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98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品搬运车。车体框(1)具备从底面部(11)向上侧(Z1)突出且沿第1方向(L)延伸的第1肋部(12),车体罩(2)具备从顶面部(21)向下侧(Z2)突出且沿第2方向(H)延伸的第2肋部(22)。保持蓄电体(B)的保持部件(70)的下框部(7L)具备从下端面(73a)向上侧凹陷且沿第1方向延伸的第1凹槽部(71a),上框部(7U)具备从上端面(73b)向下侧凹陷且沿第2方向(H)延伸的第2凹槽部(72a)。蓄电单元(BU)在第1凹槽部与第1肋部卡合、第2凹槽部与第2肋部卡合的状态下,被夹在车体框的底面部和车体罩的顶面部之间地配置。部之间地配置。部之间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品搬运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搬运物品的物品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物流施设等中,无人地自主行进来搬运物品的物品搬运车被利用。这样的物品搬运车中,为了向驱动车轮的车轮驱动源(例如马达)供电,搭载有蓄电池、电容器等的蓄电体。若蓄电体因为物品搬运车行进所发生的振动而振动,则对将蓄电体和马达、回路连接的连接部位施加机械性的负荷,所以优选地,蓄电体在物品搬运车处被适当地固定。另一方面,这样的蓄电体由于重复充电和放电而逐渐老化,蓄电性能下降,所以被定期地更换。因此,也需要更换容易。即,希望蓄电体被适当地固定并且被以更换容易的方式搭载于物品搬运车。
[0003]日本特开2011

40324号公报中公开了容纳作为一个蓄电体(C)的锂离子电池的容器(1)(
技术介绍
中括号内的附图标记是参考的文献的附图标记。)该容器(1)具备形成有夹着平板状的蓄电体的槽的主体(10A)、形成有同样的槽的盖(10B)。将蓄电体(C)的下端部插入主体(10A)的槽,将蓄电体(C)的上端部插入盖(10B)的槽,同时使主体(10A)和盖(10B)抵接,由此,相对于容器(1)将蓄电体(C)固定且容纳。若取出盖(10B),则蓄电体(C)的上端部露出,所以从容器(1)取出蓄电体(C)也容易。
[0004]上述的容器用于搬运蓄电体,并非在使用蓄电体的环境下固定蓄电体。因此,在物品搬运车处使用蓄电体的环境下,在实现将蓄电体适当地保持且其更换也容易的构造上还有设计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背景,希望实现在物品搬运车处将蓄电体适当地保持且其更换也容易的构造。
[0006]鉴于上述问题的搬运物品的物品搬运车的特征在于,前述物品搬运车具备车体框、车轮、蓄电单元、车轮驱动源、车体罩,前述车轮被相对于前述车体框能够旋转地支承,前述车轮驱动源驱动前述车轮,前述蓄电单元具备对前述车轮驱动源供电的蓄电体和保持前述蓄电体的保持部件,前述车体罩以覆盖前述车轮驱动源及前述蓄电单元的方式安装于前述车体框,前述车体框具备底面部和第1肋部,前述底面部载置前述蓄电单元,前述第1肋部形成为,从前述底面部向上侧突出,并且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第1方向延伸,前述车体罩具备顶面部和第2肋部,前述顶面部配置成相对于前述蓄电单元覆盖上侧,前述第2肋部形成为,从前述顶面部向下侧突出,并且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与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前述保持部件具备下框部、上框部、连接部,前述下框部设置成覆盖前述蓄电体的下表面,前述上框部设置成覆盖前述蓄电体的上表面,前述连接部将前述上框部和前述下框部连接,前述下框部具备第1凹槽部,前述第1凹槽部形成为,从该下框部的下端面向上侧凹陷,并且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前述第1方向延伸,前述上框
部具备第2凹槽部,前述第2凹槽部形成为,从该上框部的上端面向下侧凹陷,并且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前述第2方向延伸,前述蓄电单元配置成,在前述第1凹槽部与前述第1肋部卡合、前述第2凹槽部与前述第2肋部卡合的状态下,夹在前述车体框的前述底面部和前述车体罩的前述顶面部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间。
[0007]根据该结构,第1凹槽部及第1肋部形成为沿着第1方向延伸,它们卡合,由此,能够进行蓄电单元的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定位。此外,第2凹槽部及第2肋部形成为沿着第2方向延伸,它们卡合,由此能够进行蓄电单元的与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定位。第1方向和第2方向交叉,所以能够适当地进行蓄电单元的沿着水平方向的各方向的定位,能够以不产生偏离的方式配置蓄电单元。进而,蓄电单元在上下方向上也被配置成夹在车体框的底面部和车体罩的顶面部之间,所以也能够适当地进行蓄电单元的上下方向的定位。即,在大致与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全部的轴对应的方向上蓄电单元被定位(若三个方向交叉则也可以不正交)。这些结构均仅在上下方向上卡合,所以无需使用螺栓等紧固连结部件,通过仅在车体框的适当位置配置蓄电单元来将车体罩安装于车体框的简易的作业,能够呈蓄电单元被定位的状态。因此,通过简易的作业,能够以呈被相对于车体框及车体罩适当地定位的状态的方式安装蓄电单元。即,根据本结构,在物品搬运车处能够实现适当地保持蓄电体且其更换也容易的构造。
