封环上设置有用于灌入电致变色液体3的缺口。所述导电胶5包括能与电极正极相连接的正极段51和能与电极负极相连接的负极段52。所述电极正极和电极负极均为铜箔6制作而成。
[0028]三、待密封胶4和导电胶5均烘烤固化后,向玻璃壳体的空腔中填充电致变色液体3;烘烤固化在烘箱中进行,烘箱中进行1.2~2小时的130~150C
°
烘烤。
[0029]四、填充完成后,封闭空腔,并再次烘烤;封闭空腔的具体操作是,通过UV胶8封闭缺口,并通过紫外线照射使UV胶8固化。烘烤在130~150C
°
的烘箱中进行,在烘箱中烘烤0.8~1.5小时。
[0030]五、在与导电胶5和密封胶4涂抹位置对应的上片玻璃1的顶面上设置一层能遮挡导电胶5和密封胶4的油墨层7。所述油墨层7通过丝印网版印刷连接在上片玻璃1的顶面上。所述油墨层7的反射率小于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边框防眩目后视镜遮挡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取底面镀制有透明导电膜(11)的上片玻璃(1)和顶面镀制有反射层(21)的下片玻璃(2);二、将上片玻璃(1)和下片玻璃(2)通过密封胶(4)粘接固定,使透明导电膜(21)和反射层(21)相对设置,在上片玻璃(1)和下片玻璃(2)之间留有填充电致变色材料的空腔,并在密封胶(4)围成的密封环外侧设置能与电极正负极连接的导电胶(5);三、待密封胶(4)和导电胶(5)均烘烤固化后,向玻璃壳体的空腔中填充电致变色液体(3);四、填充完成后,封闭空腔,并再次烘烤;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完成后,在与导电胶(5)和密封胶(4)涂抹位置对应的上片玻璃(1)的顶面上设置一层能遮挡导电胶(5)和密封胶(4)的油墨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7)通过丝印网版印刷连接在上片玻璃(1)的顶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7)的反射率小于1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透明导电膜(11)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泽彬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晶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