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380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所述圆柱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卷绕体,所述电芯卷绕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卷绕体包括卷绕布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并通过所述隔膜隔开,所述第一极片包括涂覆有涂层的涂布区和未涂覆涂层的涂布留白区,在平行于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轴线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涂布留白区位于所述涂布区的一端,所述涂布留白区与对应端所述壳体的端壁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圆柱电池,通过至少一个极片包括涂布区和涂布留白区,涂布留白区与对应端壳体的端壁接触,能将极片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壳体,实现快速散热,避免极片在工作时出现热量堆积。避免极片在工作时出现热量堆积。避免极片在工作时出现热量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新能源的发展引人注目,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成为新能源行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锂离子存在电池散热困难等问题,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能实现快速散热,安全性能和工作可靠性高,并且有利于实现快速充放电。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圆柱电池的用电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圆柱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卷绕体,所述电芯卷绕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卷绕体包括卷绕布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并通过所述隔膜隔开,所述第一极片包括涂覆有涂层的涂布区和未涂覆涂层的涂布留白区,在平行于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轴线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涂布留白区位于所述涂布区的一端,所述涂布留白区与对应端所述壳体的端壁接触。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圆柱电池,通过第一极片包括涂布区和涂布留白区,涂布留白区与对应端壳体的端壁接触,能将第一极片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壳体,实现快速散热,避免极片在工作时出现热量堆积,有利于确保圆柱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而有利于实现圆柱电池快速充放电。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圆柱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此外,实现散热效果的方式十分简单,有利于实现圆柱电池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圆柱电池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涂布留白区尺寸为1mm~10mm。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涂布留白区沿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方向连续延伸。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涂布区对应所述隔膜设置,所述涂布留白区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超出所述隔膜。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为1~3个。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弯折延伸且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壳体的端壁面接触。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段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段相对于相连的所述第一段向靠近所述电芯卷绕体卷绕轴线方向弯折,当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的所述第二段层叠布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极片为负极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正极极片,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第一负极极耳和第二负极极耳,所述第一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极耳具有与所述负极极片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第二极耳具有与所述正极极片相连的连接端,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轴线的间距为L1,所述第二负极极耳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轴线的间距为L2,任意所述第二极耳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轴线的间距大于L1且小于L2。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负极极耳的所述第二段朝向所述壳体端壁面的延伸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极耳朝向所述壳体端壁面的所述第二段的延伸尺寸。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电装置包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圆柱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负极极耳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负极极耳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的层叠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圆柱电池100;
[0026]电芯卷绕体10;极芯孔11;壳体12;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4;第一段141;第二段142;第一负极极耳15;第二负极极耳16;第一极片17;第二极片18;隔膜19;极片21;极耳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3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圆柱电池100。
[0031]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改变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卷绕后的相对位置,解决圆柱电池的散热问题。
[0032]而在本申请中,参照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圆柱电池100可以包括:壳体12和电芯卷绕体10。
[0033]具体而言,电芯卷绕体10可以设于壳体12内,壳体12可以为电芯卷绕体10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例如可以遮挡灰尘等杂物进行电芯卷绕体10中,避免影响电芯卷绕体10的工作稳态。
[0034]并且,电芯卷绕体10可以包括卷绕布置的两个极片21和隔膜19,即第一极片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卷绕体,所述电芯卷绕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卷绕体包括卷绕布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并通过所述隔膜隔开,所述第一极片包括涂覆有涂层的涂布区和未涂覆涂层的涂布留白区,在平行于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轴线的第一方向上,所述涂布留白区位于所述涂布区的一端,所述涂布留白区与对应端所述壳体的端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涂布留白区尺寸为1mm~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留白区沿所述电芯卷绕体的卷绕方向连续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区对应所述隔膜设置,所述涂布留白区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超出所述隔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为1~3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弯折延伸且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壳体的端壁面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雄芬王建军雷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