[0008]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关于实施方式的以下的记载,物品搬运车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具备物品搬运车的物品搬运设备的俯视图。
[0010]图2是表示容器的搬运路径的说明图。
[0011]图3是表示借助物品搬运车移载物品的情况的行进方向视图。
[0012]图4是表示物品被向输送机单元投下的情况的行进方向视图。
[0013]图5是架台单元的立体图。
[0014]图6是物品搬运车的立体图。
[0015]图7是物品搬运车的透视立体图。
[0016]图8是收纳状态的摆动臂及支承臂的放大立体图。
[0017]图9是收纳状态的摆动臂及支承臂的放大俯视图。
[0018]图10是在载置体倾斜的状态下从开口侧观察物品搬运车的俯视图。
[0019]图11是物品搬运车的轴正交剖视图。
[0020]图12是表示摆动臂及支承臂和第1倾斜状态的载置体的关系的图。
[0021]图13是表示摆动臂及支承臂和非倾斜状态的载置体的关系的图。
[0022]图14是表示摆动臂及支承臂和第2倾斜状态的载置体的关系的图。
[0023]图15是表示摆动臂及支承臂和非倾斜状态的载置体的关系的图。
[0024]图16是表示从车体框卸下车体罩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0025]图17是蓄电体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0026]图18是蓄电体的保持部件的主视图。
[0027]图19是蓄电单元的搭载部位的物品搬运车的车体宽度方向剖视图。
[0028]图20是蓄电单元的搭载部位的物品搬运车的轴向放大剖视图。
[0029]图21是保持部件的连接部的放大图。
[0030]图22是保持部件的连接部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以物品搬运车装备于进行物品的分类及搬运的物品搬运设备的情况为例,对物品搬运车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物品搬运设备F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物品搬运设备F具备物品搬运车V行进的行进面Ff、将搬运对象的物品W向物品搬运车V供给的物品供给部109、接收被物品搬运车V搬运的物品W的接收部I。行进面Ff形成为扩展成平面状,设定有用于物品搬运车V行进的通路R。接收部I设置于行进面Ff的多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部位设置的接收部I的每一个具备将物品W向比行进面Ff靠下方的部位物品W引导的接收口Ia。
[0032]此外,如图2所示,物品搬运设备F具备搬运用于容纳物品W的容器C的搬运部T、供给未容纳物品W的空的容器C(空容器Ce)的空容器供给部108、将经由接收部I(接收口Ia)从物品搬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品搬运车,前述物品搬运车搬运物品,其特征在于,前述物品搬运车具备车体框、车轮、车轮驱动源、蓄电单元、车体罩,前述车轮被相对于前述车体框能够旋转地支承,前述车轮驱动源驱动前述车轮,前述蓄电单元具备对前述车轮驱动源供电的蓄电体和保持前述蓄电体的保持部件,前述车体罩以覆盖前述车轮驱动源及前述蓄电单元的方式安装于前述车体框,前述车体框具备底面部和第1肋部,前述底面部载置前述蓄电单元,前述第1肋部形成为,从前述底面部向上侧突出,并且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第1方向延伸,前述车体罩具备顶面部和第2肋部,前述顶面部配置成相对于前述蓄电单元覆盖上侧,前述第2肋部形成为,从前述顶面部向下侧突出,并且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与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前述保持部件具备下框部、上框部、连接部,前述下框部设置成覆盖前述蓄电体的下表面,前述上框部设置成覆盖前述蓄电体的上表面,前述连接部将前述上框部和前述下框部连接,前述下框部具备第1凹槽部,前述第1凹槽部形成为,从该下框部的下端面向上侧凹陷,并且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前述第1方向延伸,前述上框部具备第2凹槽部,前述第2凹槽部形成为,从该上框部的上端面向下侧凹陷,并且在前述上下方向观察时沿着前述第2方向延伸,前述蓄电单元在前述第1凹槽部与前述第1肋部卡合、前述第2凹槽部与前述第2肋部卡合的状态下,被夹在前述车体框的前述底面部和前述车体罩的前述顶面部的前述上下方向之间地配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永和治秋山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