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67562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仿真处理,获取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二目标参数值进行计算,获取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采用所述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和所述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对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更新处理,获取第三目标参数值;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二转向盘转角和第三目标参数值进行处理,确定目标原地转向阻力矩。该方法无需对实车轮胎进行测试,就能得到具有高准确度的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节省测试成本,提高可操作性,并且该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快捷,计算结果更加精确。计算结果更加精确。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原地转向阻力矩是进行转向系统助力能力匹配的关键指标,也是车辆的转向系统开发前期需要确定的参数之一。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计算原地转向阻力矩:
[0003]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计算原地转向阻力矩,具体采用实铰悬架或者虚铰悬架进行测试,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测试数据进行计算,确定原地转向阻力矩。对于实铰悬架,其车轮在转动过程中定位参数的变化较小,计算出的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准确度较高;对于虚铰悬架,其在转向盘转角较小的范围内,其准确度较高;但是,由于在车轮转向过程中定位参数变化较大,使得计算出的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准确度较低,尤其是在转向盘转角较大的范围内,计算得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准确度较低。图1为一虚铰悬架通过实际试验方式测试和根据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的示意图,其中,实线为通过实际试验方式测试得到的各个转向盘转角对应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虚线为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各个转向盘转角对应的原地转向阻力矩。由图1可知,转向盘转角较小时,通过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原地转向阻力矩与通过实际试验方式测试得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接近或相同;在转向盘转角较大时,通过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原地转向阻力矩与通过实际试验方式测试得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误差较大,尤其在转向盘转角最大值时,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原地转向阻力矩为81Nm,而通过实际试验方式测试得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为130Nm,误差过大。因此,原地转向经验公式无法单独用于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的计算。
[0004]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动力学软件搭建整车模型计算原地转向阻力矩,该方法既能计算实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也能计算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但是,该方法对整车模型中的轮胎系统模型的要求很高,为了保证仿真与实际情况一致,一般需要对实车轮胎的路面摩擦力矩进行测试,并且不同规格轮胎测试结果不能外推和等效,必须对不同规格的实车轮胎进行测试,同时要保持轮胎的测试台架地面摩擦与实车地面一致,该测试方法价格较贵,且需测试轮胎类型的数目过多,可操作性差。
[0005]因此,亟需一种既不需要测试实车轮胎的路面摩擦力矩就能获取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又能得到具有高准确度的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无需对实车轮胎进行测试,就能得到具有高准确度的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问题。
[0007]一种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包括:
[0008]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仿真处理,获
取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
[0009]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二目标参数值进行计算,获取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
[0010]采用所述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和所述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对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更新处理,获取第三目标参数值;
[0011]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二转向盘转角和第三目标参数值进行处理,确定目标原地转向阻力矩。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值包括第一地面附着系数;
[0013]优选地,所述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仿真处理,获取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包括:
[0014]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一地面附着系数和第一转向盘转角进行处理,确定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目标参数值包括第二地面附着系数;
[0016]优选地,所述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二目标参数值进行计算,获取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包括:
[0017]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二地面附着系数进行处理,确定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地面附着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7,1.5],所述第二地面附着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7,0.9]。
[0019]优选地,所述采用所述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和所述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对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更新处理,获取第三目标参数值,包括:
[0020]根据所述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和所述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的比值,确定目标修正系数;
[0021]采用所述目标修正系数对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更新处理,获取第三目标参数值。
[0022]优选地,所述采用所述目标修正系数对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更新处理,获取第三目标参数值,包括:
[0023]采用所述目标修正系数对第一地面附着系数进行更新,获取第三地面附着系数。
[0024]优选地,所述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二转向盘转角和第三目标参数值进行处理,确定目标原地转向阻力矩,包括:
[0025]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二转向盘转角和所述第三地面附着系数进行处理,确定目标原地转向阻力矩。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为零,所述第二转向盘转角为最大转向盘转角。
[002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
[00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
[0029]上述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整车动力学仿真模
型获取到的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和根据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获取到的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获取目标参数对应的第三目标参数值,融合了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获取原地转向阻力矩以及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获取原地转向阻力矩的优势,使获取的第三目标参数值更加精确;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更新后的第三目标参数值进行处理,确定目标原地转向阻力矩,该方法无需对实车轮胎进行测试,就能得到具有高准确度的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节省测试成本,提高可操作性,并且该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快捷,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是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计算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与实际试验测试获取的虚铰悬架的原地转向阻力矩对比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的一流程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计算虚铰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仿真处理,获取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二目标参数值进行计算,获取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采用所述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和所述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对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更新处理,获取第三目标参数值;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二转向盘转角和第三目标参数值进行处理,确定目标原地转向阻力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值包括第一地面附着系数;所述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一目标参数值进行仿真处理,获取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包括:采用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第一地面附着系数和第一转向盘转角进行处理,确定第一原地转向阻力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参数值包括第二地面附着系数;所述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二目标参数值进行计算,获取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包括:采用原地转向经验公式对所述第一转向盘转角和第二地面附着系数进行处理,确定第二原地转向阻力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面附着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7,1.5],所述第二地面附着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7,0.9]。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第一原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为李进超郑作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