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伟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05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厢防水边梁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加热组件,底座的右侧设置有脱模组件,底座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热组件使防水边梁板材和下模体加热至指定的温度,便于对防水边梁板材和下模体同时进行加热,提高成型效果,且避免防水边梁板材加热后通过吊机或机械手等工具移动至下模体的过程中导致产生热损耗,保证成型效果,先对防水边梁板材进行加热再进行冲压,提高防水边梁板材的强度和延展性等特性,通过脱模组件便于在防水边梁板材温度较高时进行脱模,且减少对防水边梁板材的损伤,提高防水边梁板材的使用效果。提高防水边梁板材的使用效果。提高防水边梁板材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厢防水边梁加工
,具体为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普及,交通工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轿车、卡车和火车等,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零部件加工和生产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完善,以提高交通工具的性能,其中一些交通工具车厢的防水边梁的品质也随着不断提高,以满足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现有的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在对防水边梁进行加工成型时,尤其是热加工成型时,通过吊机或机械手等工具将加热完成的防水边梁板材移动至模具内,在移动过程中防水边梁板材产生较大的热损耗,降低防水边梁板材加工成型的品质,加工成型后,在通过吊机或机械手等工具对防水边梁板材进行脱模时,由于防水边梁温度较高,延展性较好,易导致防水边梁板材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加热组件,底座的右侧设置有脱模组件,底座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体,底座的外侧且靠近端角处均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阵列排布的液压杆,液压杆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上模体,底座的左侧设置有冷却箱,冷却箱的背面设置有冷却组件。
[000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加热组件先对防水边梁板材进行加热再进行冲压,提高防水边梁板材的强度和延展性等特性,通过脱模组件便于在防水边梁板材温度较高时进行脱模,且减少对防水边梁板材的损伤,提高防水边梁板材的使用效果。
[0005]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储备有水,冷却箱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相适配。
[000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冷却箱内的水对防水边梁板材进行快速冷却,便于使用,通过冷却箱的顶部呈开口状便于防水边梁板材进入冷却箱内。
[0007]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磁感线圈、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螺纹杆、连接板、接线端子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开设在底座的顶部,第一滑块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均放置在第一滑槽内,两个第一滑块的顶部均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磁感线圈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接线端子设有两个,两个接线端子与磁感线圈的接线端连接,第二滑块放置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滑槽开设在支撑座的底部,第二滑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一侧放置在第二滑槽内。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第一滑块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带动磁感线圈移动,从而使
磁感线圈移动至下模体的外侧通过磁感线圈供电,从而对下模体和防水边梁板材进行加热。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内,第一螺纹杆位于第一滑槽内的一端外壁分别与第二滑块和两个两个第一滑块螺纹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一支撑板对支撑座进行支撑,便于进行冲压,保证支撑座的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第一驱动电机的安装板,两个所述接线端子、第一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证第一螺纹杆转动的稳定性,便于使用。
[0013]优选的,所述脱模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螺纹杆、螺纹管、连接件、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滑槽、第三滑块,第一固定板位于底座的右侧,第二驱动电机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管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分别与支撑座和第一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三滑槽开设在第二固定板的顶部,第三滑块放置在第三滑槽内,第三滑块的顶部与螺纹管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带动螺纹管通过第三滑块沿第三滑槽移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抵紧防水边梁板材并推动防水边梁板材移动至冷却箱内。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两个连接件的底部均与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连接件的顶部均与第二螺纹杆的外壁转动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连接件对第二螺纹杆进行限位,保证第二螺纹杆转动的稳定性。
[0017]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且位于下模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阵列排布的限位板,支撑座的左侧呈弧形设计。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限位板对从下模体脱模的防水边梁板材进行限位,保证防水边梁板材进入冷却箱内。
[0019]优选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储水箱、冷水箱、滤网、第一导水管、第一水泵、第二导水管、第三导水管、第四导水管、第二水泵和第五导水管,储水箱和冷水箱均设置在冷却箱的背面,且冷水箱固定设在储水箱的顶部,第一导水管的进水端与冷却箱的排水端连接,第一导水管的排水端与第一水泵的进水端连接,第一水泵的排水端与第二导水管的进水端连接,第二导水管的排水端延伸至冷水箱内,第三导水管的进水端与冷水箱的排水端连接,第三导水管的排水端延伸至储水箱内,第四导水管的进水端与储水箱的排水端连接,第四导水管的排水端与第二水泵的进水端连接,第二水泵的排水端与第五导水管的进水端连接,第五导水管的排水端延伸至冷却箱内,第二导水管、第三导水管和第五导水管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和第三电动阀门,滤网通过螺钉固定设在冷水箱的内侧壁,且位于第二导水管的排水端的底部,第一水泵的底部与冷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
水泵的侧壁与冷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第三电动阀门、冷水箱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箱内的水对防水边梁板材进行快速冷却,当冷却箱内的水冷却一段时间后,温度随防水边梁板材不断上升,通过冷却组件使冷却箱内的水冷却过滤后在循环至冷却箱内,使冷却箱内的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较低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对防水边梁板材的冷却效果,且通过水循环利用,有利于解决水资源,在具体操作冷却组件时,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水泵并打开第一电动阀门,第一水泵的进水端产生吸力,通过第一导水管将冷却箱内的水吸出,并通过第一水泵的额排水端和第二导水管将水排至冷水箱内,通过控制器启动冷水箱,冷水箱对进入其内部的水进行冷却,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二水泵并打开第三电动阀门,第二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第四导水管将储水箱内的水吸出,并通过第二水泵的排水端和第五导水管将水排至冷却箱内,从而使冷却箱内的水的温度始终保持较低的状态,冷却箱内的水冷却完成后,通过控制器关闭第一水泵、第一电动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加热组件(2),底座(1)的右侧设置有脱模组件(4),底座(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0),第一支撑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体(12),底座(1)的外侧且靠近端角处均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阵列排布的液压杆(7),液压杆(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上模体(6),底座(1)的左侧设置有冷却箱(9),冷却箱(9)的背面设置有冷却组件(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9)的内部储备有水,冷却箱(9)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上模体(6)和下模体(12)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磁感线圈(202)、第一滑槽(206)、第一滑块(203)、第二滑块(205)、第一驱动电机(207)、第一螺纹杆(204)、连接板(201)、接线端子(208)和第二滑槽(209),第一滑槽(206)开设在底座(1)的顶部,第一滑块(203)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203)均放置在第一滑槽(206)内,两个第一滑块(203)的顶部均与连接板(201)的底部固定连接,磁感线圈(202)的底部与连接板(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接线端子(208)设有两个,两个接线端子(208)与磁感线圈(202)的接线端连接,第二滑块(205)放置在第一滑槽(206)内,第二滑槽(209)开设在支撑座(11)的底部,第二滑块(205)远离第一滑槽(206)的一侧放置在第二滑槽(209)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7)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2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20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206)内,第一螺纹杆(204)位于第一滑槽(206)内的一端外壁分别与第二滑块(205)和两个两个第一滑块(203)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204)的外壁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206)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第一驱动电机(207)的安装板,两个所述接线端子(208)、第一驱动电机(207)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厢用防水边梁成型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03)、第二螺纹杆(402)、螺纹管(408)、连接件(406)、第一固定板(404)、第二固定板(405)、第三滑槽(407)、第三滑块(401),第一固定板(404)位于底座(1)的右侧,第二驱动电机(403)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40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403)的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402)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管(408)的内壁与第二螺纹杆(402)的外壁螺纹连接,第二固定板(405)的两侧分别与支撑座(11)和第一固定板(404)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三滑槽(407)开设在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